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艺术是哪个教派(敦煌艺术属于哪个教派 敦煌艺术教派介绍)
敦煌艺术是哪个教派
敦煌艺术是佛教艺术。公元111年,汉武帝设立河西四郡,敦煌就此成为佛教和佛教艺术自西域东传的之一站。历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10个朝代,敦煌以其原有深厚的汉文化基础,融入西域传入的佛教和佛教艺术,造就了辉煌的敦煌石窟艺术。敦煌石窟艺术乃指由建筑、雕塑及壁画三者紧密结合而成的综合艺术。
石窟的兴建是为了配合宗教需要,先后开凿敦煌市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县榆林窟、东千佛洞、肃北县五个庙等规模大小不同的石窟群,并设置宗教雕塑和壁画的神殿。洞窟的主体是佛的塑像,两侧都陪衬有弟子、菩萨的塑像,共同成为佛教徒顶礼膜拜的对象。壁画是石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石窟寺中主要的作用是用具体的图像向佛教徒宣传、阐述佛教义理,绘画技巧高超,人物造型优美,特别是图画中线条运用得非常成功,利用铁线描、游丝描、摺鲁描、蓝艳描等表现人物的面孔、肉体、衣裙和衣褶,栩栩如生,唯妙唯肖。洞窟中壁画与塑像紧密结合,营造完整、独立的宗教世界来感染信众,使人们走进洞窟犹如走进佛国,「人佛交接、两得相见」,利用艺术美感来潜移默化,诱导人们信仰宗教。除了展现佛教世界外,古代社会生活的点滴也一一呈现在洞窟内壁画中。值得一提的是,洞窟中的菩萨塑像相当具有特色,猛一看是女性,体型丰满,动态优美,头发微微倾斜,斜肩柳腰,还有个小肚肚,中轴呈现S形,所以说「敦煌菩萨三道弯儿」。若透过镜头以动态展现各种菩萨的姿态,简直就像是在跳舞呢!仔细再看,敦煌的菩萨从脸到身体虽是女性的特徵,但是还保留了男性的特徵——胡子,胸部饱满像男性,腰是女人的腰,因此又有一说「敦煌菩萨是男人的胸、女人的腰和肚」。至於菩萨的性别——是中性的。
对於这列名世界文化遗产的佛教艺术宝库,过去由於时空阻隔,身处台湾的中国人无缘得见。本馆於4月29日推出的「沙漠中的明珠——敦煌石窟」特展是敦煌研究院历年在国内外举办过多次敦煌展览中规模更大的一次,希望将敦煌石窟艺术引进,让台湾地区的民众藉此机会认识中华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众所周知石窟内的文物均不能搬动,故此次参展展品的主题是洞窟模型、壁画和彩塑的摹本,它们既是敦煌石窟艺术精华的代表,更凝聚了敦煌研究院艺术家们的心血。他们长期在幽暗阴冷的洞窟里从事临摹的工作,观察、揣摩、研究敦煌艺术的特点与神韵,以其娴熟的摹绘技术,精确、忠实地再现原作的精神。展出作品中不乏著名的画家和敦煌学者,如常书鸿、董希文、段文杰、史苇湘、李其琼等人的心仪之作。
敦煌艺术属于哪个教派 敦煌艺术教派介绍
1、敦煌艺术是佛教艺术。2、公元111年,汉武帝设立河西四郡,敦煌就此成为佛教和佛教艺术自西域东传的之一站。历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10个朝代,敦煌以其原有深厚的汉文化基础,融入西域传入的佛教和佛教艺术,造就了辉煌的敦煌石窟艺术。敦煌石窟艺术乃指由建筑、雕塑及壁画三者紧密结合而成的综合艺术。
3、石窟的兴建是为了配合宗教需要,先后开凿敦煌市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县榆林窟、东千佛洞、肃北县五个庙等规模大小不同的石窟群,并设置宗教雕塑和壁画的神殿。洞窟的主体是佛的塑像,两侧都陪衬有弟子、菩萨的塑像,共同成为佛教徒顶礼膜拜的对象。壁画是石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石窟寺中主要的作用是用具体的图像向佛教徒宣传、阐述佛教义理,绘画技巧高超,人物造型优美,特别是图画中线条运用得非常成功,利用铁线描、游丝描、摺鲁描、蓝艳描等表现人物的面孔、肉体、衣裙和衣褶,栩栩如生,唯妙唯肖。洞窟中壁画与塑像紧密结合,营造完整、独立的宗教世界来感染信众,使人们走进洞窟犹如走进佛国,「人佛交接、两得相见」,利用艺术美感来潜移默化,诱导人们信仰宗教。除了展现佛教世界外,古代社会生活的点滴也一一呈现在洞窟内壁画中。值得一提的是,洞窟中的菩萨塑像相当具有特色,猛一看是女性,体型丰满,动态优美,头发微微倾斜,斜肩柳腰,还有个小肚肚,中轴呈现S形,所以说「敦煌菩萨三道弯儿」。若透过镜头以动态展现各种菩萨的姿态,简直就像是在跳舞呢!仔细再看,敦煌的菩萨从脸到身体虽是女性的特徵,但是还保留了男性的特徵——胡子,胸部饱满像男性,腰是女人的腰,因此又有一说「敦煌菩萨是男人的胸、女人的腰和肚」。至於菩萨的性别——是中性的。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智慧树知到《敦煌的艺术》2023见面课答案
智慧树知到《敦煌的艺术》2023见面课答案1、敦煌位于河西走廊的()?
A.东端
B.西端
正确答案:西端
2、敦煌地区青铜时代的四坝先民较多地受到()的影响。
A.西亚两河文明
B.南亚古印度文明
C.北非埃及文明
正确答案:西亚两河文明
3、汉代开郡,中原移民和诸羌、月氏、匈奴遗绪融合并共同开发,使得当地既有厚重的中原文化基础,又具有与中、西亚密切联系的文化传统,形成这一地区()。
A.强悍的民风
B.包容并蓄的文化基因
正确答案:包容并蓄的文化基因
4、敦煌悬泉遗址出土“浮屠里”简,证明敦煌地区在()已出现以佛塔为中心的佛寺建筑。
A.公元前1世纪
B.公元1世纪
正确答案:公元1世纪
5、前秦建元二年(366),自东而来的“沙门乐僔杖锡西游至此(鸣沙山)……架空镌岩”“次有法良禅师从东届此”营建“伽蓝”。西游、东来之僧不惮跋碛涉砂独垂青于此的真正原因()。
A.“忽见金光,状有千佛”的“诸多神异”
B.适宜的佛教文化生态环境
正确答案:适宜的佛教文化生态环境
1、在现存三部汉译《法华经》中,《妙法莲华经》对中国佛教影响更大,它的译者是 ( )
A.西晋 · 竺法护
B.后秦 · 鸠摩罗什
C.隋 · 阇那崛多等
D.唐•义净
正确答案:后秦 · 鸠摩罗什
2、《法华经》的主要思想之一是:( )
A.“不二法门”
B.“众生皆有佛性”
C.“莲华藏”
D.“性空幻有”
正确答案:“众生皆有佛性”
3、在《法华经》艺术中,“二佛并坐” 说法图中描绘的“二佛”是( )
A.释迦牟尼佛、多宝佛
B.释迦牟尼佛、弥勒佛
C.多宝佛、阿弥陀佛
D.多宝佛、弥勒佛
正确答案:释迦牟尼佛、多宝佛
4、敦煌“法华经变”中的“火宅喻”和“良医喻”场景分别出自《法华经》的( )
A.《譬喻品》、《信解品》
B.《譬喻品》、《法师品》
C.《譬喻品》、《如来寿量品》
D.《法师品》、《安乐行品》
正确答案:《譬喻品》、《如来寿量品》
5、敦煌石窟法华经变艺术的主流形式为( )
A.“二佛教并坐”说法图
B.“二佛教并坐”说法图与其它图像的组合
C.连环画式经变画
D.单幅画式经变画
正确答案:单幅画式经变画
1、敦煌石窟在哪些方面受到印度的影响?
A.中心柱窟
B.覆斗顶窟
C.线描技法
D.经变画构图
正确答案:中心柱窟
2、20世纪40年代许多画家纷纷到敦煌学习临摹壁画,这些画家主要有:
A.张大千
B.傅抱石
C.关山月
D.徐悲鸿
正确答案:张大千#关山月
3、常书鸿为什么要离开法国而到敦煌去?
A.法国的生活艰难
什么和什么朝,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艺术影响到了敦煌
据记载,在公元13世纪至14世纪期间,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艺术影响到了敦煌莫高窟。当时,敦煌地区属于西域(今甘肃省敦煌市),这里居住着许多民族,如匈奴、鲜卑、突厥、蒙古等。

