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与俄罗斯冲突原因是什么 知乎(乌克兰和俄罗斯冲突的原因是什么?)
乌克兰与俄罗斯冲突原因是什么 知乎
乌克兰与俄罗斯冲突的根本原因是俄罗斯经济不行与乌克兰地理上靠近俄罗斯的矛盾。具体是这样的,俄罗斯这个国家经济开始走下坡路,无法带领乌克兰走向发达,乌克兰与俄罗斯走的再近,哪怕与俄罗斯再次合并。
乌克兰和俄罗斯的情况
俄罗斯又还很强横,乌克兰与欧洲走的近或加入欧盟或北约,会对俄罗斯产生严重的安全威胁。再下去,俄罗斯将分裂。
如果乌克兰加入了北约的话,俄罗斯的西部邻国仅剩下白俄罗斯一处未加入北约的国家,在西方国家 *** 等手段下也可能会加入。
乌克兰国内的亲俄派和亲欧派一直都在上演着博弈,而早在前几年亲俄派占大多数的克里米亚就举行了公投加入俄罗斯。
乌克兰和俄罗斯冲突的原因是什么?
乌克兰与俄罗斯冲突原因是复杂的历史原因叠加地缘政治变化所致。之一个方面是历史渊源。乌克兰和俄罗斯历史联系紧密。在冷战结束和苏联解体以后,乌克兰的主要政治领导人与俄罗斯相对来说维持着比较密切、一定程度上互相认可的合作关系。
但后来由于乌克兰政治取向变化,转向亲西方并试图依美制俄,导致乌内部族群矛盾凸显,也导致了俄乌的政治关系陷入对立状态。俄罗斯担忧一个亲西方的乌克兰甚至有可能加入北约,将其战略缓冲带完全消除,使西方军事力量彻底直抵家门口,从而将成为俄罗斯的战略性的直接威胁。
从这个历史发展的渊源来看,俄乌两国的历史纠葛导致乌克兰内部亲俄罗斯的顿巴斯地区寻求分离,而乌克兰变成俄罗斯与西方对抗的前沿阵地。显然乌克兰的这种变化导致俄乌关系处于尖锐对立的状态。
第二个方面,是国际政治变化导致的结果。首先是跨大西洋及欧洲与俄罗斯存在一种结构性的矛盾,这包括俄罗斯和北约、俄罗斯和美国、俄罗斯和欧洲的结构性矛盾。目前来看,在美国的不断挑动 *** 下双方陷入直接对抗的状况。
从西方国际政治传统来看,欧美国家有一个地缘政治理论的概念,认为俄罗斯作为陆权国家地处亚欧大陆的心脏地带,一直对欧洲国家乃至两岸大西洋国家构成一种由陆向海的巨大压制力。这个状况上百年来一直就存在。
冷战期间的苏联以及现在的俄罗斯,对欧洲或者北约国家保持着一种突出的压制性地缘优势。西方国家为消除这种威胁,试图通过北约东扩的方式,尽可能地要把这种威胁源往外推,乃至于一直东扩到俄罗斯边界上,从而大大限制俄罗斯的战略行为,以保证北约或者欧洲的绝对安全。
美国在冷战期间就形成了一种控制亚欧大陆“边缘地带”,来压制苏联“对外扩张”的理论。到今天来看,美国试图利用欧洲大国与俄罗斯忧虑,挑动欧洲盟国与俄罗斯对立。
美国通过这种方式更好地拉住欧洲,把德法等欧洲大国纳入到美国的地缘战略轨道,支撑美国的盟主地位,全力服务于美国追求全球领导地位的战略利益。为此,美国需要把俄罗斯作为重要的战略对手,并将俄罗斯推入与欧洲对抗的陷阱中,从而掌控欧洲。
第三方面,是由目前俄罗斯周边地缘政治的复杂变化所致。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周边出现了一系列独立 *** 的国家,但这些国家与俄罗斯存在着复杂的历史渊源。地缘的临近和历史的相连,导致俄罗斯的周边国家和俄罗斯本身就形成了地缘政治性的一种矛盾。
俄罗斯在其周边三个方向上存在着复杂的地缘关系,一是中亚区域,前不久的哈萨克斯坦动荡和俄罗斯主导的“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介入就是例子;二是高加索地区,2008年曾爆发过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的战争;三是乌克兰所在的东欧地区,这里的地缘关系与俄罗斯生死攸关,最为要害。
