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版《易经》全文是什么?《易经》全文及白话翻译内容是什么?
白话版《易经》全文是什么?
易经》包括《经》和《传》两大部分:\x0d\x0a1、《经》分为《上经》和《下经》。《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一共六十四卦。\x0d\x0a六十四卦是由乾、坎、艮、震、巽、离、坤、兑这八卦重叠演变而来的。每一卦由挂画、标题、卦辞、爻辞组成。\x0d\x0a每个卦画都有六爻,爻又分为阳爻和阴爻。阳性称为“九”,阴性称为“六”。从下向上排列成六行,依次叫做初、二、三、四、五、上。六十四个卦画共有三百八十四爻。\x0d\x0a标题与卦辞、爻辞的内容有关。卦辞在爻辞之前,一般起说明题义的作用;爻辞是每卦内容的主要部分,根据有关内容按六爻的先后层次安排。\x0d\x0a2、《传》一共七种十篇,分别是:《彖(tuàn)》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辞》、上下篇、《说挂》、《杂挂》和《序挂》。\x0d\x0a【古人把这十篇“传”叫做“十翼”,意思是说“传”是附属于“经”的羽翼,即用来解说“经”的内容的。】\x0d\x0a⑴、《彖》是专门对《易经》卦名和卦辞的注释。\x0d\x0a⑵、《象》是对《易经》卦名及爻辞的注释。\x0d\x0a⑶、《文言》则专门对乾、坤二卦作了进一步的解释。\x0d\x0a⑷、《系辞》与《彖》、《象》不同,它不是对《易经》的卦辞、爻辞的逐项注释,而是对《易经》的整体评说。它是我国古代之一部对《易》的产生、原理、意义、及易卦占法等等方面,全面、系统的说明。它阐发了许多从《易经》本义中看不到的思想,是《易经》的哲学纲领。其内容博大精深,是学《易》的必读之篇。\x0d\x0a⑸、《说挂》是对八卦卦象的具体说明,是研究术数的理论基础之一。\x0d\x0a⑹、《杂挂》则是将六十四卦,以相反或相错的形态、两两相对的综卦和错卦,从卦形中来看卦与卦之间的联系。\x0d\x0a⑺、《序挂》则讲述了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x0d\x0a五、《易经》的宇宙思维模式:“天人合一”。\x0d\x0a“天人合一”是一种宇宙思维模式,它是《易经》哲学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x0d\x0a《易经》的更高理想,就是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x0d\x0a《易经》中用乾、坤二卦代表天、地,天、地便代表了自然界。在《易经》看来,天地间的万物均“统”之于天,地与天相辅相成,不可缺一。但地毕竟是“顺从天”的,所以,天可以代表整个自然界。\x0d\x0a尽管人作为天地之所“生”、只是万物中的一个自然成员,但人毕竟不同于万物。因为人有“仁义”之性、有“性命”之理,所以这就决定了人在天地万物之中,负有一种神圣的使命。\x0d\x0a用《易经》的话来说,就是“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自然界提供了人类生存所需要的一切,人在获得自然界所提供的一切生存条件的同时,更要“裁成”、“辅相”自然界完成其生命意义,从而达到人之生命目的。\x0d\x0a《易经》的这种“天人合一”的宇宙思维模式,充分注重了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x0d\x0a六、《易经》的总体哲学思想:“阴阳”。\x0d\x0a《系词》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是我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思想之一,也是《易经》的总体哲学思想,是《易经》内涵的核心所在。\x0d\x0a1、《易经》卦象的核心:\x0d\x0a《易经》的卦象就是建立在阴、阳二爻两个符号的基础上的,这两个符号按照阴阳二气消长的规律,经过排列组合而成八卦。\x0d\x0a八卦的构成和排列,就体现了阴阳互动、对立统一的思想。八卦又经过重叠排列组合而成六十四卦,阴阳就是其核心。\x0d\x0a2、事物的两个方面:\x0d\x0a除了“卦”本义上的一阴一阳,《易经》还将“阴阳”当成事物的性质及其变化的法则,把许多具体的(自然的和社会的)事物都赋予了“阴阳”的涵义。\x0d\x0a⑴、从自然现象来看:“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暑为阳、寒为阴,明为阳、暗为阴,昼为阳、夜为阴,??”。\x0d\x0a⑵、从社会现象来看:“男为阳,女为阴,君为阳,民为阴,君子为阳,小人为阴,??”