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秋节是哪天-2011年中秋节什么时候-
本文共计9282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30分47秒,由作者编辑整理创作于2023年09月25日 21点41分24秒。
2011年中秋节是哪天?
阳历2011年9月12日,阴历八月十五2011年中秋节什么时候?
2011年的中秋节是9月12日,星期一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凤台小鱼网的发展动态
2008年12日03 凤台小鱼社区诞生
2008年12月10日 小鱼论坛正式对外上线
2009年01月03日 成功举办之一次小鱼网友聚会
2009年05月06日 网站之一次改版 完成从单纯论坛向本地门户的转变
2009年07月01日 放弃WP平台 率先使用更好的PHP社区平台 Discuz
2009年08月14日 与凤台第九生活合作 为第九生活商家联盟提供生活信息平台
2009年08月23日 推出小鱼网商家联盟打折优惠卡
2009年09月02日 凤台小鱼义工团成立
2009年12月25日 小鱼圣诞节狂欢夜年会圆满举办
2010年01月30日 小鱼网义工团发动成员近百人募捐慰问凤台孤儿院活动
2010年02月03日 网站第二次改版,新版上线,当日流量突破一万IP
2010年05月01日 凤台小鱼网会员突破三万六千人
2010年08月06日 发动凤台小鱼网网友以及淮南网友对城北乡刘巴集村一白血病犯儿募捐救助
2010年09月13日 赵春阳县长莅临凤台小鱼网办公室视察慰问致谢网友
2010年09月24日 组织网友中秋节网友福利院献爱心活动圆满举办
2010年09月28日 凤台县团县委授权凤台小鱼网负责青年志愿者协会
2011年01月23日 2011新年年会盛大举办
2011年2月1日 网站第三次改版,双首页和行业频道全面上线。
2011年03月04日 发动小鱼志愿者配合城关镇慰问孤寡老人和关爱留守儿童
2011年04月02日 代表凤台网民参加全县群众工作座谈会向凤台县 *** 提出参考意见。
2011年05月25日 发动网友募捐钱庙乡郑楼村八队被大火严重烧伤小女婴
2011年农历七夕 由凤台小鱼网主办的交友相亲会圆满举办 参加人数 600多人 现场配对成功 40对
2011年10月17日 小鱼志愿者配合县宣传部.团县委救助志强少年李聪聪大型爱心义卖募捐活动
2011年11月01日 凤台县工商注册 人民法院 车管所入驻凤台小鱼网在线公布解答网友疑问,获得网友一致好评。
2011年11月13日 荣获安徽十大更具影响力地方性互助论坛 (腾讯站长大会)
2012年01月01日 凤台小鱼网协助西城公馆房地产成功举办大型相亲会,并给认筹取得巨大的效果,合作方一致好评。
2012年02月18日 凤台县城关镇镇长苏国宇一行,莅临凤台小鱼网慰问,对凤台小鱼网高度评价,并提出支持和建议
2012年08月23日(农历七夕)凤台小鱼网主办,康宁未来城协办的全城热恋大型相亲会在体育场举办,当天400多人参加。成功四对,在凤台县起到了轰动性的讨论。
2012年08月23日 由凤台小鱼网主办的首届凤台县大型人才招聘会成功举办,当天有80多家企业和1000名求职者参加。
2012年11月04日 凤台县团县委携凤台小鱼网组织网友以及社会人士“爱心送书”赠莲塘小学
2012年11月11日 凤台小鱼网主办光棍节相亲会,限制参加人数男女各八人,当天成功4对,相亲成功率达到50%
2013年01月18日 凤台小鱼网微公益给环卫工人送围巾活动圆满举办,本次活动共募捐到了300条围巾以及大衣。
2013年02月03日 凤台小鱼网2013五周年鱼你同行大型网友年会在凤台国际饭店六楼会场成功举办,参加网友达到300人。