乌克兰局势最新信息
1、俄罗斯国防部:正使用精确制导武器摧毁乌克兰的军事设施和航空部队
2月24日,俄罗斯国防部表示,正在使用精确制导武器摧毁乌克兰军队的军事基础设施、防空设施、军用机场和航空部队。另外,俄罗斯国防部说,对乌克兰的打击未危及平民安全。
2、俄军登陆行动开始于黑海和亚速海
当地时间2月24日,乌军事设施遭导弹袭击。黑海舰队在亚速海和敖德萨海的登陆行动已经开始。目前,俄军已突破哈尔科夫州界,哈尔科夫乌军指挥所遭到火箭弹袭击。
3、乌克兰全境进入战时状态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发表讲话说,乌克兰全境进入战时状态。
4、乌克兰已宣布关闭全国领空
当地时间2月24日,乌克兰管理部门宣布关闭全境领空。稍早前,俄罗斯航空管理部门已通知各民航公司,已关闭与乌克兰接壤地区的领空。
以上内容参考 中新网-俄乌“相煎何急”?专家:历史渊源叠加复杂现状所致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左手是俄罗斯右手是乌克兰,德国两难选择,舒尔茨还能撑多久?
德国军火库被掏空,对乌军援难以为继,朔尔茨支持率降至新低。日前,为了向国际社会、尤其是俄罗斯展示西方继续支持乌克兰的“决心”,美英法德四国领导人举行会议,并发表联合声明重申继续为乌克兰提供军援。德国总理朔尔茨日前也做出表态,该国将继续为乌克兰提供武器装备。
因此,在美国日前宣布向乌克兰提供数十亿美元军援之后,德国方面也表态了。不过,柏林的消息可能要让泽连斯基失望了。据财联社报道,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当天表示,德国联邦国防军正经历武器库存严重短缺的危机,军工企业将不得不为乌克兰专门开动生产。
无独有偶,德国国防部发言人日前做出表态称,就目前联邦国防军的库存而言,军方已经达到了能向乌克兰继续提供武器的上限。而贝尔伯克的最新表态,本身也是在证明军方所言不虚。也就是说,德国若是想继续支持乌克兰,只能专门为其生产武器了。
而就是朔尔茨宣布继续对乌提供军援的同时,德国军队也正面临自冷战结束最尴尬的局面。之前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德国空军的战斗机仅有30%处于可用状态,弹药库存量也很低。甚至,德国士兵还缺少包括军靴、军服和床上用品在内的必要装备。
德国军队的武器装备本来就捉襟见肘,现在又因对乌军援而掏空军火库,再这样下去,德国军队估计连保家卫国的资本都没有了。而朔尔茨为了表明立场,决定继续向乌克兰提供武器,就无法再打军方库存的主意,因而只能委托德国军工企业为乌生产新的武器。
德国当下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在军方无力再为乌克兰提供现役武器的情况下,德国对乌军援只能用真金白银采购新武器。尽管柏林方面不愿意承认,但就德国当下的这种经济状况,他们将很难以常态性为乌克兰提供军援。而且,朔尔茨还能在总理位置上撑多久,也是个未知数。
朔尔茨 *** 不顾本国经济和民众的利益,不惜代价支持乌克兰。俄乌冲突的无限期持续,给德国的经济和民生所造成的伤害已是举世皆知。所以,既然朔尔茨不让老百姓有好日子过,他们也同样不让他的总理当得舒心。根据德国《镜报》公布的最新民调显示,朔尔茨的支持率已降至历史更低,有超过62%的民众对他的工作不满意。
即便如此,朔尔茨当局仍然不打算回头,在不顾国内强烈反对继续向乌提供武器的同时,对于各界要求启动北溪-2项目,解决德国天然气匮乏难题的要求,他之前也一口否决。显然,朔尔茨不顾国家和民众利益一意孤行的后果,无疑给了在野党的政治对手有了可乘之机。
