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在中国被禁原因(圣诞节在中国被禁了吗)
圣诞节在中国被禁原因
我国没有禁止过圣诞节,所谓禁止过圣诞节的说法都是来自于西方媒体。圣诞节来到时,西方媒体又出现有关中国排斥圣诞节的报道。可现实与一些西方媒体的报道恰恰相反。节日需要有文化的支撑,如果失去了背后的文化,那节日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就比如中国人过圣诞节,大部分人都只是为了过节而过节。在我国,过圣诞节大多数都是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在文化传承与保护上,大学教育应该更加维护传统文化,对于西方文化与节日,我们既不能完全摒弃也不能盲目引进。我们应该去除糟粕,取之精华。
圣诞节来源
"圣诞节"一词来源于"基督弥撒"的缩写。弥撒是基督教会的一种礼拜仪式。圣诞节是一个宗教节日。我们把它当作是耶稣的诞辰来庆祝,因此又名耶诞节。在这一天,世界所有的基督教都会举行特别的礼拜。但是现在,很多的圣诞节欢庆活动和宗教并无关系。交换礼物,寄圣诞卡,这都使圣诞节成为一个普天同庆的日子。现在西方在圣诞节常互赠礼物,举行欢宴,并以圣诞老人、圣诞树等增添节日气氛,已成为普遍习俗。圣诞节也成为西方世界以及其他很多地区的公共假日。
圣诞节在中国被禁了吗
圣诞节没有被禁止。
中国禁止过圣诞节人民日报辟谣,曾经有西方媒体称中国禁止过圣诞节,所以圣诞老人不会来到这个城市,而且还描述了一些地区禁止销售有关圣诞节相关的商品等。对此人民日报辟谣禁止销售圣诞节商品多是指未经许可的摆摊卖货,这个不仅圣诞节期间是长期治理工作,在正规商店中是允许销售圣诞商品而且还会用大量的喜庆元素来装饰店面。
近年来总有人说不该过洋节,圣诞节是一个属于西方的节日,和西方的宗教人文信仰相关,其实,只要拥有足够的文化自信心,对于优秀的西方文化还是可以接受的。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还是全世界,其优良人文信仰都应该受到同等尊重。

圣诞节的习俗:
圣诞节人物形象主要指圣诞老人(SantaClaus),其原型是生活在公元4世纪米拉城(今土耳其境内)的主教圣尼古拉斯,他一生当中做了很多慈善工作,最喜欢在暗中帮助穷人。圣诞老人是他后来的别号,这个名字是出自他暗中送钱,帮助三个女孩子的故事,尼古拉斯死后被尊为圣徒。
圣诞老人的形象是一位身穿红袍、头戴红帽的白胡子老头,每年圣诞节他驾着鹿拉的雪橇从北方而来,由烟囱进入各家,把圣诞礼物装在袜子里挂在孩子们的床头上或火炉前。西方人们国圣诞节的饮食主要包括火鸡、树干蛋糕、杏仁布丁、姜饼,还有海鲜、glogi酒、沙滩宴、玉米粥等等。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议论文作文中国人应不应该过圣诞节600字
圣诞节早成了热闹日子,在我们班就有不少同学发礼物,可关于中国人到底该不该过圣诞节的争论早有发生。有媒体报道,温州
中小学校长均收到市教育局通知,要求“不在校园内举行任何与圣
诞有关的活动”;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封校禁止学生过平安夜。这样
的举措难免遭人议论,学校固然没有必要搞圣诞活动,不过让教育
部门下发禁令实在有些小题大做。
禁令的出发点应该是出于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圣诞节之所以屡
遭 *** ,也正是因为有人觉得社会对这一西方节日的重视程度超过
了不少中国传统节日,是西方文化的扩张。不过在这一点上,我们
该有更多对自身文化的自信。
西方节日在中国大行其道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商家为了制造
商机而大肆宣传、渲染。实际上,圣诞节在中国早走了味,其在西
方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在我们这里并不突出,在更多人看来,无非是
一个购物、社交的凑热闹的日子,没有多少人真正是为了它的宗教
含义而去过节的。在现代社会中,许多人为了事业而客居他乡,像
清明、中秋、重阳这一类的节日对于他们来说未免过于沉重,以至
于不愿提起,并且生活压力的过重,圣诞节的狂欢为他们提供了放
松和发泄的更好契机。还有,在春节时,大家都回家乡过年,朋友
、同学、同事不能聚在一起,平时的节假日也不多,所以圣诞节也
就成了非亲人的同伴之间的聚会节了。
虽然圣诞节或许比端午、中秋、重阳更热闹,但原因并非是西
方节日文化压倒了传统文化,而只是其现实意义更容易被人接受,
让人更凑得起热闹而已。新兴的“光棍节”、“双十二”,隆重程
度恐怕不亚于各种东西方节日,那为什么没有人像“打压”洋节一
