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高级中学好一点还是赣榆高级中学-赣榆县高级中学和新海高级中学学费
本文共计5092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16分49秒,由作者编辑整理创作于2023年09月09日 17点44分02秒。
新海高级中学好一点还是赣榆高级中学?
我认为新海高中总体上来看要更好一点。当然也不能就很绝对的这样说,但我们可以从各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一、从硬件设施上来说,当然新海的食宿及教学条件要好于赣榆高级中学。新海的住宿条件其实还是相当好的,然后市区整体发达一点,在新海的生活条件要比赣榆要好,而且考虑两个学校的财力,明显新海更有实力,所以硬件方面绝对是要优于后者。
二、从老师水平上说,两家应该差距不大,但是仍然是新海占优。鉴于市区老师的待遇要好于县城,而且新海也总是从四县挖人(新海有好多老师是以前赣中的),所以当然新海老师的整体水平要高一些。
三、从学校的管理上来说,当然赣中完胜新海。赣中的管理绝对比新海要严格的多,而且由于新海所在的位置及它本身的发展定位,新海必须要搞各种课外的活动或是课程,以此来达到所谓丰富学生生活的目的。当然,也并不是管的严就适合所有的学生,具体的还要看学生本身而定。
四、从老师的责任心上来说,应该是赣中要好于新海了。当然这并不是在贬低新海高中的老师,其实新海的老师也是蛮不错蛮负责的,但是跟赣中比起来,还是要数赣中的老师更重视学生的成绩及其他方面。
五、从学生的见识和以后的发展来看,新海要好于赣中。新海在市区而且由于管理较为宽松,并且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课外的东西,这一点对于一个人步入大学乃至社会后发展来说显然更有优势。同时当今社会越来越要求学科间的交叉,这就要求现在的学生需要宽阔的视野和丰富的知识,从这个方面来说,新海做的要比赣中好。赣中主要集中的是让学生学好书本上知识,以此来应付高考。
六、从学生接触的机会上来说,也是新海要更好。现在仅仅去看高考成绩是一件很片面的事情,在全国自主招生日益红火的背景下,很多优秀的学生已经不需要等到高考再去跟别人竞争。而在自主招生、保送生以及和高校的接触方面,新海又要比四县的学校要好的多,成绩不错的学生,在新海会有更多更好的机会。
所以综合来说,新海高中总体上要更好一点。但是我认为新海比较适合成绩比较不错、或者自律比较好、或者比较懂事、比较不喜欢被人约束的孩子;而赣中则更适合成绩不太好、太爱玩、特别管不住自己的孩子。
希望说这么多对你有点帮助。
赣榆县高级中学和新海高级中学学费
统招生一共要交多少钱?如果你是四县的,且是奥赛的,新海收半价400,若全市100名以内,可免住宿费,并且可拿奖学金,更高可那到3000元
统招6个学期4800,分开交
择校先一次 *** 纳2500,再教4800,书本费另算
中新班就算了吧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有没有人知道新海中学高三的真实时间作息表啊
有没有人知道新海中学高三的真实时间作息表啊,不是黑板旁贴的那个,那个不是真实情况,是为了应付今年江苏规范办学而做的一个掩饰,我要的是实际情况的作息表高一、高二晚自习自愿上(实际上是让家长填写“同意”或“不同意”的晚自习申请,我个人认为这实质是“不是民主的民主”),高一高二晚自习上到晚上9点,高三全体都上到9点后可选择自行离开或继续上到晚上十点。早上7点预备,各班一般要求6点50到校,中午11点50放学,下午两点上课,下午5点50放学,6点20选择上晚自习的学生上晚自习。周六高一高二学生自愿到学校上自习(同样是“不是民主的民主”)高三周六全天、周天上午上课(上课内容不详)
高一高二实质大部分人都选择了到校上自习,因为他们有盲目的从众心理,认为在家就学不好;还有一部分则是家长在申请单上填了同意上自习而被迫来学校上课的。
从新浦到连云港高级中学坐几路车能到
连云港高级中学就在新浦啊,你还要怎么到?就是新海中学,你应该是从汽车站那边过来的吧,那你应该做21路公交车到高级中学下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的历史沿革
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溯源自1802年海州石室书院,肇基于1906年海州中学堂,作为海属地区教育和革命的摇篮,学校在一百余年的办学历史中,形成了以“盛德厚学”为印记的海中文化。
学校前身——石室书院时期
1802年(清代嘉庆七年壬戌)知州唐仲冕倡建石室书院并鸠工兴建。建院用地为州人杨鼎盛所捐祖业——明守御千户所官署旧址(今日海州高级中学校园东半部),为纪念宋代文学家石曼卿读书石棚山逸事而命名。石室书院计建讲堂、斋房、考棚、书堂、厢房等52间。招海州及所辖沭阳、赣榆两县诸生肄业。
1806年(嘉庆十一年丙寅)2月(农历正月)书院扩建。
1838年(道光十八年戊戌)石室书院第二次扩建。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乙巳)3月(农历二月)钦命江苏提督学政唐景崇按临海州直隶州,在石室书院主持了海属地区最末一次科举考试。
海州中学堂时期(1906-1911)
