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素质强化训练 *** (心理素质强化训练器材有哪些?)
心理素质强化训练 ***
在 主持人 行业里,除了要求主持人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专业知识素质外,还必须具备良好而 心理素质 。由于主持人职业的特殊性,受众对主持人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能更好地驾驭主持工作,主持人也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对主持人来说,心理素质越强,发展的空间就越大。由于主持人需要经常在大庭广众之下“出头露面”,很多时候主持人的准备时间非常短,在台上来不及细想就要开口。特别是在现场主持的时候,说出去的话就如泼出去的水无法收回,这自然增大了主持人的心理压力。同时一些意外情况的发生,更是考验着主持人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高的主持人在面对这些情况时,任然能够淡定的主持节目,不影响自己的情绪,不影响主持活动的继续进行。
主持人心理素质的好坏会直接影响主持活动的质量。如果主持人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主持现场出现怯场、紧张等情绪,就会使一场本来很精彩的活动变得黯然失色,所以,主持人的心理素质影响着主持活动的成功与否和主持人能力水平的发挥。因此,主持人必须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前面所讲述的主持人的敬业精神、应变能力、 控场能力 ,以及知识储备和工作经验等,都是与心理素质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说,心理素质是这些能力发挥的基本和前提,主持人只有具备以上各种能力才能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使主持人的能力得到更大限度的发挥,从而给主持人创造更大的舞台。心理素质对主持人如此重要,那么主持人该如何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呢?下面几种 *** ,希望对正在阅读的你有所帮助:
心理素质强化训练 ***
1、建立自信心、克服恐慌心理
在主持活动时,主持人要了解受众的心理,事前做好准备,这样有助于克服紧张情绪,主持人要善于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学会运用转移、 幽默 等基本功。对刚入行的新主持人来说,建立自信心、克服恐慌心理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主持人走出去的之一步。
2、增强临场意志力
临场意志力与心理素质密切相关,临场意志力强的主持人在遇到突 *** 况能够灵活应对,不至于冷场而导致主持活动无法继续进行。主持人可以通过平时的演讲和辩论来提升自己的意志力。演讲是为了说服听众,辩论是为了驳倒对手,这些行为都是人与人之间的意志力较量。主持人可以通过这样反复地练习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力,意志力的培养也有利于主持人增强自己的心理素质。
3、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情绪是一个人感情的流露,它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作为一个主持人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才能顺利的把主持活动进行下去。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不是说对任何事情都无动于衷,而是有意识地驾驭自己的情绪,使自己的情绪与活动的需要相符合,而不是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不能自拔。例如,主持人在讲笑话的时候自己不能笑,把受众逗笑才是目的。在讲到悲伤的事情的时候,主持人不能自己哭得稀里哗啦,从而影响主持活动的进行。
每个人都有心情好与不好的时候,主持人也是一样。然而,主持人在主持活动时不能像普通人一样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发泄一通。在情绪低落的时候,主持人的心理素质会在克服不良情绪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学会控制情绪是主持人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条件。
那么,主持人该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呢?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现场情绪,由于不可预料突 *** 况的发生,会影响主持人的情绪,主持人要善于处理外界因素对自身情绪的影响;二是主持人自身的情绪,这就要求主持人不能带着不良情绪上场,否则会影响主持的效果。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时,主持人平时可以自己讲笑话、看悲伤的故事,做到自己不笑不哭,并控制自己的感动程度,这样就能锻炼自己操控情绪的能力。控制情绪也可以与意志力训练结合进行。
4、强化思维训练
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思维能力是密不可分的,主持人可以通过强化思维训练来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主持人在强化思维训练的时候要注意与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突破思维定式的训练结合起来,通过对这些思维的训练能改善主持人的思维,进而获得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主持人还要系统地学习思维科学,多实践、多尝试,以便取得良好的效果。
总之,主持人要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需要从建立自信心、培养意志力、学会控制情绪和进行思维训练这些方面着手,只有通过这几个方面的训练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成为一名受大众欢迎的优秀主持人。
原文地址:http://cncv.tv/html/360.html
心理素质强化训练器材有哪些?