2013年02月05日 县组织部李艳景部长、团县委杨明书记以及其他几位领导莅临凤台小鱼网办公室慰问。
2013年02月05日 城关镇党委副书记丁秀艳莅临凤台小鱼网慰问指导,并给小鱼网的工作人员送上慰问礼物。

卢沟晓月(古代著名的燕京八大景点之一)详细资料大全
据金代《明昌遗事》所载,“燕京八景”始于金章宗年间。在桥的东西两头各立御碑一通,东头为清代乾隆帝御书“卢沟晓月”碑,西头则是清康熙帝于1698年为记述重修卢沟桥而竖的御制碑。 古时,这里涧水如练,西山似黛,每当黎明斜月西沉之时,月色倒影水中,更显明媚皎洁,从而成为古代著名的燕京八大景点之一。北京丰台区宛平城内月色朦胧,美丽的月亮倒映水中,更显明媚皎洁。站在卢沟桥上,市民已经可以欣赏到“一天三月”的旷世奇景了。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 :卢沟晓月 地理位置 :北京广安门外西南,横跨永定河上 开放时间 :全天 门票价格 :20元 著名景点 :卢沟桥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城市 :北京 景点介绍,卢沟桥,建筑,重要性,作用,发展历史,追溯来源,南水北调,有望重现,景点介绍
卢沟晓月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卢沟桥在北京广安门外西南,横跨永定河上,古时乾隆皇帝曾在秋日路过卢沟桥。2000年, *** 曾努力恢复过晓月湖的水面,但最终还是因缺水而放弃,其间还尝试用高科技手段在湖畔制造人造月亮,却无法与“一天三月”的自然奇观媲美。2008年5月份,丰台区 *** 启动永定河的蓄水工程,工程中就包括恢复晓月湖水面。这次,恢复湖面采用的是南水北调工程中用来冲管道的废弃水,从2008年7月1日开始注入晓月湖中。7月20日,随着南水北调京石段最后2万方冲管道弃水流入晓月湖,干了20年的卢沟晓月湖终于有了水波映月的条件,“卢沟晓月”奇观也得以在2008年中秋佳节期间成功再现。 卢沟晓月卢沟桥
建筑
卢沟桥在北京广安门外西南,横跨永定河上。是中国古代北方更大的石桥,十一个拱券洞门悠然卧在波澜之上,每个桥墩前的分水尖,俗称斩凌剑。桥上两侧共有一点四米高的望柱二百八十一根。两柱之间由刻着花纹的栏板相连。每个望柱顶端都有一个大狮,大狮身上雕著许多姿态各异的小狮。经考古工作者勘察,桥上石狮,包括桥东端代替抱鼓石的两个大狮,华表莲座上四个座狮,二百八十一根望柱的大狮及一百九十八个大狮身上的小狮,总数为四百八十五个。桥全长二百六十六米,宽八米,桥东端有碑亭,石碑正面为乾隆手书“卢沟晓月”四字,背面为乾隆书卢沟桥诗。 卢沟晓月重要性
古老北京从燕国的蓟城,到辽代的南京,城市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卢沟渡口的重要性自然也与日俱增。但是“卢沟河水非常浑浊而湍急,当地的老百姓每年要根据水位深浅,选择地点搭临时桥梁。后来官家在两岸造了一座浮桥……”。这是宋朝使臣许亢宗在公元1125年出使北国时写《宣和乙巳奉使行程录》中有关卢沟渡口的一段描写。公元1153年,金中都作为北方政治中心,进出都城的惟一门户——卢沟渡口,仍用临时木桥或浮桥,显然已不能适应当时形势。于是,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至明昌三年(1192年),在卢沟渡口建造了一座永久性大石桥,名叫广利桥,即中外驰名的卢沟桥。 重现当年燕京八景“卢沟晓月”作用
