为什么朱元璋杀了汤和不杀徐达呢?朱元璋为什么杀了徐达而没杀汤和
为什么朱元璋杀了汤和不杀徐达呢?
朱元璋杀徐达不杀汤和,这主要是因为徐达当时的势力大,野心大,一点也不忌惮朱元璋。相反,汤和一点也没有要争权夺势的意愿。而朱元璋害怕功高震主,所以选择杀徐达。
徐达权利大,汤和从不争权
其实,朱元璋选择杀徐达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徐达的能力和威望很大,况且在结束征战之后,徐达并没有像汤和那样乖乖地将手中的兵权交回给朱元璋,这就导致了朱元璋对徐达一直都心存忌惮。而汤和与徐达恰恰相反,他早早就把手中的兵权交回到朱元璋的手中回到乡下享乐去了。

汤和不谈论政事,不结交官员
在朱元璋的眼中,汤和是一位十分听话的大将。因为汤和在不打仗的时候,他从来都不会主动去结交官员,也不会议论一些重要的政事。而这种官员根本不会对朱元璋构成任何威胁。所以朱元璋没理由杀汤和。
朱元璋为什么杀了徐达而没杀汤和
徐达的死在历史上是有争议的,《明史》记载徐达的病死,而据野史徐祯卿《翦胜野闻》记载,徐达是被朱元璋毒死的。王文龙《龙兴慈记》载,徐达因病无法吃鹅,朱元璋赐给徐达蒸鹅,徐达吃完后死。但徐达戎马一生,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明朝一半的江山都是徐达打下来的,死后追封中山王,为明朝开国之一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所以野史中说徐达被朱元璋害死是因为功高盖主。而写《翦胜野闻》的徐祯卿虽是吴中四才子(亦称江南四大才子)之一,虽中进士,但因貌丑,没进了翰林,给了个大理左寺副,又因犯了错,被贬为国子监博士。他写《翦胜野闻》有报复之嫌。野闻,乃道听图说。《明史》是清朝时期编修的正史,他们都不把朱元璋害死徐达写入,足以说明那是假的。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朱元璋用一只烧鹅,害死了病重的徐达开,这种说法可信吗?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一般开国大臣都难逃被开国之君杀人灭口的命运,最有名的莫过于大肆杀戮功臣的朱元璋。朱元璋的残忍嗜杀在历史上是非常有名的,像胡惟庸、蓝玉这几个案件牵涉的人数就多达上万人。但明朝开国之一功臣徐达的死因,正史上记载是病逝,跟朱元璋没有任何关系。

但野史却传得神乎其神,说是朱元璋害死的。徐达得了背疽,也就是背上长了脓疮,朱元璋听说之后赐给了许达一只烧鹅,按照中医的理论,烧鹅属于热性食物,一旦患有脓疮的病人是不能吃的,像徐达吃了之后立马会病发身亡。徐达不敢抗命,只能吃了下去,结果迅亡。这种说法出自明朝才子徐祯卿的笔记。他虽为贵为才子,但是也是道听途说,对明朝历史没有深入的研究,再加上明朝文人对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有很大的怨言,自然给朱元璋添黑料的嫌疑是排除不了的。

朱元璋跟徐达是亲密的战友关系,徐达是其一生中最信任的人,二人初出茅庐开始起兵造反的时候共同加入了郭子兴的部队,朱元璋想要单干的时候,向郭子兴要人手时,最重要的便是徐达。徐达为朱元璋出谋划策,冲锋陷阵,无论是大战陈友谅还是灭掉张士诚,再加上最后的北伐元朝都立下了汗马功劳。徐达死后,被封为中山王,名列明朝开国六王之一。徐达在驱逐了元朝朝廷之后,一直为朱元璋守卫北京。