哪些拓展器材可以起到强化提高自身心理素质修养的?根据训练特点,又可分为高空训练器材,场地训练器材,水上训练器材。
高空心理行为训练器材分为
高空独木、高空击球、高空抓杠、合力制胜、软梯、高空断桥、高空荡木、绝壁逢生、缅甸桥、轮胎墙、高空相依、乘风破浪、空中吊桩、高空荡木、步步登高、飞夺泸定桥等。
场地心理行为训练器材分
宇宙泥浆、缅甸桶、霹雳舞步、隔岛跃进、赏鲸船、翻山越岭、甜甜圈、匍匐前进、脚吊环桥、 *** 池、礼让通行、齐心协力、携手并进等。
水上心理行为训练器材分
攀网过河、乘风破浪、水上独木桥、栈道桥、溜索过河、滚筒桥、情侣桥、水上漂、搭板过河、溜索、吊索桥等。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求·篮球裁判的心理素质及其培养·的开题报告 知道的说下 急
不要光说格式格式我也知道 要的是范文【摘要】针对篮球比赛的实际,论述了篮球裁判员心理素质的几种 *** 。从运动心理学来讲“球感”的建立;注意力的集中与转移相结合;加强表象训练,头脑形成清晰的篮球运动表象;树立良好的自信心。提高应变能力,确保准确判断比赛的合法进攻与防守。旨在为现代篮球高素质裁判员的培养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篮球;裁判员;心理素质;体育心理学
现代篮球比赛复杂多变,紧张激烈,许多违反规则动作隐蔽性强。如果没有良好的裁判技能和判断能力,常常会出现误判、漏判、错判或偏判,裁判员移动不到位、手势不规范等现象,影响比赛的顺利进行。甚至形成裁判表演的局面。篮球裁判员要高质量地完成裁判任务,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体能和裁判技能,还应具有敏捷,迅速、准确的心理判断能力。
裁判员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与其所处的生活、工作环境和教育条件有直接的关系。一名篮球裁判员能否在比赛中自始至终保持稳定、冷静、沉着的心理状态,能否在应激状态下做出机智的反应,这与裁判员平时形成的心理素质分不开,本文以文献资料法就篮球裁判员的培养进行浅析。
1.“球感”的建立
“球感”是在训练中发展起来的专门化知觉,是篮球裁判员的一项重要的心理技能,使裁判员能对球的形状、重量、弹性、空间变化,做出精细的分析,对球的运行速度、控球队员的运动状态,以及传球的方位等动态有十分精确的感知;以排除凭视觉判断的假象而做出准确的判断,因此,篮球裁判训练中,要求裁判员进行抛球、跑动、跟球等练习,以增加“球感”,使裁判员在比赛中对球的运动方位、空间状态、发展方向等判断自如,发挥出更好的裁判水平。
正如比赛中,中圈跳球后的移动配合动作,几乎没有一成不变的具体形式,甚至在比赛中出现的一个新的情况,很有可能在裁判训练中没有出现过,在特殊情况下,能找到自由灵活度,这与篮球裁判员以“球感”的掌握程度密切相关。因此,篮球裁判员的“球感”是裁判员技术水平获得高度发展并出现高水平的重要心理技能。它不但能使动作变得灵活自如,而且是获得高超裁判技术的重要心理因素。
2“.注意力”的集中练习
注意力集中是坚持全神贯注于一个确定目标,不为其它内外 *** 的干扰而产生分心的能力。面对比赛,裁判员不能像观众一样观赏比赛的精彩的技术和战术配合所干扰,而应保持清醒的头脑,摆正自己的位置,积极、公正、准确的执法,确保比赛的顺利进行。因此在裁判员的心理素质训练中,应注重注意集中的训练。
注意品质是篮球裁判员必须着重培养的一种心理素质,在裁判工作中,准确迅速、有效的判断离不开高度的注意力。裁判注意技巧的培养,主要在技能 训练和正式比赛中,有意识地分出注意的层次和目标。例如,在犯规和违例中,应重点选择犯规来注意,在犯规方面,应重点选择篮下的侵人犯规与对投篮队员的犯规。然后转移目标,重点选择有球区域攻守对抗中的犯规和无球队员的犯规。最后将注意力转移到违例判罚上来。
这种分层次,有重点,有目标的注意技巧可以训练裁判员的注意选择性,指向性和注意的有序分配能力。使裁判员注意的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注意分配和转移定时合理,能克服“什么都想抓,什么都抓不住”的不良心理,从而提高裁判员的心理素质。
3注重表象训练