卢沟桥至京城三十余里,在交通不太发达的古代,差不多是半天的路程。出京的客人上午在京城吃罢饯别酒,启程上路,来到卢沟河畔已是夕阳西下之时了。客人们不得不找地投宿准备来日早行。于是此处逐渐发展为京城西南的之一个歇宿点。我们从元代《卢沟伐木图》上看到当时卢沟河畔茶肆酒馆、招商旅店之繁华及策马驱车、步行担担、风尘仆仆客人之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留宿的客人,一觉醒来,已鸡鸣三遍,洗漱登程,首先感觉是晓月当空,东方露出鱼肚白色,天空残月倒挂,大地似银“卢沟桥上月如霜”,此时方可真正体会到“卢沟晓月”之意。金朝礼部尚书翰林学士赵秉文的一首卢沟诗:“河分桥柱如瓜蔓,路人都门似犬牙,落日卢沟桥上柳,送人几度出京华”。 工作人员在巡视发展历史
元代,陈孚《卢沟晓月》诗:“长桥弯弯抵海鲸,河水不溅永峥嵘;远鸡数声灯火杳,残蟾犹映长庚月。道上征车铎声急,霜花如钱马鬃湿;忽惊沙际影摇金,白鸥飞下黄芦立。” 小朋友们表演古筝《中秋望月》 明代,张元芳的《卢沟晓月》诗很有代表性:“禁城曙色望漫漫,霜落疏林刻漏残;天没长河宫树晓,月明芒草戌楼寒。参差阙角双龙迫,迤逦卢沟匹马看,万户鸡鸣茅舍冷,遥瞻北极在云端”。邹缉题己绂《北京八景图》称:“卢沟本桑干河,曰浑河,亦曰小黄河……去都三十里,有石桥跨于河,广二百余步,其上两旁皆石栏,雕刻石狮,形状奇巧。成于金明昌三年,桥之路,西通关峡,南达江淮,两旁多旅舍。以其密尔京都,行人使客,往来络绎,疏星晓月,曙景苍然,亦一奇也,故曰卢沟晓月”。邹缉还有《卢沟晓月》诗;“河桥残月晓苍苍,照见卢沟野水黄。树入平郊分淡霭,天空断岸露微光。北趋禁阙神京近,南去征车客路长。多少行人此来往,马蹄踏尽五更霜。” 清代,乾隆曾到过卢沟桥,并写有《过卢沟桥》诗:“薄雾轻霜凑凛秋,行旌复此渡卢沟。感深风木睽逾岁,望切鼎湖巍易州。晓月苍凉谁逸句,浑流萦带自沧洲。西成景象今年好,又见芃芃满绿畴。”乾隆十六年(1751年),奉太后谒泰陵,过卢沟桥又作诗:“茅店寒鸡咿喔鸣,曙光斜汉欲参横。半钩留照三秋淡,一分波夹镜明。人定衲僧心共印,怀程客子影犹惊。迩来每踏沟西道,触景那忘黯尔情。”并题“卢沟晓月”,立碑于桥头。 卢沟晓月 在桥的东、西两端各有一通石碑,该文记述了康熙、乾隆时修桥的经过。乾隆写的那通碑,记述的更详细有趣。是年,发现桥有损坏,乾隆命修缮,当拆开桥的一面一看,发现桥拱结构“石工鳞砌,锢以铁钉、坚固莫比”。“实不易拆,且既拆亦必不能如旧之坚固也。”结果仅修缮了桥面、栏板和石狮。对此,乾隆感慨道:“朕因是思之,浑河巨浪,势不可挡,是桥经数百年而弗动,非古人用意精。而建基固,则此桥必不能至今,然非拆其表而观其里,亦不能知古人措意之精、用工之细如是亟也。” 今天,雄伟壮观的石桥,神态各异的石狮,卢沟晓月石碑,经过修葺,供中外游客观赏。由于在永定河上游修建官厅水库拦蓄洪水,避免了河水泛滥成灾。昔日的波光涛影已经很难见到了。追溯来源
单以“晓月”形容卢沟桥之美,据传说是另有原因:每当旧历的月尽头(晦日)天快晓时,下弦的钩月在别处还看不分明,如有人到此桥上,他偏先得清光。这俗传的道理是否可靠,不能不令人疑惑,其实,卢沟桥也不过高起一些,难道同一时间在西山山顶,或北平城内的白塔(北海山上)上,看那晦晓的月亮会比卢沟桥上不如?不过,话还是不这么拘板说为妙,用“晓月”陪衬卢沟桥的确是一位善于想像的艺术家的妙语,本来不预备后人去作科学的测验。你想:“一日之计在于晨”,何况是行人的早发。朝气清蒙,烘托出那勾人思感的月亮,──上浮青天,下嵌白石的巨桥。京城的雉堞若隐若现,西山的云翳似近似远,大野无边,黄流激奔,……这样光,这样色彩,这样地点与建筑,不管是料峭的春晨,凄冷的秋晓,景物虽然随时有变,但若无雨雪的降临,每月末五更头的月亮,白石桥,大野,黄流,总可凑成一幅佳画,渲染飘浮于行旅者的心灵深处,生发出多少反射的美感。你说,偏以“晓月”陪衬这“碧草卢沟(语出清刘履芬《欧梦词》中《长亭怨》一词:“叹销春间关轮铁,碧草卢沟,短长程接。”) ”不是最相称的“妙境”吗? 卢沟桥 我们从资料中看到,建成于金明昌三年(1192)的卢沟桥,因它横跨于卢沟河上而得名。卢沟河的上游叫桑干河,发源于山西马邑县(今朔县)的雷山。这条河因为流经这里的卢师山,也因为水质混浊,水色发黑,所以也曾叫过黑沟河、卢沟河。直到清代康熙年间,他为了给这条河起个吉利的名字,能够镇住卢沟河的经常泛滥,才改名为永定河。建于金代的卢沟桥,是一座长266.5米,宽7.5米、11孔的联拱石桥。它对北京来说,称得起是一座最老、更大、也是最壮观的大石桥。金章宗很推崇这座卢沟桥,就给它封了个“卢沟晓月”的雅号,并把它列为燕京八景之一。有的资料这样注解说:“每当五更鸡唱,斜月西沉,卢沟桥的月色格外妩媚,因以得名卢沟晓月。” 卢沟晓月庙会南水北调