。\x0d\x0a除以上两个方面的现象外,《易经》对自然和社会 *** 有的现象也以“阴阳”来解释,并赋予其“阴阳”的涵义。如:刚、柔,健、顺,进、退,伸、屈,贵、贱,高、低,等等。\x0d\x0a依上述,《易经》认为:无论是社会生活,还是自然现象,都存在着对立面,而这个对立面就是“阴阳”。\x0d\x0a七、《易经》的根本精神:“生生之谓易”。\x0d\x0a《系辞》中的“生生之谓易”,是对“易是什么”的更好回答,也是对“易”的根本精神的最透彻的说明。\x0d\x0a1、“易”以“生生”为基本的存在方式。\x0d\x0a“易”就是“生”,而“生生”则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生成过程,没有一刻停息。它并没有由一个“主宰者”来创造生命,而是由自然界本身来不断地生成、不断地创造。天地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以“生生”为基本的存在方式。\x0d\x0a2、“易”表现着宇宙的生化过程。\x0d\x0a“易”的这个生成过程,表现的就是宇宙的生生化化。\x0d\x0a宇宙是从混沌未分的“太极”发生出来的,而后有“阴”、“阳”,再由阴阳两种性质分化出“太阴”、“太阳”、“少阴”、“少阳”等四象,四象又分化为八卦。\x0d\x0a八卦的八组符号代表着万物不同的性质,据《说卦》的解释:“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x0d\x0a这八种性质又可以用“天、地、风、山、水、火、雷、泽”的特征来表示。\x0d\x0a由八卦又分出六十四卦,但并非说到了六十四卦,这个宇宙的生成过程就完结了,实际上仍然可以展开。所以六十四卦最后两卦为“既济”和“未济”,这说明事物发展到最后必然有一个终结,但此一终结却又是另一新的开始。\x0d\x0a八、《易经》的辨证法则:“通变致久”。\x0d\x0a“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是《系辞》中说的,也是《易经》中的一个重要的辨证法则:“通变致久”。\x0d\x0a《易经》自古就有“变经”的说法,但变与不变却又是统一联系在一起的。\x0d\x0a1、天道运行的规律:“唯变所适”。\x0d\x0a《系辞》说:“《易经》之为书也,不可远,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x0d\x0a事物有变就有常,有常就有变。《易经》就在这种“变动不居”中、显示了“恒常通久”的不变法则,又在这种“恒常通久”中、表现了“唯变所适”的可变规律。这种规律就是所谓的“天行”,即天道运行的规律。\x0d\x0a2、事物变化遵循天道运行的规律。\x0d\x0a古人认为世间万物都是变化着的,只有天道规律本身不变,所以事物变化必须遵循天道运行的规律。\x0d\x0a《易经·说卦传》:“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x0d\x0a《易经》每卦六爻,代表天、地、人三才之道,三才之道又各有阴阳、柔刚、仁义之分。六位的阴阳与六爻的柔刚,也就是“道”的常变,彼此交错,互相迭用,才构成了易卦的根本演变规律。\x0d\x0a3、所以《易经》认为既然世间万物都是变化着的,只有天道规律本身不变,那么人就应该效法天道,不违天逆常,顺时适变,如此才可以保持长久。\x0d\x0a九、《易经》的两个指导人行为的概念:“时”与“中”。\x0d\x0a在道德修养上,《易经》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时”与“中”这两个概念。这种时中概念是一种很高的生存智慧,它要求人“时行时止”,要求人的行为与天地人万物的运动变化产生协动、发生共振,在顺应性的相通相协的一致性中,顺畅地实现人的存在。\x0d\x0a1、“中”指中庸之道:在天地自然之道正中运行,既不太过,又不不及。\x0d\x0a2、“时”指与时势一致:\x0d\x0a识时之义:察觉时机的来临,重视来到身边的机会。\x0d\x0a知时之行:知道时机来临时,如何抓住机会。\x0d\x0a用时之机:把握、利用来到身边的机会,不要错过而后悔。\x0d\x0a待时而动:一旦时机到来,立即作为、行动。\x0d\x0a观时之变:能够看到时机的变化,并随着它的变化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调整。\x0d\x0a时行时止:在恰当的时机开始,恰当的时机停止,在与天地万物相通相协中,顺畅地实现人的存在。\x0d\x0a《易经》的这种主动性适应、创造性顺应的“时中”生存智慧,是和那些保守的、奴隶的、闭锁的、内省的、平庸的生存方式的本质完全不同的,它构成了中国人积极进取和待时而动的品格。《易经》全文及白话翻译内容是什么?