1906年(清代光绪三十二年丙午)春,知州张景祜将石室书院(考棚)改设为海州官立中学堂。沈云霈,卢佃虎先后任监督。学制五年。
1914年(民国三年农历甲寅)5月 东海、赣榆、灌云等12县划属 徐海道。7月 江苏省立第八师范(今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灌云县城板浦陶公祠开办。海州官立中学堂改组建为江苏省立第十一中学。
1917年(中华民国六年,农历丁巳)省立十一中于丁家大院正式开校。丁荫东任校长。首批招生48人,学制四年。
1919年(民国八年农历已未)5月,省立十一中联合崇真中学、东海县之一高等小学、省立第八师范学校数千名师生在崇真中学 *** , *** ,发表演讲,声援北京青年学生的“五四”爱国行动。省立十一中派代表到板浦参加第八师范学生组织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宣传,焚烧日货。
1928年(民国十七年农历戊辰)2月 江苏省立第十一中学,兼办省立第八师范学校、学校易名为“江苏大学区立东海中学”。东海中学于灌云板浦八师原址开设一个“乡下师范科”及其附属小学,在海州东门里大仓巷开设一所实验小学。 1928年起,学校高中部开设军事训练课,初中部开设童子军课。“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区东海中学”易名为“中央大学区立东海中学”。
1929年(民国十八年)年,“中央大学区立东海中学”改为“江苏省立东海中学”,附属的实验小学也相应改名为“江苏省立东海中学实验小学”。
江苏省立东海师范时期
1930年(民国十九年农历庚年)7月 江苏省立东海中学改为江苏省立东海师范学校。改为师范后,初中部继续保留,高中普通科停止招生,在校高中普通科培养到毕业(1934年)为止。原省立东海中学实验小学也相应改名为江苏省立东海师范附属小学校(校址在大全巷即今海州实验中学校园内),设在板浦的乡村师范科改名灌云乡村师范学校,与其附属的实验小学一起同本部脱离关系。
1935年内,校园东扩到今日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大楼前院一带,使校园总面积达到四十一亩。在东边新扩的地面上从南到北新建了厨房,餐厅和两座宿舍楼;在校园西部大礼堂对面建图书馆楼一座;在校园南边建了磨电机房;学校开始使用电灯;在操场北边建了浴室;在操场东部建知止亭一座。
1937年日军再次轰炸海州。11月底,学校被迫停办,师生临时解散,图书、仪器,校具委派事务员保管,印信、契约、文卷移置省立盐城中学,后来移到盐城乡间。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农历戊寅)1月,日机轰炸新浦。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3月4日(农历正月十四日) 日军占领板浦、海州、新浦同日沦陷。 不久,日伪成立东海维持会。
日寇统治时期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7月,日伪特别海州市公署在连云港创立,行政上隶属淮海道。伪苏北行政专员公署成立苏北第二师范学校筹备委员会,准备把在考棚的原江苏省东海师范学校改为苏北第二师范学校。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农历壬午)7月,苏北第二师范改名为苏淮特别区东海师范学校。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农历癸未)夏季,汪伪政权将苏淮特别区改为淮海省,学校也随之改名为淮海省立东海师范学校。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农历乙酉)8月18日(农历七月十一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群众自发组织庆祝会。学校暂时停办。
日伪投降后 *** 接管时期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农历乙酉)12月1日,筹备恢复江苏省立东海师范学校。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农历丙戌)2月,淮海省立东海师范学校,挂牌江苏省立东海师范学校,招收师范和初中各两个班,并对原在校未毕业生学生缩编班级,开班上课。与此同时,在东海县 *** 县党部旧址(在海州儒学东侧),摘下日伪淮海省立东海师范附属小学校的牌子,换上江苏省立东海师范附属小学校校牌。
1948年11月6日(民国卅七年农历十月初六),淮海战役即将打响,海师通知校生,学校南迁镇江,许多师生仓促之间随 *** 军队西撤南下。流落各地。
从军管会接管到海中、海师分家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11月7日(农历戊子十月初七)海州、新浦宣告解放。
11月10日(农历戊子十月初十)海师开展复校工作。由张国华带领随 *** 军队西撤的军队350名师生抵徐州万慈小学;只有102人走南路辗转流落到镇江。11月30日,徐州解放,滞留徐州的师生陆续返回,留在本地的教师也被动员回校。学校开始整理学籍,调整班级。进行转变思想的教育。