2008年7月22日,随着40万吨水流的注入,干涸多年的卢沟桥晓月湖重新蓄起一池清波,消失近20年的“卢沟晓月”美景也将得以恢复。北京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注入卢沟桥的都是2008年收集的雨水,在冲洗南水北调北京段管线后,经过滤进行再次利用。南水北调京石段最后2万方冲管道弃水流入卢沟晓月湖,至此干了20年的卢沟晓月湖,终于有 了水波映月的条件。据南水北调建管中心副主任李大为介绍,南水北调京石段竣工后需要试水,以测试管道是否正常,从6月16日开始,南水北调建管中心利用房山地区蓄积的雨水,对管道进行冲洗,而从6月1日起,冲洗管道的40万立方米弃水陆续输入到卢沟晓月湖。李大为表示,今后将持续不断地将蓄积的雨水补给卢沟晓月湖,“卢沟晓月”美景2008年肯定能保持住。 首届“卢沟晓月”中秋文艺晚会在卢沟桥举行 丰台区有关部门在宛平城举办永定河治洪展,向市民展示介绍数百年来永定河与北京休戚相关的历史。有关负责人表示,永定河卢沟桥以上河段即将在年内进行大规模综合治理,卢沟桥段已经具备基本的蓄水能力。丰台区水务局永定河管理所所长蔡勇介绍说,卢沟桥河段已经修建了一座橡胶坝,蓄水后水深可达到两米,卢沟桥附近的河道底部已进行了防渗处理,保持桥下长期有水的景观问题不大。“按目前的情况看,恢复"卢沟晓月"的初步条件已具备,但是具体的蓄水时间还需要这次大规模综合治理完成后才能由有关部门确定。”除卢沟桥附近河段外,上游河道做大范围防渗处理的可能性较小。卢沟桥文化旅游区办事处负责人表示,丰台目前正在努力丰富和展示卢沟文化,未来碧波荡漾的美景再现将可以使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昨天开幕的永定河治洪展将作为向市民介绍永定河历史文化的一个视窗,长期免费向市民开放。有望重现
卢沟晓月20年后再现“一天三月”奇景,北京丰台区宛平城内月色朦胧,美丽的月亮倒映水中,更显明媚皎洁。站在卢沟桥上,市民已经可以欣赏到“一天三月”的旷世奇景了。 “卢沟晓月”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古时乾隆皇帝曾在秋日路过卢沟桥,得此良辰美景,赋诗“半钩留照三秋淡,一练分波平镜明”于此,并题“卢沟晓月”,立碑于桥头。但随着时代变迁,北京的水资源相对匮乏,“卢沟晓月”的美景也因为晓月湖的干涸而消失长达20年之久。 2000年 *** 曾努力恢复过晓月湖的水面,但最终还是因缺水而放弃。 “卢沟晓月”消失数十年 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北京段长约170公里,然而,由于气候改变、生态环境恶化,几十年前,永定河断流了。燕京八景之一的“卢沟晓月”也消失了。 为此,市水务局会同有关部门编制了《永定河绿色生态走廊建设规划方案》,2010年首批启动工程为:门城湖、莲石湖、晓月湖、宛平湖、循环管线“四湖一线”工程,总投资14亿元。 宛平湖已经蓄水完毕,门城湖已具蓄水条件,莲石湖已在2011年10月完工,晓月湖在2010年9月底开工建设。 中秋“卢沟晓月”重现 据丰台永定河管理所所长蔡勇介绍,为了让市民在中秋节能观赏到卢沟晓月景观,宛平湖2010年7月8日正式开工,8月25日,水面以下工程全部完工。2010年八月十五,市民可以在卢沟新桥上观赏湖光月景,蔡勇表示,由于整个工程还没彻底结束,市民只能在桥上观赏湖景而不能靠近湖水。