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是写在什么上面的?是怎么写的啊?
甲骨文是写在什么上面的?是怎么写的啊?
甲骨文是写在什么上面的?是怎么写的啊?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不是写上去的,是刻上去的
应该是契刀,甲骨文笔画较细,方笔居多,所以推测字是用刀刻在较硬的兽骨上
契刻甲骨文用的刀,从当时的技术水平来看,应为青铜所制,类似现代篆刻用刀.
甲骨文写在什么上面 甲骨文写在哪里
1、甲骨文是写在龟甲、兽骨上面的文字。2、它是目前可见的历史最久的成熟汉字,商朝晚期的时候人们常用这种文字在龟甲、兽骨上占卜、记事。甲骨文具备用笔、结字、章法这三个书法要素,格局对称、稳定,是象形文字的一种。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把中国的传统文化甲骨文资料写下来
除夕的由来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 *** 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据称,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著的《风土记》等史籍。
春节的由来
“年”的甲骨文写法为上面部分为“禾”字,下面部分为“人”字。金文的“年”字也与甲骨文相同也从禾、从人。小篆的“年”写作“上禾下千”,《说文解字·禾部》:“年,谷熟也。从禾,从千声。”小篆将“人”字讹变为“千”了,因而许慎用了此说,而“千”字本为有饰的人,此解也并不矛盾。(陈初生《金文常用词典》)“禾”是谷物的总称,不能错解仅为“小麦”。年成的好坏,主要由“禾”的生长和收成情况来决定,而现在已发掘出来的甲骨文中的“禾”字,几乎都是看上去沉甸甸地被压弯了腰,可见它象征着取得谷物生产的大丰收。“年”字下面的“人”字又作何解释呢?从甲骨文看,“年”字好象是人头上顶着沉甸甸的谷子的样子。春节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之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
甲骨文东西南北书写
甲骨文东西南北甲骨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使用甲骨文进行书写的文物被称为甲骨。甲骨文记录了古代商、周两朝时期的许多事件、人物、物品等。在甲骨文中,东西南北是经常出现的方向词汇。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甲骨文中的东西南北吧。
东
甲骨文中的“东”字,由两个简单的象形文字组成:古时候人们用鸡爪表示鸟,因此“鸟”字也就成了鸡爪的代表。而“日”字则表示太阳和光芒。世界上每一个地方,太阳升起的时候都是东方,因此“鸟”字和“日”字合在一起就有了表示东方的“东”字。
甲骨文中的“东”字不仅是地理方向的表示 *** ,还有很多寓意。例如,“东”字一般用来表示将来的事情,因为太阳每天都向东升起,人们也希望能向着自己的未来前进。
西
甲骨文中的“西”字,由两个象形文字组成:“西”字上面的那个部分是“口”,表示着一个坑洼的地方。下面的“日”字就代表太阳和光芒。在古代中国,太阳落下时就叫做日落,因此两个文字合在一起,就表示太阳落在坑洼的地方,也就是西方。
甲骨文中的“西”字,有着不同寓意。例如,“西”字在古时候还用来表示向逝者致敬。相传,在人们将逝者从家里送出去的时候,要往西面朝拜,这样逝者的灵魂才能安息。
南
甲骨文中的“南”字,由两个象形文字组成:“南”字上面的部分是“口”,下面的“十”字代表纺织用的梭子。文字的寓意是口向南方,人们在南方繁衍生息,因此“南”字就有了南方的含义。
甲骨文中的“南”字,还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在传统文化中,南方是阳气最旺盛的地方,代表热情和活力。因此“南”字在甲骨文中也被用做很多寓意方面,如“南”字代表向阳的靠拢,表示诚恳;代表热情和机敏,表示能力。
北
甲骨文中的“北”字,表示北方的方向。它由两个简单的象形字组成:上面的部分代表人的头部,下面的部分代表一个用来挖掘的器具,因为在北方的寒冷气候下,人们需要挖掘矿物来保暖。人头和器具合在一起,就成了描述北方的“北”字。
甲骨文中的“北”字也有雄伟和神秘的气质。在中国古代传说中,北方是神秘而充满挑战的土地。许多被视为神话的故事都发生在北方,例如《山海经》中记载的很多北方的神兽,都是天神所驾驭的存在。因此,“北”字在甲骨文中也有着神秘的色彩。
结语
通过对甲骨文中的东西南北的解读,我们得知这些最基本的方向词有着许多丰富的寓意。在甲骨文中,“东”字寓意着向未来前行;“西”字代表着对逝者的致敬;“南”字寓意着诚恳和活力;“北”字则代表着神秘的挑战和雄伟的气质。这四个方位的寓意和象征,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都有深远的影响。
我国最古老的甲骨文,现在还有人再用它写书吗?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于是许多人以为,商朝人写字是用刀刻的,还振振有词,“你看,还留下了刀笔吏一词”。
其实不然。
首先,龟甲兽骨不易得到,即使今天,我们也没有那么多龟甲兽骨啊,14万块甲骨,需要多少牛和乌龟啊。
其次,铁还没发明,刀是青铜刀,不够锋利。
第三,效率低,在龟甲上刻字,多慢啊,挺累的。
只要稍微思考一下,我们就会知道,商人的政令、律法条文、日常契约等,决不会刻在龟甲兽骨上,而是像春秋战国一样,用毛笔写在竹片、木片上。

有人说,你怎么知道的?你又没见过商代竹简。
没人见过,商朝竹简早就腐蚀了,目前看到的最早竹简是战国的,连春秋的都没,都腐蚀了。
学历史,一定要有逻辑、思辨能力,像侦探一样,一步步推。要想学好历史,数学一定要好,数学不行,逻辑推理能力差,历史也一定不行。老郭虽是文科生,当年数学还可以。
我们从一些甲骨字,就能推出商人是用毛笔写字的。

如,册字,象形,两块竹片,中间用绳子一穿,就是竹简。
典,上面是三块竹片,下面是两只手,捧着,会意。
笔,甲骨文写作“”,其实是“聿”。一只手,握根棍,连握笔的姿势都对,会意。
书,繁体字“书”,上面是“聿”,一只手握支笔,下面是声旁,形声字。

殷墟出土的书而未刻的甲骨文。
另外,在殷墟发现的甲骨上,还有少数用朱砂写成但还未刻的文字。这也说明,有一些甲骨文是用毛笔先写再用青铜刀或者玉石刀刻上去的(刻刀在安阳都有出土实物)。
商朝有毛笔了吗?
早有了。
4300年前的神木石峁古城,发现了我国最早的彩绘壁画,就是用毛笔画的。
你怎么知道的?
一是几何图案有毛笔留下的刷痕。
二是壁画里残有毛笔的毛。
4300年前的石峁遗址壁画,用毛笔画的。
至于“刀笔吏”,那刀不是刻字的,是削,写错了,削掉重写,相当于橡皮。
夏朝有没有文字?
不知道,或许有。
因为文字的发明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绝不是仓颉老人家坐在家里,一个字一个字创造的。而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短期内不可能形成如此完备的文字体系,一定有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也许上千年。
有人说,你说的不对,满文就是短期内创造的。

满文
满文借鉴蒙古文,蒙古文借鉴回鹘文,回鹘文借鉴粟特文,粟特文字母又起源自叙利亚字母,叙利亚字母又源自阿拉米字母,阿拉米字母很古老,是从腓尼基字母分化出来的,腓尼基字母主要是依据古埃及的图画文字制定的。你看看,创造个文字容易吗?延绵了几千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