据《环球时报》报道,德国选择党联合主席贝鲁帕拉日前表示,该党呼吁 *** 取消对俄制裁,启动北溪-2项目解决德国天然气匮乏的危机。此外,他还当着媒体对朔尔茨发出警告,其所在党派将支持民众,让他们有机会发声。因此,该党计划10月份在首都柏林举行一场大型 *** , *** 口号就是“要北溪-2号,不要天然气附加费用”。
德国在野党真会选择时间,10月份将是德国冬天来临之际,这时候拿天然气说事,更容易得到广大民众的积极呼应。而现在,朔尔茨还为了所谓“民主自由”,继续在挺乌反俄的错误道路上狂飙。当德国民众感觉到日子过不下去的时候,只要有人振臂疾呼,必然会给德国带来一场“政治沙尘暴”。
在欧洲,英国首相约翰逊因支持乌克兰而被迫辞职,意大利总理德拉吉不久前也因相同原因辞职。朔尔茨现在的支持率持续低迷,而德国的经济形势仍在不断恶化。一旦德国民众在反对党的煽动下爆发大规模政治 *** ,届时朔尔茨的总理地位就悬了。
不过,乌克兰方面已经将西方国家对乌克兰的援助当作是理所应当的,尤其认为德国拥有“原罪”,需要更多对乌援助。甚至乌克兰的官员还对德国总统进行辱骂。
让很多德国人抱愧蒙羞的乌克兰“毒舌”外交官梅利尼克,刚刚被基辅撤销了驻德国大使职务,但他还是公开称德国的前总理默克尔是亲俄罗斯派,德国前总理在欺骗德国民众。梅利尼克不但指责德国对乌军援行动缓慢,甚至还咒诅那些要求柏林停止对乌军援的德国人,让他们“下地狱”。即便德国已经为了支持乌克兰而付出惨重经济代价,但在基辅当局的眼里,柏林仍然就是想骂就骂的“出气筒”。
2014年乌克兰危机发生后,美国和欧盟只制裁俄罗斯而不敢与俄罗斯在军事上硬碰 主要原因是
2014年乌克兰危机发生后,美国和欧盟只制裁俄罗斯而不敢与俄罗斯在军事上硬碰 主要原因是
美国与欧盟不敢发动军事冲突的主要原因是忌惮俄罗斯的军事实力。
西方国家选择经济制裁而不采取军事行动的原因:
一、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核武库,在军力对抗上唯一可以与美国相抗衡的国家。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核武库。在乌克兰危机中,俄军拥有区域军事优势,一旦发生战事,欧洲国家将面临巨大的损失。
二、欧洲政治局势不明朗,乌克兰危机并没有损害美国的根本利益,俄罗斯也没有对美国的任何核心利益造成威胁,美国不会为了乌克兰的利益与俄罗斯开战。相反,美国希望乌克兰冲突进一步升级,以此将俄罗斯拖入战争泥潭,削弱其实力,从而达到在欧洲牵制俄罗斯的目的。
三、美国选民强烈反对军事行动,而欧洲国家也同样对采取军事行动不感冒,他们在经济上十分依赖乌克兰以及俄罗斯的能源供给。欧洲文明难以从这场区域性战争中恢复,地区领导人更愿意消极对待俄罗斯的挑衅。

扩展资料:
美国在金融制裁中使用的手段:
一、对被制裁国的国外资产实施管制的措施,包括扣压和冻结其国有资产、私有财产以及没收国有或私有财产等。
二、对被制裁国采取停止提供贷款,限制或停止外汇兑换,对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业务活动加以排斥,干扰其国内金融市场的运行等一系列财政金融方面的制裁措施。
三、对被制裁国采取停止经济援助及经济合作,中止经济、贸易条约和协定,停止提供最惠国待遇,部分或全部停止进出口贸易,以及封锁贸易港口等贸易方面的制裁措施。在国际关系中,经济制裁还可以作为一种报复的手段。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经济制裁
人民网-美国欲直接插手乌克兰内战?