据介绍,中秋之后,该管理所将对宛平湖周围进行绿化建设。 用水主要为再生水、雨水 邓卓智表示,河道用水立足本地水源,以再生水、雨洪水为主,官厅水库作为补充备用水源。四湖年需水量1800万立方;一次蓄水量500万方。水源主要来自四个方面,其中卢沟桥再生水厂供水1100万立方、三家店地区收集雨洪水200万立方;门头沟矿井弃水100万立方;中门寺沟、高井沟等供水800万立方。 另外,他表示,为了纪念永定河,将在南大荒公园设立一个母亲河纪念碑。 亮点 湖面可行船戏水 “今后市民可开着车直接驶入到滩地上。”据邓卓智介绍,四大湖蓄完水之后,将在湖岸进行配套设施建设,包括运动场、停车场、沙滩排球、鸳鸯浴等。 湖水将是三类水体,满足亲水的水质标准,湖水分为深水区和浅水区,亲水区水深小于0.5米,水面不到膝盖,所以整个河道将不设任何隔栏,市民在近水区和亲水区不会有任何危险。四湖还专门开辟了儿童亲水园和戏水区。 另外,此次永定河治理彻底实现人车可以进河,除了设定停车场外,还设定了电瓶车游览环湖路、休闲运动步道、运动场地、游船、码头、移动厕所等。 邓卓智说,整个工程预计在2010年6月完工,有望在2010年10月1日向市民免费开放。 背景 “卢沟晓月”美景复原难 北京的水资源匮乏,“卢沟晓月”的美景也因为晓月湖的干涸而消失20多年。 卢沟晓月 2006年,丰台区为再现“卢沟晓月”盛景,专门制造了人造月亮。2008年5月,丰台区启动永定河蓄水工程,采用南水北调冲洗管道的废水恢复晓月湖水面。但随后湖水渗透、蒸发厉害,水位下降。 此次宛平湖蓄水成功,为其他三湖的恢复提供了宝贵经验,2010年晓月湖、宛平湖工程整体完工,卢沟桥下河道蓄水将长达3.2公里。“卢沟晓月”将长伴市民身边。
杨春泽的事迹材料
【关于杨春泽的事迹材料1】
13项国家专利产品,产生8000多万元经济效益。作为发明者,他将专利无偿献给自己热爱的电信事业。他,就是“江苏最美职工”——中国电信南京分公司政企客户支撑中心副主任杨春泽。
创新,让他胸前缀满荣誉:“南京市职工十大杰出创新人物”“江苏省好青年”“中国电信第二届十大感动人物”“中国电信集团岗位创新能手”“中央企业先进职工标兵”“央企五四青年奖章”“江苏省劳动模范”。
他,铿锵行走在创新之路上,不断刷新事业高度,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互联网+电信”传奇。
执着创新,他把“抱怨”当财富
去年4月,首届“央企楷模”发布仪式在京举行。杨春泽作为通信行业的唯一代表,站在领奖台上,把“创新之美”留在亿万观众的脑海中。
“不方便”“容易坏”“体积大了”……这些抱怨声在杨春泽那里,却成了创新灵感。“抱怨对企业创新是一种财富。客户向你抱怨,说明对你还有期待。抱怨能提供思路,我乐意去帮用户解决难题,用心服务用户。”从“抱怨”声中寻找事业支点,获取创新动力,杨春泽孜孜以求,走在创新路上。
2003年夏天,杨春泽处理投诉时发现,客户的 *** 上网十分不方便。有没有好的办法?杨春泽一下子“钻”了进去,每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拆装、实验、查阅资料……6个月后,他的之一个国家专利发明——新型 *** 机问世,目前已销售数百万台。
2010年,中国电信大力推进“光纤到户”,但当时现有光测仪器价格高,操作不便。杨春泽顶酷暑、冒风雨,不知道熬了多少个通宵,终于研制出一款具有发光、收光和“红光笔”等功能的光测仪,单价从3500元降至600多元。以前维护人员几个人共用一个设备,现在人手一个,大大提高维护和修障效率。
“他对工作特别有热情,经常晚上把自己关在书房里,铺了一地的工具和书。他的枕头边上,总是放着一个小本和一支铅笔,随时记录迸发出的灵感。”妻子孙晴说,14年来,他几乎每年都有新的国家专利问世。
“我们的创新是随着电信技术的演进、用户的需求在不断发展的。” 杨春泽说,“创新要跟上时代才有价值。”