这些民族的文化和艺术形式对敦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敦煌艺术在风格和技法上出现了一些独特的特点。

此外,敦煌莫高窟中的少数民族艺术也对其他艺术形式产生了影响。例如,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和雕塑描绘了许多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婚姻、战争等内容,这些作品对其他艺术形式如音乐、绘画、舞蹈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代表敦煌舞蹈艺术的有古典舞
代表敦煌舞蹈艺术的有古典舞《丝路花雨》、《大梦敦煌》。
资料扩展:
敦煌舞蹈,是中国古典舞流派之一,主要包括经变画的天宫乐舞、壁画的民俗歌舞场面以及胡旋、胡腾、柘枝、霓裳羽衣舞等民族舞蹈形象。敦煌石窟群藏有大量十六国时期至元代的乐舞资料,包括文物中的舞蹈形象及曲谱、舞谱等。

其舞蹈形象主要包括经变画的天宫乐舞、壁画的民俗歌舞场面以及胡旋、胡腾、柘枝、霓裳羽衣舞等民族舞蹈形象。
敦煌舞蹈是在继承这一传统的基础上,秉承中国传统美学原则,吸收、借鉴西域各民族舞姿,运用古典舞蹈的节奏韵律,将静止的姿态和与其风格统一的动作过程结合而形成的较完整的舞蹈运动和造型体系。

典型形态为歪颈、拧腰、移胯、勾脚的“S”形三道弯式,以及手臂的多棱多角多弯。主要代表人物为高金荣、贺燕云、史敏等。代表作品有舞剧《丝路花雨》、《大梦敦煌》,舞蹈《飞天》、《千手观音》等。
敦煌文化艺术又称莫高窟文化艺术,被称为东方世界的艺术博物馆。它保存了公元四世纪到十一世纪的洞窟735个,彩塑三千余身,壁画45000平方米,唐宋木构建筑五座。

早在1944年国民 *** 就在此成立了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新中国成立后,更名敦煌文物研究所,后扩建为敦煌研究院,是中国文物保护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成体系而且不曾间断的保护、研究工作。
敦煌,一个神圣的名字。敦煌是多种文化融汇与撞击的交叉点,中国、印度、希腊、 *** 文化在这里相遇。敦煌是艺术的殿堂。那些公元4至11世纪的壁画与雕塑,带给人们极具震撼力的艺术感受。敦煌又是文献的宝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