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排名有谁知道?开国上将有哪些人?
开国上将排名有谁知道?
1955年开国上将排名:
1、萧克。2、李达。3、张宗逊。4、李克农。5、王震。6、许世友。7、彭绍辉。8、张爱萍。9、杨成武。10、韩先楚。11、李涛。12、傅秋涛。13、王平。
14、吕正操。15、傅钟。16、肖华。17、甘泗淇。18、宋任穷。19、赖传珠。20、洪学智。21、周士第。22、郭天民。23、周纯全。24、杨至诚。25、陈再道。
26、陈奇涵。27、王宏坤。28、苏振华。29、刘亚楼。30、刘震。31、陈锡联。32、韦国清。33、陈士榘。34、陈伯钧。35、钟期光。36、宋时轮。37、朱良才。
38、董其武。39、唐亮。40、叶飞。41、杨得志。42、王新亭。43、黄永胜。44、李天佑。45、陈明仁。46、贺炳炎。
47、阎红彦。48、谢富治。49、陶峙岳。50、乌兰夫。51、周桓。52、杨勇。53、李志民。54、赵尔陆。

扩展资料:
开国上将介绍:
1、李克农:
1899年出生于安徽巢县,1926年加入中国 *** 。李克农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外交家,我党我军隐蔽战线的卓越领导者和组织者。
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他以对党无限忠诚和高度负责的精神,在紧急关头保卫了党中央的安全,在关键时刻向党中央提供了决策性情报,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2、刘亚楼:
原名刘兴昌。清宣统三年2月出生于武平县湘店乡湘洋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刘克芳是勤劳正直的农民。
兴昌出生不久,母亲死于产褥热。房亲刘德香急人所急,将不满周岁的女儿抱给别人作童养媳,收养兴昌作养子。从此,兴昌改名刘振东。
振东8岁读私塾,9岁转入崇德小学。14岁进湘店高小,15岁进武平县立初中,16岁考入省立第七中学。因交不起学费而中途辍学。
回乡后, *** 员刘克模聘请他任崇德学校教员。不久,刘克模、李长明派刘振东、刘永光等在店下开文昌栈作掩护,开展革命活动。
1931年起,亚楼先后担任中央红军第十一师、第二师政治委员。参加粉碎 *** 军对中央苏区五次围剿战斗。
之一次反围亚楼团捉了 *** 十八师师长兼前敌总指挥张辉瓒。第二次反“围剿”,亚楼手把手教团连政工干部制订政工规划,鼓励政工人员起模范作用。第三次反“围剿”,亚楼的十一师全歼 *** 军最精锐的52师。
3、张宗逊:
渭南县赤水镇堰头村人,1927年4月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1924年6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2月转为 *** 党员,同年入黄埔军校学习。
他参加了北伐战争、秋收起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经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战斗洗礼。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他舍生忘死,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英勇善战,具有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
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对军事训练和军队院校管理建树颇多,被公认为军事教育家。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他是 *** 第七、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届中央委员,之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开国上将
开国上将有哪些人?