赤子情怀,无偿奉献13项专利
他和酷爱的'电信结缘,源于一个“等待”的故事。
“20年前,我在南京上大学,那时候打 *** 还都要用公用 *** 。一年中秋节,我和在宁夏老家的妈妈约定七点半通话,最后八点多才轮到我。 *** 接通的时候我感觉特别难过。那个年代的通信难,让我立志成为通信人。通信多年来的迅速变迁,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作为通信人,我感到自豪和骄傲。”
正是这份浓浓的情缘,让他立足岗位,在创新的海洋中尽情遨游,收获满满。他拥有的13项国家专利都转化成产品,走进千家万户,销售额达上亿元,累计产生8000万元的直接经济效益。有厂家提出100万元买断他的某项专利,杨春泽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我不可能也不应该拿着这些专利去牟利。只有通过电信这个平台,专利产品才能得到最快更好地推广与应用。”在杨春泽的心目中,他是一个幸运儿,幸运地就职于一个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和创造的企业,所以他愿意无偿地把自己的发明奉献出来。
一路引领,播撒创新的火种
周三,下班时间,“杨春泽劳模创新工作室”渐渐热闹起来,40岁的杨春泽像老大哥一样和伙伴们开着玩笑。“工作室的成员来自各个部门,既有前端营销人员,又有后端技术人员,大家业余时间聚在一起,讨论新知识、新理念,开展头脑风暴。”工作室成员王政说。
“企业为我们提供创新的场所、实验工具和各种资源支持,几乎每天下班后我们都会聚集在工作室,开展创新和研发。”带动更多的人创新,一直是杨春泽的愿望。他总能看到年轻人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的特长在团队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我的生活每天都是新鲜的。”工作室成员朱颖说,过去认为创新离自己非常远,加入工作室后才发现,创新就在身边,只要你用心工作,善于思考,就会发现创新的点子,迸发出创新的思路。
“思维的碰撞给我力量。”工作室成员孙智强说,他在自己的岗位上也做过一些实践,但思维的局限性很大。现在,他常常会用新的视角去思考,而杨春泽就是那盏指路“明灯”。
温馨的工作室,承载了杨春泽和21个年轻人的热情和梦想。他们希望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产生拳头产品,尝试市场化运营,为企业转型贡献力量。目前,“杨春泽劳模创新工作室”已拥有21项国家专利,产生经济效益1.5亿元。
在工作室的墙上,挂着年轻人自己 设计的LOGO,浅蓝、深蓝和绿色的三道弧线,像电波不断发向天空,又仿佛跳动着的思想火花。
【关于杨春泽的事迹材料2】
从2003年至今,个人拥有国家专利13项;带领团队获国家专利21项;所有专利转化为产品后销售额达上亿元……近日,中国电信南京分公司政企客户支撑中心副主任、党支部书记杨春泽获评江苏省“最美职工”。记者也有幸采访到了这位专利“一箩筐”,但依旧奋战在工作一线的“点子王”。
把客户“抱怨”转化为发明创造“打火石”
杨春泽的妻子告诉记者,丈夫这些年一直保持着一个习惯,就是随身携带本子和笔,便于随时把迸发而出的灵感记录下来。2003年至今,杨春泽立足本职并不断创新,至今已获得13项国家专利,如此“高产”的秘诀何在?他的答案有些出乎记者意料:我的发明创造离不开客户的“抱怨”。
他和记者分享了他之一个发明——ADSL宽带新型 *** 机。“当时不少客户都反应 *** 拨号上网问题多,常掉线。我就跑去书店买专业书,接着再去买各类元器件回家潜心研究。”杨春泽告诉记者,通过反复试验调试,最终他把常见的语音信号分离器做在了话机里,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有效解决了通话与上网相互干扰的问题,这个发明转化为产品后累积销售量达600万台。
