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农历九月初九是什么节 重阳节
2019年农历九月初九是什么节 重阳节

你可能感兴趣: 2020年领证吉日
重阳节的演变和发展
重阳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时期。战国时代,重阳已受到人们重视,但只是在帝宫中进行的活动。
汉代,过重阳节的习俗渐渐流行。相传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吕后的谋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贾氏被逐出宫,嫁与贫民为妻。贾氏便把重阳的活动带到了民间。贾氏对人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都要佩茱萸、食篷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从此重阳的风俗便在民间传开了
“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据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魏晋时期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

你可能感兴趣: 2020年出行吉日
唐朝时,重阳节才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宋代,重阳节更为热闹,《东京梦华录》曾记载了北宋时重阳节的盛况。《武林旧事》也记载南宋宫廷“于八日作重九排当”,以待翌日隆重游乐一番。
明代,皇宫中宦官宫妃从初一时就开始一起吃花糕庆祝。九日重阳,皇帝还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览胜,以畅秋志。
清代,明代的风俗依旧盛行。
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1989年,中国 *** 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敬老节”。
2012年12月28日,中国全国人大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你可能感兴趣: 2020年修造吉日
2020年——2030年重阳节时间
2020年重阳节是几月几日:10月25日,农历九月初九,星期日
2021年重阳节是几月几日:10月14日,农历九月初九,星期四
2022年重阳节是几月几日:10月04日,农历九月初九,星期二
2023年重阳节是几月几日:10月23日,农历九月初九,星期一
2024年重阳节是几月几日:10月11日,农历九月初九,星期五
2025年重阳节是几月几日:10月29日,农历九月初九,星期三
2026年重阳节是几月几日:10月18日,农历九月初九,星期日
2027年重阳节是几月几日:10月08日,农历九月初九,星期五
2028年重阳节是几月几日:10月26日,农历九月初九,星期四
2029年重阳节是几月几日:10月16日,农历九月初九,星期二
2030年重阳节是几月几日:10月05日,农历九月初九,星期六
2020年农历九月九重阳节是哪一天?重阳节要干什么?
2020年农历九月九重阳节是哪一天?
2020重阳节当天黄历查询:农历 二零二零年 九月 初九 (阴历)
公历 2020年10月25日 星期日 天蝎座 (阳历)
【今日老黄历所宜】
祭祀 结网 造畜稠 馀事勿取
【今日老黄历所忌】
无
重阳节要干什么?
1、重阳节要干什么之赏菊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 菊花 盛开,所以在重阳节这天也有赏菊的风俗。这个风俗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 菊花 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2、重阳节要干什么之佩茱萸
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
3、重阳节要干什么之饮菊花酒
重阳佳节正值菊花盛开,所以古代曾经把重阳节称之为菊花节。而在重阳节饮菊花酒,也是古代流行过的一种民间风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古人甚至把菊花酒称之为不老方,《太清记》中就记述了一种不老方谓:九月九日采菊花与 茯苓 松脂久服之令人不老。
4、重阳节要干什么之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5、重阳节要干什么之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重阳节吃什么传统食品
1、重阳糕: 重阳节有吃重阳糕的传统食俗,重阳糕多用米粉、果料等作原料,一些重阳糕,还要加入枣子、栗子为馅料。因为重阳节有登高以避灾的说法,而糕与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寿高九九之含义,所以重阳糕是非常受大家欢迎的节日食品。2、栗子糕: 在北京地区,重阳节吃的重阳糕有两种,一种是花糕,另一种是栗子糕。栗子糕,是用栗子泥为主料 *** 而成的。糕呈菱形,色酱黄,质糯、栗香、味甜。据《梦粱录》记载,在宋朝时期就已经有这个栗子糕了。
3、吃螃蟹: 俗话说:九月团脐十月尖,持螯饮酒菊花天,重阳节还有吃螃蟹的习俗。郑板桥诗:佳节入重阳,持螯切嫩 姜 。就是重阳吃蟹传统的佐证。重阳佳节正值九月,秋菊飘香,螃蟹膏黄味美,肉肥细嫩,正是食蟹的大好季节。重阳时节阳澄湖和太湖的大闸蟹最为上品,长得十分矫健,脂满膏肥,名扬天下。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关于日历表公历和农历的区分
公历是阳历,农历是阴历对吗?日历是怎么区分的,为什么有的按阳历有的按阴历来说,到底是怎么区分的一、概念上的区分
农历是中国传统历法,又有阴历、夏历、华历、汉历、中历等名称。但其实它不是阴历,而是“阴阳合历”,是在月亮绕地球一周的运动周期的基础上制定的。
阳历即公历,太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是现在国际上通用的一种历法。

