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本逐末是用来比喻(舍本逐末比喻义是什么)
舍本逐末是用来比喻
舍本逐末
古以农耕为本,工商为末。谓舍弃农耕,从事工商。抛弃根本,追求枝节。
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而只抓细微末节。
舍本逐末比喻义是什么
舍本逐末 ( shě běn zhú mò )一天,齐王派出了一个使者,要他到赵国去问候赵威后。
齐王的这位使者,没到过赵国,更没见过赵威后。但他早已听说,赵威后是一位很贤德的王后,所以,他十分高兴地接受了这一差事。他想去向赵威后问安,赵威后一定会很欢喜。她一欢喜,说不定会回赐一件什么贵重的小礼品。因此,他觉得此次出使赵国,还是一件十分难得的美差呢。
披星戴月,马不停蹄,终于到了赵国京都邯郸。
邯郸,在齐王使者的想象中十分美丽。是啊,那雕梁画柱的梳妆楼;那清水碧透的照眉池;那热闹非凡的市桥;那巍峨秀丽的丛台……他听人说过了很多很多回,可就是没有见过。因此,一路上盘算着,待办完了公事,一定要好好地看看邯郸,饱饱眼福。
他直奔赵王城,去问候赵威后。
果然,赵威后不负贤名。当齐王的使者被一位鲜丽的宫娥引进后宫时,那赵威后早已端坐在一个绣墩之上,在等候了。她一身的正气,满脸的慈祥。
礼仪过后,齐王使者把随身带来的齐王问候赵威后的亲笔信,递给了赵威后。但不知怎的,那赵威后竟然没有先去拆阅齐王的信,却躬身问齐王使者道:“你们齐国今年的收成好吗?”
“好。”齐王使者答。
赵威后又问:“黎民百姓好吗?”
“好。”齐王使者答。
赵威后再问:“齐王也很好吗?”
“也很好。”齐王使者答。
随着赵威后的问候,该如何回答,齐王使者都回答过了。可齐王使者心里却很不是滋味。他是直率的人,心中有啥,便会说啥。再说,见赵威后是那样的慈祥与宽厚,于是,他问道:
“尊贵的威后,吾奉吾王旨意,专程向你来问安。照说,你若回问的话,也该先问候我们的大王。可你先问的,却是年景和百姓。你怎么把低贱的摆在了前头,而把尊贵的摆在了后头呢?”
赵威后微微地笑了:
“话可不能这么说。我所以先问年景和百姓,后问候你的大王,自有我的道理。”
齐王使者:“什么道理?”
赵威后:“你想想看:假如没有好年景,那黎民百姓靠什么活下去呢?同样,假如没有黎民百姓,又哪里有大王呢?所以说,我这样问才合乎情理;不这样问,便是舍本逐末。你说是不是这样呢?”
……
使者顿时张口结舌了。
召见一结束,齐王的使者,一没有去观光那雕梁画柱的梳妆楼,二没有去踏看那清水碧透的照眉池,也没有去游览那巍峨的丛台和热闹的市桥,便直接回齐国去了。
在归国的路上,齐王的使者一直觉得肩上沉甸甸的。虽说那赵威后什么礼品也没有赐给他,可他并不认为是空手而回。他觉得,赵威后的那不是“舍本逐末”的几句问候,比什么礼品都珍贵,都沉重……
比喻贪小失大 舍近求远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入木三分,养尊处优,舍本逐末,巧夺天工,忐忑不安的意思
入木三分: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养尊处优:养:指生活。指生活在有人伺候、条件优裕的环境中。
舍本逐末:舍:舍弃;逐: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巧夺天工:夺:胜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
忐忑不安:忐忑:心神不定。心神极为不安。
有关秉烛夜游,邯郸学步,舍本逐末的诗句和故事。
秉烛夜游: 典故:《古诗十九首》:“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生年不满百》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老舍先生的《养花》一文中指因为昙花总是夜里开放,大家举着蜡烛去看,有在夜间游玩、观赏的味道。书面意思是:夜间拿着蜡烛游玩,旧时比喻及时行乐。邯郸学步:典故: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叫寿陵少年。