还有一次,一位客户抱怨说“上网宽带猫,再加上铁疙瘩一样的电源变压器太占地方。”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又激发了杨春泽的创新热情,他经过一年的时间,查阅大量资料,买了各种USB供电电子产品,把自己电脑的USB接口全部都试验坏了,终于研制出了一种直接通过USB接口供电的宽带猫,无需外接电源变压器,体积是原来ADSL MODEM的1/3,重量是原先的1/5,功率也大大降低。目前该产品已经走进千家万户,远销德国、香港、印度等地。
引领团队创新为更多人才提供发明“土壤”
记者从采访中了解到,现在杨春泽在创新的道路上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成了企业创新团队的“领头羊”。他告诉记者,2011年,南京电信组织创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有些人是毛遂自荐,有一些是他人推荐,还有一些是我力邀的。”杨春泽说,目前工作室已吸纳了21名成员,而这个年轻的团队“野心”满满:他们希望在互联网领域生产拳头产品,尝试市场化运营,为企业转型贡献自己的努力。
“每周三下午五点半以后,是我们工作室例会的固定时间,一般两三个小时左右。”杨春泽告诉记者,由于工作室的同事来自不同部门、不同岗位,所以要把大家时间凑在一起并不容易。除了周三以外,其余下班时间大家如果有空也会在工作室碰头,把各自生活、工作中的新点子拿出来一起分享。
近享系列就是创新工作室近一年多研制的移动互联网产品。据工作室成员王政介绍,不少创新产品都是杨春泽带领大家“头脑风暴”的成果。比如“停车场管理系统”不仅能告知车主哪里有空车位,还能精确将车辆导航到空车位,目前这款产品已经在徐庄软件园部分企业试点;“行李到达与防丢失器”是一款防止行李丢失的互联网产品,在机场等行李时可随时查看行李距离主人还有多少距离;“摇一摇会议通”则能够让参会人员通过手机或IPAD,同屏收看会议内容。
拒绝高薪挖角将所有专利产品无偿奉献给企业
在企业中营造创新氛围,以个人创新带动团体创新。近些年来,无论是个人的13项国家专利还是工作室的23项国家专利,创新转化为产品后都为企业创造了不菲的经济价值。墙内开花墙外香,创新能力卓越的杨春泽也收到了不少国内外公司抛来的“橄榄枝”,面对高薪挖角有没有动摇过?他斩钉截铁地说:从来没有!“虽然我的创新产品创造了一定的价值,但正是有了企业给我提供这么好的舞台,我才能创新出更好的产品服务大众。”杨春泽告诉记者,这些年正是伴随着企业的转型变革,才能完成自我的创新进步。
杨春泽和他工作室的不少创新都因为贴近百姓生活,多数转化为了产品走进千家万户,据统计,销售额已达到上亿元。作为一名优秀 *** 员,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杨春泽没有动摇过,而是坚持将所有专利产品无偿奉献给企业。前不久,国务院国资委举办了首届“央企楷模”,他也成为八名楷模中唯一一位通信行业的代表。
“国家需要央企做贡献,我们也特别需要像杨春泽这样的同志做贡献。”中国电信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纪委书记何起胜说,杨春泽在取得了多项成绩和荣誉之后,还依旧奋战在工作之一线,在企业中营造出浓郁的创新氛围才是最难能可贵之处。正如杨春泽自己所说:他很珍惜当下拥有的一切,看到自己的发明走进千家万户,服务了广大用户,解决了很多人的麻烦,这才是他最自豪的事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