新华网-乌克兰之战会动真格吗?
同为兄弟,为何俄罗斯与白俄罗斯关系密切,却与乌克兰成仇敌?
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之间是什么关系?
2018年白俄罗斯改名的事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白俄罗斯将自己的国家名字改成了白罗斯,并向中国发文要求把中文翻译改了。对于这件事网友们啼笑皆非,不就改个名吗,何必那么认真?其实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人们对这个东欧小国根本不了解,很多甚至误认为白俄罗斯是俄罗斯的一部分,压根就搞不清他们之间的关系。那么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以及乌克兰三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为何白俄罗斯哭着喊着要改名?
过去欧洲人习惯用颜色来区分不同地域的罗斯人的习惯。称信仰基督教的白俄罗斯地区为白罗斯,称乌克兰为红罗斯,其余地方为黑罗斯。不过,这种区分似乎不是固定的,不同资料里红、白、黑代指的对象经常会有变化。那么,在 历史 和地理上,罗斯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罗斯”和“俄罗斯”其实是同义词,如同“中华”和“华夏”。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斯拉夫人。 斯拉夫人起源于波兰东南部的维斯杜拉河上游一带,公元1世纪左右向外迁徙。他们具有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双重特征,有时靠劫掠为生。
6世纪以后,斯拉夫人的足迹已经遍布整个东欧。如今,在东欧和南欧,生活着约3.4亿的斯拉夫人。
通常情况下,斯拉夫人分为东斯拉夫人、西斯拉夫人和南斯拉夫人。 其中,以东斯拉夫人为主的国家包括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在过去,他们属于同一个民族,有着相同的 历史 、血缘、语言和文化。
此外,他们主要信仰东正教。该教占俄、白、乌三国的人口比例分别为71%、48%和67%,拥有很大的影响力。
二、东斯拉夫的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国
根据 历史 学家的观点,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这三国起源于一个叫做基辅罗斯的君主制国家。基辅罗斯的正式名称就是罗斯,以基辅为首都,存在于882年~1240年,最后被蒙古帝国所灭。
后来,罗斯分化成了大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小俄罗斯,也就是如今的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
白俄罗斯、俄罗斯和乌克兰三国是邻居,三国渊源很深,算是远方亲戚。往上推几十代,三家其实是一家人。三国同属斯拉夫人,是斯拉夫人中的东斯拉夫一支。斯拉夫民族是欧洲三大民族之一,最初分布在亚洲,后来迁到了欧洲中部。公元5-6世纪,由于日耳曼人向西移动,斯拉夫人被迫向外迁徙,有一支迁徙到了东欧平原,这一支就是所谓的东斯拉夫人,也就是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祖先。东斯拉夫分布广泛,整个东欧平原都是他们的活动范围,是一个比较落后松散的部族 *** 体。