1955年开国上将以姓氏笔划为序,排名不分先后,名单如下:
1、王平;
2、王震;
3、王宏坤;
4、王建安;
5、王新亭;
6、韦国清;
7、乌兰夫;
8、邓华;
9、叶飞;
10、甘泗淇;
11、吕正操;
12、朱良才;
13、刘震;
14、刘亚楼;
15、许世友;
16、苏振华;
17、李达;
18、李涛;
19、李天佑;
20、李志民;
21、李克农;
22、李聚奎;
23、杨勇;
24、杨至成;
25、杨成武;
26、杨得志;
27、宋任穷;
28、宋时轮;
29、张宗逊;
30、张爱萍;
31、陈士榘;
32、陈再道;
33、陈伯钧;
34、陈明仁;
35、陈奇涵;
36、陈锡联;
37、周桓;
38、周士第;
39、周纯全;
40、赵尔陆;
41、洪学智;
42、钟期光;
43、贺炳炎;
44、郭天民;
45、唐亮;
46、陶峙岳;
47、萧华;
48、萧克;
49、阎红彦;
50、傅钟;
51、傅秋涛;
52、韩先楚;
53、董其武;
54、彭绍辉;
55、赖传珠。
这五十五名上将级别为:
一、正兵团级33名。
张宗逊、宋任穷、赵尔陆、萧克、王震、许世友、刘亚楼、邓华、杨得志、王宏坤、李克农、李达、杨成武、李涛(瑶族)、萧华、甘泗淇、赖传珠、陈奇涵、宋时轮、苏振华、陈锡联、陈士榘、王新亭、谢富治、李志民、黄永胜、朱良才、杨勇、傅钟、周士第、陶峙岳、董其武、陈明仁。
二、副兵团级19名。
周纯全、陈再道、彭绍辉、陈伯钧、张爱萍、傅秋涛、韩先楚、唐亮、洪学智、叶飞、周桓、李天佑、刘震、杨至成(侗族)、王平、钟期光、郭天民、韦国清(壮族)、吕正操。
四、准兵团级1名。
贺炳炎。
五、无军队级别者2名。
乌兰夫(蒙古族)、阎红彦。

扩展资料
解放前后, *** 干部和全国党政干部一样,较长时间实行供给制,没有工资,个人的吃穿用由公家全包,经济情况略有好转的地区,按照任职情况给予数量微薄的津贴,以补零用。
直到上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地方和军队干部,才根据每个人参加革命工作的年限、历史贡献、所任职务等综合因素,评定了级别,干部按级别享受工资津贴和其他物质待遇。
开国上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年中国人民 *** 首次实行军衔制,55位将领被授予上将军衔,是代表红军、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有杰出贡献的将领。
1956年和1958年,又有两位高级将领先后被授予上将军衔。这57位将军为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出过重大贡献,因此被人们称之为“开国上将”。
1956年授予王建安上将军衔。
1958年授予李聚奎上将军衔。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开国上将;人民网-开国上将纪念馆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开国上将王震和许世友:长征路上比武相识,英雄相惜终成生死之交
人们都知道开国上将许世友侠肝义胆、武艺超群,殊不知我军还有一位开国上将同样武功盖世、豪气冲天,他就是前国家副主席王震上将。两人因比武而相识,从此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两人身上还有许多共同之处,令人惊叹。比如,两位上将都是1927年入党;两位都曾带枪面见过领袖 *** ;在开国上将排名中,王震排名第五,许世友排名第六;两位上将都深受 *** 、 *** 两代领导人的信任、喜爱和倚重;两位上将战争年代都曾立下赫赫战功,在建国后都曾身居高位;两位上将政治坚定、有勇有谋、身先士卒、不惧牺牲,在战场上是威震敌胆的“革命猛将”,在和平年代则是受人尊敬和爱戴的革命元勋。
长征路上比武切磋棋逢对手
1936年7月初,红二、六军团在四川甘孜地区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当时,王震任红六军团政委,许世友任红四方面军骑兵师师长。少林寺出身的武功高手许世友早就听说了六军团有一个岳飞大成拳的传人王震,就特地找来与之切磋切磋。王震起先不肯比,怕伤了许世友,但许世友势在必得,直接出手。王震被动应战,并一招致胜,倒在地上的许世友输得口服心服,两人从此成为至交。
敢于带枪面见领袖 *** 两个特殊人物