二、天数上的区分
农历是在月亮绕地球一周的运动周期的基础上制定的,月亮绕地球一圈需要29.5306天,成为一个“朔望月”,所以农历的每月只有29或30天,不会有31天。再用节气来调节阴阳,来组成农历年。
阳历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的基础上制定而成的,地球绕太阳一圈要365.2422天,把这个叫作一个“回归年”,所以在公历上的一年是365天,累积四年,就会多出一天,所以每到闰年的二月就会多一天,全年366天。其他月份通常为30天或31天。
三、先后的区分
通常来说,农历都是慢于公历的。例如阳历2019年7月30日,这一天的农历则为6月28日。
四、节日上的区分
农历由于是古老的历法,因此我国的传统节日都采用农历,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等。
阳历是新采用的世界历法,因此用它来计算的节日通常为新兴的节日,如植树节、妇女节、劳动节、教师节等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阳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农历
一年中所有农历节日的日子
春节:正月初一到十五即过年,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的节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 *** ,每户人家都要包饺子,吃年夜饭,俗称团圆饭。
破五:正月初五
在北方,此日前的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也说送穷,祭路神;在南方,此日主要祭祀财神,财神又称五路神,迎来东西南北中五路之财,江浙一带开始通宵划龙舟。
元宵节:正月十五
主食元宵,南方多称汤圆。
春龙节:二月初二
又称龙抬头、青龙节。南方主要以划龙舟的方式庆祝,过了这个节,整个过年才真正结束。
寒食节:清明前一天
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预先煮好的食物。寒食节习俗,有上坟、郊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与清明节有重合之处。
清明节:四月初五、初六
为了祭奠自己已经往生的亲人,要上坟祭拜。主食清明菜做的糕点,饼等。
端午节:五月初五
为纪念一位先人-屈原,民间有赛龙舟,煮食鸡蛋的风俗。端午节是全年四大节之一。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时,居三毒之端。端午节又叫“五月端”。
立夏节:五月初六
农历上称此日是农耕祈雨的日子,民间有谚语:“立夏不下,旱到麦罢”、“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立夏主食有吃蚕豆,煮食茶叶蛋。
天贶节:六月初六
这天,还有接女儿回娘家歇夏的风俗,如属新婚,要在娘家过一个月,七巧(七月初七)回婆家时,必须做两套衣服,一双袜子。
翻经节:六月初六
佛教节日,传说唐僧到西天取经回来,不慎将所有经书丢落到海中,捞起来晒干了,方才保存下来。因此寺院藏经也在天贶节这一天翻检曝晒。
七夕节:七月初七
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古时众多待嫁女子在今天与情郎相会,祈求姻缘美满。 也是中国的情人节。
盂兰盆节:七月十五
印度佛教仪式中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国追先悼远的俗信,于是益加普及。民间普遍流传目连解救母厄的故事:“有目连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连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
中元节:七月十五
道教中称为祭鬼,此外有上元节,即元宵。上元节是人间的元宵节,人们张灯结彩庆元宵。中元由上元而来。人们认为,中元节是鬼节,也应该张灯,为鬼庆祝节日。不过,人鬼有别,所以,中元张灯和上元张灯不一样。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鬼魂就在那里沉沦。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张灯是在水里。
地藏节:七月三十
该节源自佛教。释迦牟尼佛入灭之后,一直要经历五十六亿七千六百万年,弥勒菩萨才出世,到我们这个世界示现成佛。释迦牟尼佛的法运只有一万二千年,这个世间有佛法的时间很短,没有佛的时间很长,在这一段黑暗的时代,什么人代替佛教化众生呢?是地藏菩萨(见地藏经嘱累人天品)。所以,他是 *** 佛,在所有的菩萨里面,他的身份不一样。阎浮提的众生,与地藏菩萨有很大很深的因缘。佛陀世尊赞叹菩萨有大因缘的,只赞叹两位,一位是地藏王菩萨,一位是观世音菩萨。
中秋节:八月十五
该节是我国众多节日中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有团圆、团聚之意,民间有吃月饼,赏灯习俗。
重阳节:九月初九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的。
主食:重阳糕、重阳酒、登高山、插茱萸等。各地还有其他的风俗。
祭祖节:十月初一
又称“十月朝”,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祀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故人们也在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许多地区,还有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之一天,此后气候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做“送寒衣”。因此,十月初一,又称为“烧衣节”。
腊八节:十二月初八
主食:北方有腊八粥、腊八蒜,南方开始 *** 腊肉,腊味食品,到小年时熏制
冬节:十二月廿一、廿二
冬节是在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这一天,也是我国一个传统节日的名称,也叫“长至节”、“贺冬节”、“亚岁”等。称其“长至”,是基于古人对天象变化的观察:冬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所谓“日南之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此后的白昼,便一天天延长了。称其“亚岁”,就是仅次于元旦(即今之春节)。而在我国民间,则更有“冬节大于年”的说法。
小年:十二月廿三
俗称祭灶王,农村要在灶台上摆好甘蔗、甜品、芝麻糕灯甜食,供奉灶王上天,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家宅平安。
除夕:大年三十
这个日子许多人都从路上或他乡赶回家中,与亲人团聚。
农历的9月9日是阳历的几月几日?
农历的9月9日是阳历的10月23日
农历9月9日是重阳节。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是重要的汉族传统节日。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