表象训练是体育运动领域最常用的一种心理训练 *** 。表象训练有利于建立和巩固正确的动作的动力定型,有助于加快动作熟练和加深动作记忆。在篮球裁判工作中,裁判员的手势动作及相应的速度和准确性是反映裁判员水准的一个重要方面,裁判员手势的好坏对运动员有着明显的影响,及时,规范的手势能树立“法官”的威信,因此裁判动作是裁判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进行篮球裁判动作训练时,裁判员总是根据自己头脑中的表象做也姿势和动作,让裁判员尽可能准确地做出动作,以形成良好的动作表象。我们可以利用裁判训练中,规范手势图片进行手势的逐一练习,从而专门使用运动训练来强化动作表象,由于操作必须依赖于大脑中储存的动作图片,而通过符号学习,可以在大脑内建立或巩固动作图式,将动作编译为符号部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多次练习即认知编码,建立有用的图式,消退无用的图式。例如,在判罚停止计时钟动作练习时给裁判员这样的暗示:“立即鸣哨,面对犯规队员,判罚动作姿势,一拳紧握上举,一手平举指向腰部,并记下犯规队员的号码,报告记录台。”
在比赛中,将裁判动作在头脑中先“过电影”,如同事先编写的电脑程序般,将规范的手势呈现在运动员和记录台面前。
4 执法时信心的树立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心理状态,个性特点能直接影响生理过程的变化,有的裁判员临场时,由于心理紧张,胆小,引起思维混乱,全身虚汗,哨音越吹越小等,直接干扰裁判员水平的正常发挥。
篮球裁判员的良好个性心理特征一方面通过经验积累逐渐形成,一方面可以通过有效的心理训练来加强。然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消除情绪的有效 *** 是信心的培养和训练。平常强化自我角色的意识,相信自己的技能发挥,心理上把自己立刻划为勇敢高大威严的球场“法官”形象,培养出有良好技术风格的裁判员。临场前与技术代表的讨论,对新规则的探讨,对新旧规则的争议问题进行讨论,这种职业习惯以对临场信心的增强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进行裁判心理训练时,克服过度紧张的重要 *** 是通过认知训练,使学生对比赛有正确的心理定向,使对面临场裁判任务有清楚的理解,有积极的执法动机,对自己势 力充满信心。临场执法时要排除心理障碍,排除外界应激的干扰,不断地从主观上,进行自我情感和自我意识的强化,使之适应客观需要。
教学指导思想是教学活动的根本方向和目标问题,在篮球裁判员教学中,应从球感的建立,注意力的集中转移,表象训练的重视,信心的树立等方面着手,使每位篮球裁判员的打手势动作舒展,判罚姿势规范,面部表情柔和。能够在运动员和观众心中产生一种威望。从而确保篮球运动技术,战术水平和发挥和比赛的效果。综上所述篮球裁判员的心理素质则又直接影响着裁判水平,因此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篮球裁判员顺利完成裁判任务,展现良好裁判技巧的必要条件。
希望能给你帮助,望采纳。
篮球研究:花蝴蝶。
求以心理素质的作用为话题的作文!!!急用!!!
考试时的心情自然不同于平时,那种氛围、环境和利害关系都会让考生产生紧张情绪。考 生打开试卷时往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认为题目容易,心里有些放松;一种是认为题目难, 心里直发慌。这两种心情对考试都是不利的,前者可能产生松劲情绪,后者可能引起烦躁、 慌乱,都不利于考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考试作文写得好坏与平时的基础和对素材的掌握有着直接的联系,但这决不是说有了好的基 本功就一定能考出好的成绩,写出优秀的考场作文来。从历届考场作文分析的情况来看,绝 大部分成绩不佳的考生,都是因为考前准备不足,写作能力较差,最终导致写不出好文章来 。但是,其中也不乏已做了充分准备,基础很好,却因临场发挥不好,把作文写砸了的。因 此,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放松情绪,调适心理,也是作文考试中重要的一环,这需要在临 试训练中加强考生心理素质训练。
�
作文考试与语文基础知识的测试不同。语文基础知识题的测试是对考生平时掌握的基本 知识的考察,题目标准,答案固定,考生往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毫无发挥余地,只 能做到知道多少答多少。而作文考试则不同,自始至终伴随考生的都是一种紧张的思维创造 过程,是一种艰苦的精神劳动。如果考生能够控制情绪,提起精神,发挥好自己的创造能力 ,就会取得更好的成绩,超出自己的正常水平。
�
心理学家曾对考生考场作文心理进行过测试,并归纳为如下三种类型。
�
1、 *** 发挥型。属于这种类型的考生往往都能在考场中写出优秀的作文来。他们往往表现 出自信、热情、精力充沛。进入考场作文时能保持精力高度集中,审题准确,思路敏捷,分 析透彻,运笔自如,妙语连珠。历届考场作文中的一类文往往非此莫属。
�
2、状态稳定型。这种考生往往在考试前经过了认真复习、准备,情绪稳定,发挥正常,既 没有过多的激动,也少有紧张,考场作文时显得平稳、镇静、守时、无大错,成绩较理想。 这种考生的考试心理力度较好。
�
3�紧张恐惧型。考场作文的“次品”往往出于这类考生笔下,一看卷面便知,文句东抄西 摘,思路紊乱,词不达意,甚至出现审题错误,精力不集中,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作文往往 得分较低。
�
那么针对有第三种心理特点的考生,如何进行临试训练呢?首先,要在平时加强作文训练 量,强化作文心理负荷。其次,坚持写日记或周周练之类的文章,做一些类似的模拟训练,使他们尽可能多地掌握几个文体中几种基本的作文类型模块。还要有意识地让这些学生多参 加一些作文竞赛之类的活动。通过这些训练,完成考场作文的心理过渡,强化心理素质 。
另外,切忌考前开夜车,弄得自已疲惫不堪。要知道,身体的高度负荷往往会导致心理障 碍的产生,过度疲劳只会加重大脑的负担,使才思枯竭,发挥受阻,影响正常考试。
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在精神上给我们以巨大力量,如一面风帆,为我们的成功保驾护航。心理素质训练是快速作文课的一个重要特点,其主要表现在自信心的训练、集中注意力的训练以及充分的兴趣训练等等。
一、自信心的训练
对于学生写作文而言,自信心的培养则更为迫切和必要。因为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他们所缺少的不一定是作文写作的素材基础和语言基础,而是缺乏必要的信心,不敢正视自己所具有的实力。
当然,学生在作文上之所以缺乏自信心,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对学生作文的指导上,是问题多,鼓励少。一般来说,学生都有将作文写好的愿望,为了将一篇作文写好,可能要花两到三个小时,等完成作文后,自然最渴望得到的是家长和老师的表扬。而从另一角度来看,他们花两到三个小时来写作文,本身就是应当得到肯定和称赞的。但家长往往是按自己的要求指出学生作文中太多的“问题”和“错误”,导致他们的兴致大大降低,这种“费力而不讨好”的现象,使他们渐渐地对自己的劳动成果丧失了信心,更是对自己的写作能力产生怀疑。
第二,对学生作文的指导上,是问题多, *** 少。就广大中小学生来说,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但也是正常的。我们的老师在点评时,面面俱到地指出了学生的“问题”,家长也找出了能找到的所有“错误”,当这所有的问题一下子摆在学生面前时,他们会不知所措。而我们也并未拿出足够的好 *** 来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使他们渐渐地丧失了信心。
第三,对学生强要求,少引导,也会打击他们的信心。大多数家长和老师希望自己的孩子或学生能写出完美无缺的作文来,孰不知,这种过高的要求往往会使我们忽略了他们已有的进步。采用注入式、命令式的 *** ,过于注重他们的最终结果而忽略他们努力的过程,导致他们最终丧失了信心。
可以说,世上没有写不好作文的学生,只有没有信心写好作文的学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一定有可能比现实中的自己更伟大,我们都未能利用或发展不充分的潜力。”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作文课上找回信心,挖掘潜力!
