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的20次方是几(2的2次方至2的20次方得数)
2的20次方是几
2^20=4^10=16^5=16*256*256=10485762的2次方至2的20次方得数
数与数之间用空格隔开,只要得数不要过程2^2=4
2^3=8
2^4=16
2^5=32
2^6=64
2^7=128
2^8=256
2^9=512
2^10=1024
2^11=2048
2^12=4096
2^13=8192
2^14=16384
2^15=32768
2^16=65536
2^17=131072
2^18=262144
2^19=524288
2^20=1048576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1mb等于多少字节
品牌型号:联想拯救者Y9000P系统:Windows11

1mb等于2的20次方字节。1MB=1024KB=2的10次方KB=2的20次方B(bit,字节)。另外,2的20次方等于1048576,大约为一百万个字节,但准确不是一百万个字节。
字节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用于计量存储容量的一种计量单位,也表示一些计算机编程语言中的数据类型和语言字符。一个字节存储8位无符号数,储存的数值范围为0-255,不能表示负数。如同字元一样,字节型态的变数只需要用一个位元组(8位元)的内存空间储存。
字节是二进制数据的单位。一个字节通常8位长。但是,一些老型号计算机结构使用不同的长度。为了避免混乱,在大多数国际文献中,使用词代替byte。在多数的计算机系统中,一个字节是一个8位长的数据单位,大多数的计算机用一个字节表示一个字符、数字或其他字符。一个字节也可以表示一系列二进制位。在一些计算机系统中,4个字节代表一个字,这是计算机在执行指令时能够有效处理数据的单位。一些语言描述需要2个字节表示一个字符,这叫做双字节字符集。一些处理器能够处理双字节或单字节指令。
MB和KB哪个大
还要他们的进制关系1KB=()MB
1MB=()KB
MB大于KB,其中 1MB=1024KB。
MB,英文简写,计算机中的一种储存单位,全称MByte。MB(全称MByte):计算机中的一种储存单位,读作“兆”。
千字节 (Kilobyte),常写作kB, KB或K,是一种资讯计量单位,现今通常在标示内存等具有一般容量的储存媒介之储存容量时使用。此计量单位容易与KiB混淆,按照IEC命名标准,二进制的标准命名是KiB, MiB等,Linux和macOS X已经采用十进制的标准命名。

扩展资料:
基本数据单位换:
1B(Byte字节)=8bit
1KB (Kilobyte 千字节)=1024B,
1MB (Mega byte 兆字节 简称“兆”)=1024KB,
1GB (Giga byte 吉字节 又称“千兆”)=1024MB,
1TB (Tera byte 万亿字节 太字节)=1024GB,其中1024=2^10 ( 2 的10次方),
1PB(Peta byte 千万亿字节 拍字节)=1024TB,
1EB(Exa byte 百亿亿字节 艾字节)=1024PB,
1ZB (Zetta byte 十万亿亿字节 泽字节)= 1024 EB,
1YB (Yotta byte 一亿亿亿字节 尧字节)= 1024 ZB,
1BB (Bronto byte 一千亿亿亿字节)= 1024 YB
1NB(Nona byte )= 1024BB
1DB(Dogga byte)= 1024NB
市面上卖硬盘的都是按1000计算,号称500G硬盘=500*1000B*1000KB*1000MB。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数据单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MB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KB
20根地址线的寻址范围可达多少KB?
地址线能传输多少个不同的信息,cpu就能对多少存储单元寻址。即地址总线宽度决定寻址能力。
20根地址线,每根线传输0或1,20根共有2^20总组合(2的20次方);
寻址范围为00000-FFFFF;
总字节数为2^20 = 16^5 = 1048576 Byte = 1024 KB = 1 MB;
一字为2字节,所以为512K;
数据线决定cpu与外界传输速度:16根数据线,只能传输4位16进制,所以在表示地址时我们使用4位段地址和4位偏移地址来表示,用EA表示段地址,SA表示偏移地址,物理地址即为16*EA+SA。