北京的一把手是只是朱元璋的儿子朱棣。徐达将自己的长女许配给了朱棣,也就是说徐达是朱棣的老丈人,二人的关系还是非常亲密的,朱元璋没有杀死徐达的动机。哪怕朱元璋要赠送一只烧鹅给徐达,也没有必要千里迢迢从派人从南京送一只烧鹅过去,那时候没有冰冻技术,送过去只怕烧鹅早已腐臭发烂了。再者,徐达吃了这只烧鹅也不一定立马会病发身亡,每个人的体质还是不一样的。最关键的原因是,朱元璋要杀死徐达并不会采用这种卑劣的手段,也不会越过自己的儿子朱棣弄死徐达。朱元璋用烧鹅杀死徐达这个故事纯粹是野史胡编乱造,是民间流传的一种戏虐的说法,讽刺朱元璋此人心太黑,手太狠。这种说法是背离了正史的观点,没有尊重历史的客观发展。
明太祖朱元璋在明朝建立以后以各种理由大肆诛戮功臣,为何只有徐达、汤和与常遇春免遭杀身之祸?
是不是因为朱元璋与徐达是儿女亲家,汤和以及常遇春没有参与胡惟庸的谋反,因此侥幸躲过了朱元璋的屠刀,此外他们与朱元璋私人关系很好,都是儿时的好友,友情深厚,朱元璋自然不会怀疑他们,也没有派锦衣卫监视他们,最终使得他们寿终正寝?徐达:
十七年,太阴犯上将,帝心恶之。达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达长子辉祖赍敕往劳,寻召还。明年二月,病笃,遂卒,年五十四。
达言简虑精。在军,令出不二。诸将奉持凛凛,而帝前恭谨如不能言。善拊循,与下同甘苦,士无不感恩效死,以故所向克捷。尤严戢部伍,所平大都二,省会三,郡邑百数,闾井宴然,民不苦兵。归朝之日,单车就舍,延礼儒生,谈议终日,雍雍如也。帝尝称之曰:“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
《明史 徐达传》
徐达为人谨慎,做事循规蹈矩,不贪权贵,才能寿终正寝。
常遇春:
师还,次柳河川,暴疾卒,年仅四十。太祖闻之,大震悼。
遇春沉鸷果敢,善抚士卒,摧锋陷阵,未尝败北。虽不习书史,用兵辄与古合。
《明史 常遇春传》
常遇春在回军途中病死于河北柳河川,那时胡蓝大狱还没有兴起。
汤和:
二十三年朝正旦,感疾失音。帝即日临视,惋叹久之,遣还里。疾小间,复命其子迎至都,俾以安车入内殿,宴劳备至,赐金帛御膳法酒相属。二十七年,病浸笃不能兴。帝思见之,诏以安车入觐,手拊摩之,与叙里闬故旧及兵兴艰难事甚悉。和不能对,稽首而已。帝为流涕,厚赐金帛为葬费。明年八月卒,年七十,追封东瓯王,谥襄武。
和晚年益为恭慎,入闻国论,一语不敢外泄。媵妾百余,病后悉资遣之。所得赏赐,多分遗乡曲,见布衣时故交遗老,欢如也。当时公、侯诸宿将坐奸党,先后丽法,稀得免者,而和独享寿考,以功名终。
《明史 汤和传》
汤和不愿争功,识相知趣,兢兢业业,而且晚年突得急症,不能言语,和早年与朱元璋感情自然也有一定关系,但他的秉性才是使他能免遭毒手的真正原因。
个人理解,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朱元璋考验徐达有无异心曾把他灌醉后放在龙床上徐达怎么摆脱杀身之祸的呢?



徐达和朱元璋是发小,小的时候,他和朱元璋、汤和、周德兴等人一起为地主家放牛。
当时朱元璋想当孩子王,是徐达配合他杀了地主家的小牛犊。
徐达说:“小伙伴们吃了牛肉肯定把你当王,但地主刘德不会放过你。不如你就说小牛犊掉到山涧了,我们发现时赶紧拉住了牛尾巴,最后拉断了牛尾巴,小牛犊还是掉了下去。”
朱元璋虽然比徐达大4岁,但论“蔫坏”徐达略胜一筹。

说干就干,几个小孩把小牛犊宰了煮着吃了,吃完打扫好战场,朱元璋按照徐达的主意,最终骗过了地主。
朱元璋因此也当上了孩子王。
长大后,朱元璋参加了红巾军起义。25岁时当上了红巾军的副元帅,当初的小伙伴们也都成了他手下的将领。
小伙伴们跟随朱元璋经过15年的血拼,公元1368年,40岁的朱元璋如愿以偿当上了皇帝。
这个职位和当初的“孩子王”不可同日而语。

常言道:“共苦易,同甘难”,朱元璋称帝后,虽然把追随自己的小伙伴们封为了开国元勋,但他对这些功臣始终不放心,害怕这些人夺了他的天下。于是开始了处心积虑的“摘瓜”。
如何才能把这些人一网打尽呢?老朱为这事食不甘味、睡不安眠。
有一天,老朱巡视火药库,突然眼前一亮,一条毒计浮现在了脑海中。
老朱想出的毒计就是“火烧庆功楼”。他邀请36位开国元勋到庆功楼“聚餐”。当然徐达也在被邀之列。
功臣到齐后,老朱做了简短开场白:“在座的各位都是开国元勋,今设宴就是为了感谢各位以往的鼎力相助,大家吃好喝好”。
说完,朱元璋一挥手,店小二急忙上了三道硬菜:红烧狗肉、卤煮兔肉和熊掌燕窝。

众人一看,心中暗道:“老朱真够哥们,这都是一等一的硬菜,不抠门,”于是甩开腮帮子大快朵颐。
此时唯有刘伯温没动筷子,只见他脑门冷汗直流。人们认为他有点不舒服也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