公元9世纪,一直内讧的东斯拉夫人请来了北欧的诺曼人主持公道。诺曼人的首领留里克就这样带着兵马来了,留里克把不服的都给打服了,建立了罗斯王国。而由于诺曼人属于少数派,所以很快被斯拉夫人同化,融入了斯拉夫人中。留里克的儿子把罗斯王国的首都搬到了基辅,也就是现在乌克兰的首都,从此开启了罗斯人的新时代,因此人们习惯上称呼罗斯王国为基辅罗斯。11世纪,基辅罗斯发生了内乱,波兰人趁火打劫,占领了基辅罗斯大片土地。尽管罗斯人赶走了波兰人,但罗斯人此后仍然内乱不断,到12世纪罗斯人已经分裂成多个公国。罗斯人的分裂给外敌造成可乘之机。
13世纪,蒙古人入侵了东欧地区,蒙古人扫荡了东欧,焚毁了基辅、弗拉基米尔、莫斯科等城市,建立了金帐汗国。但金帐汗国在东欧的统治并不稳固,他们遭到了欧洲人的挑战。打着赶走异教徒,解放基督教(东正教)旗号的立陶宛人、波兰人、条顿人纷纷而来,罗斯人最终分成了立陶宛统治的罗斯人、蒙古人统治的罗斯人和波兰人统治的罗斯人三支。
其中,立陶宛人对罗斯人的统治比较宽容,他们很少干涉罗斯人的宗教、生活习俗,其治下的罗斯人保持了较好的独立性,当地的罗斯人自认为他们是最纯洁、最正统的罗斯人,所以自称白俄罗斯。
波兰人统治下的罗斯人改变更大,野蛮的波兰人不仅干涉他们的行政事务,还干涉他们的宗教信仰和民族习惯,所以波兰人统治下的罗斯人和蒙古以及立陶宛统治下的罗斯人区别较大,这一支罗斯人后来形成了乌克兰人。
蒙古人统治下的罗斯人融入了蒙古人血统,具有很多蒙古人的特征,具有非常强的侵略性,由于蒙古人大舌头,所以在称呼罗斯人的时候把他们叫成俄罗斯,蒙古人统治的罗斯人就是现在的俄罗斯人。欧洲有句笑话:剖开一个俄罗斯人,你能看见一个蒙古人。在欧洲人的眼里,俄罗斯在很多方面都与那个蒙古帝国非常相像。在现代的不少俄罗斯人身上,常常会体现出蒙古人的部分生理特征。因此有些欧洲 历史 学家认为俄罗斯人已经不够“白”。
三、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三国之间的关系
15世纪,莫斯科公国崛起,他们赶走了蒙古人,建立了沙皇俄国,他们不断扩张,夺回了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建立了庞大的沙俄帝国。尽管白俄罗斯和乌克兰都被纳入了沙俄,但由于三家分裂已久,已经很难捏到一起,因此彼此间龌龊不断。不过不管怎么说三家也算是同宗同源。
沙俄灭亡后,苏联人继承了沙俄的衣钵,三国作为加盟共和国加入了苏联。不过由于俄罗斯人在苏联具有主导地位,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受到了打压。乌克兰饥荒等事件让乌克兰人恨透了俄罗斯人,所以乌克兰人和俄罗斯人走得很远,这也是独立后,为何两国分道扬镳甚至大打出手的重要因素。
相比而言,白俄罗斯和俄罗斯走得更近一些,不过白俄罗斯始终认为俄罗斯在压迫他们,所以和俄罗斯其实也是面和心不和。白俄罗斯独立后,由于各种原因和俄罗斯走在了一起,但由于俄罗斯过于强势,白俄罗斯认为自己受了欺负,因此产生了摆脱俄罗斯的想法。事实上,白俄罗斯一直在努力去俄罗斯化,并开始向西方靠拢。此次白俄罗斯改名正是想借着俄罗斯和英国等西方国家翻脸的机会,彻底和俄罗斯划清界限,也是向西方伸出橄榄枝的一个信号。
在白俄罗斯语中,其国名为“Беларусь”,字面意思就是“白色的罗斯”。并且,“罗斯”和“俄罗斯”其实是同义词,只不过后者加了一个元音。这就好比是“中华”和“华夏”,两个词指的是同一个区域,没有任何区别。
另外,在白俄罗斯语中,“白色”的发音与汉语“白”的发音恰巧相同。所以,将“Беларусь”翻译成“白俄罗斯”,既是音译,也是意译。
不了解内情的人一看到白俄罗斯,便会想到它跟俄罗斯是什么关系,让白俄罗斯方面的宣传比较尴尬。因此才有了2018年3月,白俄罗斯宣布将中文国名改为“白罗斯”。此举一方面突出了本国本民族与“罗斯”的渊源,另一方面也保留了白罗斯的“纯洁”,与俄罗斯进一步划清了界限。