延安时期,在清算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运动中,许世友因不理解想出走打游击的言行被告发而被关了起来,其第二任妻子也和他离了婚,当 *** 去看望他并做他的思想工作时,万念俱毁的许世友对 *** 出言不逊、挥拳相向,中央高层决定要处决许世友,许世友拒绝在处决文件上签字,并提出要带枪面见 *** ,而当时明令规定面见 *** 是不允许带枪的, *** 听后却不以为然,允许许世友带枪还允许枪膛里压上子弹,许世友终于被 *** 的宽广胸怀和英雄气势所折服,扑通跪倒在 *** 面前痛哭失声, *** 亲手扶起许世友,原谅了许世友的过失,许世友从此跟定 *** ,成为 *** 的心腹悍将,在此后几十年的革命战争中,许世友受到 *** 的器重和重用,多次点将出任要职。
除许世友外,王震也是被允许带枪面见 *** 的人。王震和 *** 的渊源颇深,他们都是湖南人,1925年春,时任铁路工人纠察队小队长的王震就曾护送 *** 回长沙,深受 *** 思想的影响。 *** 对王震充满信任,多次点将王震担任重要职务。建国后中央有规定,凡见 *** 均不准带枪,唯独王震将军例外。某一天, *** 召见王震将军。警卫见其戎装佩枪,将他挡在门外。 *** 听警卫报告后,笑着说:“王胡子不会害我,除 *** 外,他带什么都不准阻拦。”可见领袖对其信任之重。
两人都偏爱山东兵
许世友抗日战争时和解放战争时在山东战斗了十几年,与山东父老结下了深厚感情,一生偏爱山东兵,他挑选警卫员、秘书和司机,最重要的一条必须是山东人。无独有偶,王震将军也偏爱山东兵,他虽然没有在山东呆过,但解放战争时期他率领的西北野战军二纵和之一野战军之一兵团就有来之山东的赫赫有名的渤海教导旅。为什么山东兵如此受首长青睐呢?首先,身材高大、体魄强壮的山东兵冲锋对敌时更有优势。其次,山东兵嫉恶如仇、刚烈血性,有“路见不平一声吼”的梁山好汉特性,具有强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关键时刻,战斗越是残酷,山东兵越是顽强;越是伤亡大,山东兵越是敢豁命。第三,山东兵忠厚朴实,做事靠谱能吃苦,服从领导、遵守纪律、勤奋刻苦。第四,山东兵对党对部队忠诚,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绝不轻言放弃使命,绝不背叛首长和战友。正因为这些因素,王震和许世友将军都喜爱山东兵。
英雄相惜终成生死之交
建国初期,王震主政新疆,屯垦戍边,治理边疆,建立了丰功伟绩。1954年2月,王震同志转任铁道兵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同年任 *** 副总参谋长。许世友建国后先是主军山东,后赴朝作战,1954年回国后,任华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人民 *** 副总参谋长。两人同时被认命为中国人民 *** 副总参谋长,这时两位将军就有了工作交集,见面的时间也多了起来,每次相见都是开怀畅饮,相谈甚欢。1979年许世友赴广西指挥对越自卫反击战,凯旋归来时,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军委常委的王震将军奉中央之命前去慰问,老友相见,分外高兴。1985年10月22日,81岁的许世友在南京病逝,老战友王震将军带着中央的嘱托,前来南京,看望许世友将军的家属,并传达了 *** 同志批准许世友实行土葬的批示:“许世友在六十年的戎马生涯中,战功赫赫,百死一生,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经历、特殊贡献的特殊人物。这份特殊通行证,是特殊中的特殊。”
杨成武为什么排在开国上将第十位
一楼说的大体,没错55年授衔,考虑了山头派系,功绩和建国以后的任职等综合因素尤其是元帅、大将的排名,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但是上将的排名,就只是按照任职顺序来
即之一批55人是按照国防部、军委各总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干部部、总后勤部、训练总监部、武装 力量监察部等各总部)、军种、兵种、军事院校、大军区、志愿军等各大军事单位的顺序排列的
杨成武当时是副总参谋长兼 *** 司令,按顺序走排在了第十位
女明星柯蓝说,我爷爷是开国上将,曾是粟裕的老部下,他是谁?
在《人民的名义》中,女明星柯蓝饰演的陆亦可,凭借着精湛的演技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电视剧里的陆亦可,敢爱敢恨、重情重义,其实这也是柯蓝为人的真实写照。
在荧幕下,柯蓝也非常本分,虽然身在 娱乐 圈,但却很少听到她的绯闻,这与她的家教是很有关系的。 在一次节目中,柯蓝说,我爷爷是开国上将,曾是粟裕的老部下。
柯蓝只是艺名,她的原名叫钟好好。 柯蓝的爷爷是谁呢?在57位开国上将中,只有一位上将姓钟,他就是钟期光。
对于钟期光,粟裕大将曾评价说 :“钟期光工作很实际,很实在!” 粟裕是排名之一的大将,能得到他的高度认可,肯定非比寻常,钟期光有哪些传奇经历呢?