《易经》全文及白话翻译内容如下:
原文:
《乾》:元亨,利贞。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译文:
乾卦:大吉大利,吉祥的占卜。
初九:时机没有成熟时,龙应该潜伏在水底,韬光养晦,不可冒进。九二:龙出现在田野之上,有利于见到大人物来发展自己。指大德大才之人,经过潜藏修养之后,其德业普施于世,可以有所作为。九三:有才德的君子整天勤勉努力,时刻警惕,这样遇到危险,也无凶险。九四:龙或跃上天空,或停留在深渊,只要根据形势的需要而前进,就不会有错误。九五:龙高飞在天上,更易于见德高望重的人。上九:龙飞得太高,达到了极点,若再继续向上飞,可能会有灾祸或后悔之事。用九:群龙聚集却不知龙头在哪儿,是吉利的兆头。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谁能介绍几本白话易经啊,风水学之类的
一、基础理论的入门书籍我觉得还是陈圆的《四柱预测学入门》和《周易预测学入门》写得最为通俗易懂。入门后,应重点看《滴天髓》、《子平真诠》、《穷通宝鉴》、《卜筮正宗。《易隐》等古籍。打好阴阳五行的基础知识。二、形势方面:近代的有《杨曾地理家传心法捷诀》可读,但还是要以郭璞、杨公经典为主:《葬书》《疑龙经》《撼龙经》为必读之书。
三、罗盘:《中国罗盘四十九层详解》(李定信著)
四、理气:理气 *** 流派甚多,应以经典书籍为主,主要有《青囊序》《天玉经序》《天玉经》《催官篇》《青囊奥语》。
其他理气方面的书籍根据个人的爱好而定,我认为在初学阶段,不宜学得太乱,应以一个流派的书籍为主。
五、择吉方面:《江公择吉秘诀》、《象吉通书》、《时宪通书》等。
宋韶光的书是不值一看的。钟义明的书相应全面一点,但唯对沈氏玄空的理论描述得清楚一些。对其他流派理论的描述还是个夹生饭。对赣南杨公风水术钟则还没有入门。
风水术书山如海,学习一定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边学边实践验证。
当然,学习的理想捷径还是拜师学艺这个途径,可以少走很多的弯路。
易经第六十四卦详解白话文解释
六十四、未济——(卦形:离上坎下)这一卦的意思正好跟上一卦相反,渡河尚未成功,正因为尚未成功,才喻示着吉凶未定,使未来产生希望。
白话易经的周易入门主要参考书目
《占易秘解》:清.张丙哲
《易隐》:清.曹九锡
《紫微斗数》:宋.陈抟
《邵子神数》:宋.邵雍 邵康节
《子平真诠:清.沈孝瞻
《河洛理数》:宋.陈抟 邵康节
《滴天髓》:明.刘伯温
《卜筮正宗》:清.王洪绪
《神峰通考》:明.张楠
《周易尚氏学》:清.尚秉和
《周易与中医学》:杨力
《白话易经》:孙振声
《周易概论》:刘大钧
《周易古经白话解》:刘大钧 林忠军
《周易传文白话解》:刘大钧 林忠军
《实用易经预测 *** 》:冯精志
《易经杂说》:南怀瑾
《周易研究》杂志:中国周易学会、山东大学主办
《破释周易》:韩永贤
《周易与预测学指南》:廖墨香
《周易与现代经济预测》:廖墨香
《周易与预测学》:邵伟华
《大易集要》:刘大钧主编 齐鲁书社出版
《纳甲筮法》:刘大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