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 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他一听,对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舍本逐末:典故:战国时候,有一次齐王派遣使臣到赵国去拜访赵威后,以示友好。赵威后很热情地接待来访的使臣。使臣在献上齐王准备的礼物后,又呈上一封齐王写的信。赵威后收下了信,并马上拆开来看。她请使臣坐下,亲切地问道:“久未问候,贵国的庄稼长的好吗?”使臣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我是奉了敝国国君之名前来问候您的,可是您不先问候敝国国君,反倒先问起庄稼,这分明是先贱而后贵。难道说,一个治理万民的君王,会比不上庄稼和百姓吗?”赵威后听了并没有生气,反倒笑着对使臣说:“这你就错了!没有庄稼,如何养活人民?这不是贵贱之分,而是本末之别啊!难道说要先舍根本,去问那些末节吗?”齐国使臣对赵威后的这一番话非常佩服,并且为自己刚才无礼的态度感到惭愧。现在,人们用“舍本逐末”来比喻做事抓不住主要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翻译文言文《舍本逐末》,带注释
文言文《舍本逐末》翻译:
齐襄王派遣使者问候赵威后,(使者带来的)书信还没有打开,赵威后对使者说:“今年的收成还好吧?百姓没有忧患吧?(你们的)大王身体还好吧?”使者(有点)不开心,说:“臣奉大王之命向太后问好,您不先问我们大王状况却打听收成、百姓的状况,怎能把低贱者放在前头,而把尊贵者放在后边呢?”
赵威后回答说:“不是这样的。如果没有收成,百姓凭什么繁衍生息?如果没有百姓,大王又怎能南面称尊?怎么有舍去根本先问末节的道理呢?”
她接着又问:“齐有隐士钟离子,还好吧?他主张有粮食的人让他们有饭吃,没粮食的人也让他们有饭吃;有衣服的给他们衣服,没有衣服的也给他们衣服,这是在帮助君王养活百姓,齐王为何至今未有重用他?叶阳子还好吧?
他主张怜恤鳏寡孤独,振济穷困不足,这是替大王存恤百姓,为何至今还不加以任用?北宫家的女儿婴儿子还好吗?她摘去耳环玉饰,至今不嫁,一心奉养双亲,用孝道为百姓作出表率,为何至今未被朝廷褒奖?
这样的两位隐士不受重用,一位孝女不被接见,齐王怎能治理齐国、抚恤万民呢?於陵的子仲这个人还活在世上吗?他在上对君王不行臣道,在下不能很好地治理家业,又不和诸侯交往,这是在引导百姓朝无所事事的地方走呀!齐王为什么至今还不处死他呢?”
注释:
舍:舍弃;
逐:追求。
该文出自《战国策·齐策》的《赵威后问齐使》。
原文: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悦,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 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撤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用,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

该成语其他典故:
春秋时,有一次楚灵王亲自率领战车千乘,雄兵10万,征伐蔡国。这次出征非常顺利。楚灵王看大功告成,便派自己的弟弟弃疾留守蔡国,全权处理那里的军政要务,然后点齐10万大军继续推进,准备一举灭掉徐国。
楚灵王的这个弟弟弃疾,不但品质不端,而且野心极大,不甘心仅仅充当蔡国这个小小地方的首脑,常常为此而闷闷不乐。
弃疾手下有个叫朝吴的谋士,这个人非常工于心计,这一天,他试探道:“现在灵王率军出征在外,国内一定空虚,你不妨在此时引兵回国,杀掉灵王的儿子,另立新君,然后由你裁决朝政,将来当上国君还成什么问题吗!”
弃疾听了朝吴的话,引兵返楚国,杀死灵王的儿子,立哥哥的另一个儿子子午为国君。楚灵王在征讨途中闻知国内有变,儿子被弟弟杀死,顿时心寒,想想活在世上没有意思,就上吊自杀了。在国内的弃疾知道楚灵王死了,马上威逼子午自杀,自立为王,他就是臭名昭著的楚平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