样去禁止呢?这就是很好的旁证。相反的例子也不少,感恩节、万
圣节等等洋节,虽然也总有商家宣传,但在社会中总难以形成什么
热潮。说白了,洋节并不是什么妖魔鬼怪,更不是传统节日被淡忘
的根源,真要因为圣诞节就惊呼洋节压倒中国节,未免有些大惊小
怪。
从这个角度来说,要弘扬中国传统节日,靠“打压”洋节显然
不对路子,而是应发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让其跟现代社会生活
更好地融合才是正理。可以在元宵教学生做汤圆,在端午教做粽子
,在重阳组织登山活动……春节就是更好的例子,只要中国人保持
着团圆、守岁的习惯,农历新年的地位就永远不会被公历元旦所取
代。
我们常说中国泱泱大国,文化兼容并蓄,在小小节日话题上,
当有顺应社会潮流、兼并包容的心胸,洋节和中国节并没有冲突,
完全可以和平共处。且不说圣诞节是否应该冷处理,即使真的要“
打压”,用教育局禁令的方式反而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事
与愿违。
圣诞节传入中国已被娱乐化,没多少人会考虑它是不是宗教性
的节日,只要自己过的快乐就行了。它几乎衍生成为青年朋友寻求
放松、获取快乐,与人狂欢的理由和契机。
不鼓励、不宣传、不渲染、不 *** ,对它进行冷处理才是对待
西方宗教性节日应该采取的态度。同时要加大对我国传统节日的保
护、重视与宣传,这才能真正的让传统节日不再“寂寞”!
网上有人说圣诞节就是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的日子是中国人的耻辱所以不能过圣诞节?
火烧圆明园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耻辱,文明史上的暴行。当年英法联军入侵,下令火烧圆明园,活活烧死三百多人的时候,并掠夺我国国宝文物的时候,是否令人愤恨? 虽说勿忘国耻 放下仇恨。但对于一个国外小说捧红的建筑,有必要令你们深感痛惜吗?可能有些人连巴黎圣母院有什么背景故事都不知道就盲目跟风惋惜,简直可笑!
作为世界上一所著名建筑,这确实让人遗憾 ,但是这火烧巴黎圣母院的事故根本不配与火烧圆明园相提并论!
我没有你们那博爱伟大的心胸,想喷的就喷吧,可能有些人这一生都不会去巴黎圣母院,连什么是天主教都不知道,却在这关切之心泛滥,可笑可笑!
归根结底,不要把巴黎圣母院和圆明园混为一谈就行了。 它可以是巴黎圣母院,可以是埃菲尔铁塔,可以是白宫,只要不是天安门!
如何看待“圣诞节在中国越来越火”这一问题?
一、思路
1、之一段写现实情况。
2、第二段写过圣诞节的好处。
3、第三段写过圣诞节的坏处。
4、第四段总结。
二、反驳
近年来,以圣诞节为主打菜的洋节攻势越来越猛。特别是在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年轻人一提到过圣诞就眉飞色舞,而传统的农历春节却越来越觉得“老一套、单调、冷静、越过越没意思……”但是盲目反对圣诞节或西方节日也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客观看待这个问题。
好的一方面是,过让自己快乐的节日,让自己能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到乐趣。圣诞节来临,各大豪华商场门口挂起装饰吸引人们购物消费。有的人喜欢圣诞节是因为可以买到比平时优惠的东西,有的人喜欢过圣诞节是因为可以吃到甜点西餐以及收集那些和圣诞节相关的可爱的公仔玩具,这些都是非常开心的事。
坏的一方面是,外来节日的步步紧逼、传统节日的节节退让,这已经是一个让我们不得不正视的现象。而现在许多人,只想过西方情人节与圣诞节而不想过什么端午节、冬至节,只知道圣诞老人而不再过问屈原,这也已经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无奈现象。
因此,我们应该学习西方文化好的方面,同时要继承和发扬自己的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扩展资料:
西方节日流行的原因:
1、新时代的驱动下,人们热衷于追求新鲜事物,唱神曲,奔潮流,尤其是90后引领之下,不拘束于传统,甚至是反传统的90后思想,导致市场大热。
2、 中国传统节日多,习俗多又复杂,在烦忧的国度里寻求简单的节日确实是有点儿难,而恰恰国外的热门节日简单粗暴,已经渐渐失去对传统文化认识的国民们,再加上被商家引诱、“乌合之众”的推动下,大家的思想就形成了“反正是节日,过谁的不是一样过。”“省时省力省人情”的国外节日就这样风靡中国了。
3、与此同时,由于教育的缺失,对传统文化的引导少之又少,“一己私利”过重,把儒家思想该要的不要,不该要的倒是展现得淋漓尽致。导致全民丧失对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