1949年元旦(历戊子十二月初三)2月(农历己丑正月)学校对班级进行适当调整合并,学校初中部和师范部同时开办上课,并正式挂出山东省东海师范学校的校牌。随后,学校又收容东海县中海州分校与私立乐德女校部分无所依归的学生在海州中学堂原址(今师专二附小校内)开办了海师二部。海师的前师班和初中一二年级的部分学生也迁至二部上课。初中三年级和后师班在本部上课。2至3月,设在孔庙儒学东侧明伦堂里原海师附小的两班学生连同老师并入了锦屏小学(中大街小学前身)。
1951年7月上旬,市 *** 决定海师、新中、国英三校联合招生。12月,临沂专署将国英中学改为东海师范三部,并将海师原有的初一两班学生迁入三部 ,对教员重新进行调配。
1953年1月2日,江苏省 *** 决定成立徐州专署,原由山东省代管的新海连市及赣榆、东海重新划回江苏,由徐州专署管辖。该校随地方领属关系变更也改名江苏省东海师范学校(包括本部、二部、三部)。7月2日,市 *** 决定,东海师范初中部与师范部分家,初中部的所有班级通通划出,单独立校,成立新海连市初级中学,由市 *** 领导。
市中时期(1953夏--1958年夏)
1953年8月下旬,新海连市初级中学(简称市中)在海州北门外原海师三部(国英中学址)正式建立。在原海师三部(海州中学堂址)重建海师附小。
1956年3月10日,市人委和海州区委决定,市中要在省立十一中,省立东海中学,省立东海师范原址(老棚)重建,市中观址(即原海师三部--国英中学址)要让给新海发电厂(今江苏新海发电有限公司)扩建和嶙矿(江苏锦屏磷矿)修铁路。同时规划天后宫和中大街小学二部为市中教职工宿舍。6月,为解决市中建校所需砖石,市 *** 和区 *** 指派专人组成拆城指导委员会,市中师生参加搬运砖石的劳动。拆天后宫,解决建房所需部分木料。
1957年3月,学校增设高中部。
新海连市海州中学时期(1958秋夏-1961.8)
1958年,学校改名新海连市海州中学。陈鸿钰调任海中副校长。
1959年6月6日,东海师范更名江苏省海州师范学校。
1961年8月,刘太武任海中校长。
连云港市海州中学时期
1961年9月21日,国务院批准新海连市改名为连云港市。学校随地方易名为连云港市海州中学。10月,学校开始对58――60年底受批判,受处分的 干部进行甄别, *** 。
1978年4月14日,市局确定海州中学为市重点中学。4月26日与被确定为市重点学校的新海中学、海师附小、解放路小学同时公布。9月20日,学校改名为连云港市第二中学。
1989年海中被确定为连云港市教育整体改革试点单位。
1990年6月,学校与盐城一中、徐州三中、扬师附中、清江中学结成联谊校。首次联谊活动在盐城一中举行。
1991年1月23日,海州中学被确认为省合格重点高中(首批27所之一)。
2000年1月,省教委下文确认海中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6月,根据4月22日市长办公会议纪要的精神和市教委决定,学校合并连云港市蔷薇中学。 8月27日,市教委发文决定在原蔷薇中学校址建海州中学分校,隶属海州中学领导和管理。
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时期
2001年3月,经省教育厅批准,学校更名为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
2001年10月,经市 *** 批准,海州中学分校更名连云港市海州实验中学。
2002年4月,学校初中部------海州实验中学被省教育厅评为江苏省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示范初中。2002年7月26日,殷氏纪念图书馆竣工。
2003年1月,四十届校友殷宗文先生决定在海高中设立奖学金。3月,殷宗文先生捐100万元巨资在海州高级中学设立殷氏奖学金,设立殷氏奖学金董事会
2003年12月,学校被评为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
2013年12月12日,学校东校区建设经市发改委批准正式立项(连发改社【2013】597号文)。
2014年1月14日,连云港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将学校东校区建设列为“连云港市2014年十大民生工程”;8月,连云港市规划委员会通过了东校区规划设计方案;10月22日,连云港市规划局颁发《海州高级中学东校区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选字第320701201400009号);11月6日,完成试桩工程;11月25日,公示海州高中东校区规划设计总平面图。
2015年7月16日上午9时28分,学校新校区建设工程正式开工。海州高级中学新校区建设经过前期岩石勘测、场地平整等工程后今天正式进入桩基施工阶段。
学校新校区位于海州开发区,秦东门大街以南、经二路以西、朐凤路以北、通灌南路以东,占地150亩,建筑面积约7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行政楼、文体楼、食堂、宿舍楼及运动场、道路、绿化等配套设施。新校区建设主体为连云港城投集团,预计2016年5底交付使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