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不是同一个民族,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很明显就是两个独立的个体,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显然是不同的民族和国家。所以它们之间的民族服饰各有特色,俄罗斯有自己国家的语言——俄语,白俄罗斯也有自己国家的语言——白俄语,这两种语言在一些词语的发音上虽然相同,但是白俄语更多的像乌克兰语和波兰,俄语虽然是白俄罗斯的官方语言,但是老一辈的白俄罗斯人常常会用不同的俄语来进行沟通,这样的语言存在就像是一种方言。俄罗斯人的语言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大部分人信仰东正教。
三、苏联解体后建立“俄白联盟”
当前,东欧局势风云诡谲,成了各方势力暗中角斗的一个核心地带。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这个地区实在是太重要了,谁都想要把自己的利益触角伸到这里。至于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这三国的关系会如何发展,也存在着很大的变数。
我们都知道,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关系逐步恶化,乌克兰一心投向西方,要加入欧盟甚至是加入北约。两国已经是兵戎相见,近几年,俄罗斯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夺去了早已经划给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半岛。2022年甚至流传出俄罗斯要进攻乌克兰的说法,使得两国的关系再也没有了缓和的余地。
与乌克兰不同,俄罗斯与白罗斯独立后,两国签署了不少合作协议,旨在提供更多的经济、文化甚至军事融合机会。
然而两国间的联盟一直较为松散,实体的性质仍然含糊不清。事实上该联盟一体化程度并不是很强,白俄罗斯希望借该联盟加强本国的经济,与俄罗斯建立更为紧密的合作,俄罗斯则希望借助与白俄罗斯的联合来提高自己的区域影响力。为了协调经济差异,两国近年来一直在举行各式一体化谈判。
1999年两国间的联盟正式形成,其希望构筑起一个货币、经济、贸易等领域一体化的桥梁,然而目前来看,该愿景并没有完全实现。
“俄白联盟”倾向于经贸领域
根据《俄白联盟条约》,更高联盟议会是整个联盟的更高权力机构,由两国总统、总理和两国议会的议长组成。每个国家在联盟议会中都有一票表决权,这实际上意味着所有决定都必须获得两国一致通过。
联盟还拥有一个部长理事会,由两国总理、外交部长、经济部众、财政部长和负责国际联络的国务秘书组成。两国可以直接从部长级层面借助联盟对接相关经济合作事项,同时提高了两国在经贸领域交流的效率。俄白联盟还拥有由九名法官组成的联盟法院,法官任期六年。以及审计院,控制预算的执行。
在联盟中,俄罗斯与白罗斯都保留 *** 和独立地位,两国仍然对自己的内部事务和对外关系拥有全部的决定权,“俄白联盟”最像是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
俄罗斯过于霸道,引起白罗斯的担忧
事实上,“俄白联盟”之所以一体化程度并不高,除了其松散的性质之外,还和俄罗斯的外交风格和两国间在某些利益上的冲突有关系。俄罗斯在独联体当中的外交政策趋向于霸道,导致周边邻国并不能够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和俄罗斯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尤其是在2008年出兵南奥塞梯与格鲁吉亚交恶,以及2014年武力干涉乌克兰内部冲突之后,俄罗斯在周边邻国当中的形象日渐变差,所以白俄罗斯也有自己的担忧。
两国在其他方面也有实质上的冲突,就比如能源领域。白俄罗斯在2001年恢复海关管制,并暂停两国间的关税同盟,直到2010年才恢复。本来两国还打算在整个联盟中实施通用货币的行动,但这些行动都告失败,“俄白联盟”实质上已经走向 “名存实亡”的地步,未来会如何发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