拓展资料:地址线是用来传输地址信息用的。举个简单的例子:cpu在内存或硬盘里面寻找一个数据时,先通过地址线找到地址,然后再通过数据线将数据取出来。如果有32根.就可以访问2的32次方的空间,也就是4GB。
在地址位多处理器协议中(ADDR/ IDLE MODE位为1),最后一个 数据位后有一个附加位,称之为地址位。数据块的之一个帧的地址位设置为1,其他帧的地址位设置为0。地址位多处理器模式的 数据传输与数据块之间的空闲周期无关(参看图在 SCICCR寄存器中的位3——ADDR/IDLE MODE位)。
TXWAKE位的值被放置到地址位,在发送期间,当SCITXBUF寄存器和TXWAKE分别装载到TXSHF寄存器和WUT中时,TXWAKE清0,且WUT的值为当前帧的地址位的值.因此,发送一个地址需要完成下列操作:
●TXWAKE位置1,写适当的地址值到SCITXBUF寄存器。当地址值被送到TXSHF寄存器又被移出时,地址位的值 被作为1发送。这样串行总线上其他处理器就读取这个地址。
●TXSHF和WUT加载后,向SCITXBUF和TXWAKE写入值(由于TXSHF和WUT是双缓冲的,它们能被立即写入)。
●TXWAKE位保持0,发送块中无地址的 数据帧。
图 地址位多处理器通信格式
一般情况下,地址位格式应用于11个或更少字节的数据帧传输。这种格式在所有发送的数据字节中增加了一位(1代表地址帧,0代表数据帧);通常12个或更多字节的数据帧传输使用空闲线格式。
(1)地址字节
发送节点(Talker)发送信息的之一个字节是一个地址字节,所有接收节点(Listener)都读取该地址字节。只有接收数据的地址字节同接收节点的地址字节相符时,才能中断接收节点。如果接收节点的地址和接收数据的地址不符,接收节点将不会被中断,等待接收下一个地址字节。
(2)Sleep位
连接到串行总线上的所有处理器都将SCI SLEEP位置1(SCICTL1的第二位),这样只有检测到地址字节后才会被中断。当处理器读到的数据块地址与用户 应用软件设置的处理器地址相符时,用户程序必须清除SLEEP位,使SCI能够在接收到每个数据字节时产生一个中断。
尽管当SLEEP位置1时接收器仍然工作,但它并不能将RXRDY、RX INT或任何接收器错误状态位置1,只有在检测到地址位且接收的帧地址位是1时才能将这些位置1。SCI本身并不能改变SLEEP位,必须由用户软件改变。
(3)识别地址位
处理器根据所使用的多处理器模式(空闲线模式或地址位模式),采用不同的方式识别地址字节,例如:
●空闲线模式在地址字节前预留一个静态空间,该模式没有额外的地址/数据位。它在处理包含lO个以上字节的数据块传输方面比地址位模式效率高。空闲线模式一般用于非 多处理器的SCI通信。
●地址位模式在每个字节中加入一个附加位(也就是地址位)。由于这种模式数据块之间不需要等待,因此在处理小块数据时比空闲线模式效率更高。
(4)控制SCI TX和RX的特性
用户可以使用软仵通过ADDR/IDLE MODE位(SCICCR,位3)选择多处理器模式,两种模式都使用TXWAKE(SCICTL1,位3)、RXWAKE(SCIRXST,位1)和SLEEP标志位(SCICTL1,位2)控制SCI的发送器和接收器的特性。
(5)接收步骤
在两种多处理器模式中,接收步骤如下:
①在接收地址块时,SCI端口唤醒并申请中断(必须使能SCICTL2的RX/BK INT ENA位申请中断),读取地址块的之一帧,该帧包含目的处理器的地址。
②通过中断检查接收的地址启动软件 例程,然后比较内存中存放的器件地址和接收到数据的地址字节。
③如果上述地址相吻合表明地址块与DSP的地址相符,则 CPU清除SLEEP位并读取块中剩余的数据;否则,退出软件子程序并保持SLEEP置位,直到下一个地址块的开始才接收中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