二、集中注意力的训练
所谓注意的集中能力,主要是指在环境中选择某一部分加以注意以便保证认识或活动效率的能力。由于大脑总是持续不断地接收着来自各方面的 *** ,因此,要求我们在接收信息的过程中,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选择性,将无关紧要的 *** 从我们需要的 *** 中分离出去。
由于快速作文是一种限时作文,也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必须要完成的,因此,就更需要集中注意力。要求我们一看到作文的题目,心理活动就必须立即指向作文的题目,凝神精致,专心致志地构思谋篇。一般情况下,当我们对某件事或某一活动愈是集中注意力,印象往往也就越深刻,思路也就越清晰。
在写作时,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不仅使写作者情绪饱满,调动其写作的情感,还可以过滤其它的干扰因素,使自己的“记忆”全部参与到写作中来,为写作提供必要的写作材料。只有在注意力集中的状态下,我们才能进入写作的角色中去。写作者要充分体会作品中的喜怒哀乐,要想办法设身处地地将自己变成作品中的人物,与其产生相同的感情。我们想通过作品感动读者,那就要首先感动了自己,如果自己觉得都没什么,别人又如何能体会你的情感呢?只有具有这种角色意识,我们才能写出好的作文。
三、充分的兴趣训练
在学校作文中,允许学生说套话、空话、吹牛、说谎,在写作文时胡编乱造。只追求学生的作文写得“有意义”、“有思想性”。有的教师甚至以“一切从模仿开始”为名,鼓励、要求学生熟背作文中的优秀“例文”。在考试时,为保不丢分,套写或抄袭,使作文仅仅成为了一种考试得分的手段,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强调学生作文训练要成人化、技巧化、模式化,要学生模仿成人的思想、情感、语言和写作技巧,更要用“成熟”地评判标准来评判,使得学生绞尽脑汁地用生涩僵化的语言“强说愁滋味”,盲目地认为“勇敢”就一定是黄继光舍身堵枪眼、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造成了学生厌学作文、厌写作文。
“兴趣”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培养的。每个人从小到大都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一个人所处的环境往往对他的兴趣有直接的影响。
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 *** :之一,有的同学写作的积极性较高,兴趣也很浓,就其作文而言,也有一定的水平,那我们就应鼓励其再接再厉;第二,有的同学很善于语言的表达,说起来滔滔不绝,但却无法将之落到笔端,写作时总觉得困难重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写不出多少东西。可能他对作文是有兴趣的,但如果总是长时间无法成文,他就会因困难而放弃,极有可能丧失对作文的兴趣。那么,这时我们最需要做的便是给以“ *** ”上的指导,使其在保证作文兴趣的前提下,快速地写出好文章来;第三,也有这样一部分同学,他们在写作上具有不稳定性,时好时坏,于是他们的写作兴趣也处于波动之中。对此,我们便要在鼓励他们的同时,进行循序渐进的指导,做到“好时多分析,差时多鼓励”,不能对其要求过高;第四,就是比较极端的“重理轻文”型学生,谈“文”色变,对作文厌恶至极,对于这些学生,我们更需要细心地引导,做到“以趣激学”,选择一些在他们“兴趣”之内的题目来写,让他们有话可说,慢慢培养其兴趣。
当然,一切努力都是要使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作文,只有他们有了自觉性、主动性,才能更加激发其兴趣。对于学生自己来说,养成记日记的好习惯;或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会激发其模仿心理,利于写作兴趣的产生。
如何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与危机应对技能
一、认识原因,找准教育重心大学生产生心理危机甚至导致严重后果的原因千差万别。究其外在原因,选择轻生的学生可能遭遇了他们自认为是人生重大挫折的事,而这种挫折是无法治愈的,比如学习失败、感情失意、生理疾患、家庭变故、就业困难、经济压力,等等。经过层层选拔的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无疑让他们对自己有很高的期待值,一旦遭遇不顺,就会产生很大的失落感及心理落差,这些常常是引发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严重后果的直接诱因。而究其内在原因,主要是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抗压能力差,对生命的认识不足。新一代的大学生独生子女较多,从小到大都有父母替自己排忧解难,到应该学会自己去处理问题时,常常对困难的估计不足,并且抗挫折的能力较差。与此同时,这些同学都没有树立起牢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没有考虑自己的轻率行为会给社会及父母造成的不可估量的伤害。就这一点而言,他们都是自私的,而这些恰恰才是导致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深层原因。
二、认知生命,感悟生命意义
每一个生命都是冠军产品,只有跑在最前面的最幸运的 *** 才能与卵子结合获得活下来的机会。成为受精卵之后,又要经过十个月的小心呵护才能健康的出生,而你年少时种种的不小心也会导致生命的灭失,我们在父母、老师、社会的关爱和细心照料之下才能活到现在二十多岁的花样年华,一位老师在一堂特殊的认知生命的课上这样讲到。而在场的每一个大学生都被深深的感动了,为生命的意义所打动。
高校大学生经过了多年的对知识强化的、僵化的教育,对生命常常缺乏认知,而认知生命的教育就是在尊重个体物质性生命的基础上,遵循生命规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和生命价值升华,最终使大学生充满生命活力,具有健全人格、鲜明个性。教育的出发点是人,教育的归宿点也是人。教育作为传承文明,教化人类的最直接最有力的工具向来关注人的发展、引导人追寻生存的价值、领悟生命的真谛、追寻生活的意义。
通过对高校大学生进行认知生命的教育,使其对自身价值重新进行衡量,从认识生命、保护生命,到欣赏生命、尊重生命,最终达到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层次,从而让其感受到要珍惜,生命并非草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