钟期光,1909年1月生于湖南平江的一个佃农家庭。 靠着家里的资助,钟期光一路从私塾读到了中学。 1924年,在平江天岳书院上学时,加入了 *** ,但很快他就弃暗投明,1926年加入 *** 。
为此, *** 反动派不仅通缉钟期光,还烧了他家的房屋。 1927年8月,钟期光跟随彭老总参加了平江起义,之后成立了红5军。 彭老总率红5军上了井冈山,钟期光则继续留在平江地区战斗。
1934年9月,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钟期光担任红6军团16师政治部主任,军团长是萧克,政委是王震,三人都成为开国上将。 钟期光没有参加长征,而是留在湘鄂赣地区打了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
柯蓝曾回忆说,爷爷和陈丕显在一起进行游击战争。 这个说法是错误的,两人确实都在南方打游击,但陈丕显在赣粤边苏区,钟期光在湘鄂赣地区。 陈丕显建国后曾任湖北省委书记,1995年8月去世。
1937年全民抗战爆发后,南方的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钟期光任新四军1支队1团政治处主任。 1941年1月,新四军组建抗日先遣支队,到江南的敌后侦察,支队司令员是粟裕,政治处主任就是钟期光,从此开始两人合作。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新四军重建,粟裕任1师师长,钟期光任1师政治部主任。 柯蓝提到,抗战末期,粟裕大将还曾救过爷爷钟期光的命,这是怎么回事呢?
1945年6月,在天目山新四军与日伪军的战斗的关键时刻,两人登上山顶观察战场态势。 拿着望远镜的粟裕发现敌人的炮兵正在准备炮弹,他迅速拉着钟期光跑离山头。
刚离开原地几十米远,敌人的几颗炮弹就落在了他们刚才观察的地方。晚年的钟期光每每讲起此事,都说 :“这惊险的场面,这辈子难忘。”
钟期光是继罗荣桓元帅、谭政大将之后,我军开国上将队伍中非常善于作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将军。 他一直担任粟裕的政治部主任,政治部主任不需要到一线指挥打仗,但他对打仗的贡献一点不比军事干部少。
早在抗战时期,钟期光就非常善于总结政治工作经验,先后撰写了 《在整训中力求改善政治工作的领导方式问题》、《改造思想和改进我们的工作》、《关于战时政治工作的几个问题》 等理论文章。
解放战争初期,钟期光担任华中野战军政治部主任, 亲自发出了《开始打》的政治工作指示,很好地凝聚了军心士气,但他最厉害的是创造了“随俘、随补、随打”的“三随”扩军方针,引起了延安毛主席的高度重视。
粟裕打的仗都是以少胜多的仗, 比如苏中战役3.3万对敌12万,莱芜战役19万对敌24万,豫东战役20万对敌25万,怎么能够快速补充兵员成为华东野战军首要考虑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济南战役中,钟期光在《攻济打援的政治工作指示》中提出了 “随俘、随补、随打” 的 “火线扩军、溶化俘虏” 经验,并在淮海战役发挥得淋漓尽致。 *** 军士兵一经被我俘虏,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很快就会加入我军序列,调转枪口指向 *** 军。
建国后,钟期光1955年授开国上将军衔,1960年12月任军事科学院副政委,粟裕大将比他早两年到军事科学院任副院长。 此后,粟裕还任军事科学院政委,两人又在一起共事了20多年时间。期间,钟期光提出 “我们 军事科学院靠研究成果吃饭”、“军事科研成果好的不用多、一个胜十个”、“保证六分之五的科研时间” 等治校名言。
1972年5月,柯蓝生于北京,此时的钟期光63岁。 柯蓝是钟期光和第三任妻子凌奔的孙女,柯蓝的妈妈也是一名优秀的女舞蹈演员。 柯蓝谈起名字的来历,她说 :“爷爷觉得女子就是好,长大后要做男人的事。”所以给她起名叫钟好好。
钟期光非常喜欢孙女,长大后的柯蓝,眉宇间还神似自己的爷爷钟期光。 1991年5月,钟期光上将因病逝世,享年92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