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阳太昊陵怎么样-淮阳太昊陵伏羲壁画诗词
本文共计5081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16分47秒,由作者编辑整理创作于2023年09月01日 17点55分29秒。
淮阳太昊陵怎么样?
我县太昊陵虽然是个上香的好地方,但去那游玩尽量挑个人少的日子,因为每每碰到像过年、五一、十一等大假日,大街小巷就会堵得水泄不通,毕竟是个发展中的小县城。每年的阴历二月有个会,转一圈花费也不会多,风景还可以,值得去玩玩,既然是个祭拜重地,那么去那玩就挑个黄道吉日吧!淮阳太昊陵伏羲壁画诗词
喜欢淮阳太昊陵里那些讲述伏羲生平的壁画,特别是上面的诗词,读起来感觉古朴雄浑,可惜当时没记下。求哪位大师能将上面的诗词告诉我啊。我只记得一句:定姓氏制嫁娶。伏羲出世:日精月华,十六有奇。帝生成纪,终代母司。
都于宛丘:率尔东徒,宛丘之虚。水草丰茂,乐而聚居。
结网罟:飞走游蠕,带使我饥。观蛛结网,衣食可余。
养牺牲:鸟兽鱼兮,入我囿兮。星河东矣,衣食足兮。
兴庖厨:天赐我火,去腥臊兮。疗我疾兮,壮我身兮。
定姓氏:交无序兮,弱我子女。方定姓氏,伦理始矣。
制嫁娶:同姓毋婚,俪皮聘之。女有家兮,男亦有室。
画八卦:仰观俯察,象天法地。阴阳既判,蓍龟助之。
刻书契:结绳记事,我心乱矣。二泼象之,书画代之。
作甲历:甲子乙丑,日月驰之。寒暖有序,乐之牧之。
兴礼乐:衣食足之,我心忧之。埙瑟成之,歌且舞之。
造干戈:干戈饰武,攻之伐之。天空地旷,人我骋之。
诸夷归服:率土之内,广服诸夷。王业初造,苍天佑余。
以龙纪官:龙官八方,羲皇驭之。炎黄膜拜,永垂万世。
崩葬于陈:日悬苍天,百九六岁。崩死于陈,默佑无时。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二月二河南淮阳太昊陵庙会,被誉为世界更大,每年游客高达上百万
河南淮阳太昊陵庙会源自于6000多年前,据史书记载,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在这里拉开了华夏文明的序幕。
太昊陵庙会每年自农历二月二日开始,到农历三月三日结束,庙会时间长达一个月之久。
淮阳太昊陵庙会香火旺盛,规模宏大,曾在2008年创下单日游客82万人次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令世界刮目相看。
前段时间,网传太昊陵庙会期间,一个月摊位费拍出27.2万的高价,并且该不是卖什么贵重的东西,卖的是10块钱十个的压缩馍,不得不令人佩服,这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太昊陵庙会的热闹程度。
太昊陵庙会为什么会如此火爆呢?
客源方面: 太昊陵庙会位于河南周口市淮阳地区,这里地处豫东大平原,农业人口众多,成为庙会游客来源的基础。 时间方面: 庙会会期是从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这段时间正是农闲时节,这就为游客提供了充足的参会时间。 传统习俗方面: 在豫东平原生活的人们主要以务农为主,到太昊陵庙会参拜,主要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门票价格: 太昊陵景区平时门票售价40元,庙会期间20元, *** 了广大游客前往。
太昊陵庙会火爆的意义是什么?
之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商贸,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每年庙会期间太昊陵都会在广场上临时搭建上铺,大量商家在此摆摊,极大地拉动了当地经济发展。第二,民俗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是我们不断向前发展的力量源泉。太昊陵庙会对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另外,在庙会期间,还有各种各样极具当地特色的风味小吃,供游客自由选择。其中,压缩馍几乎是所有游客的必选 美食 之一。
如果你逛完庙会还想要带点特产回去的话,一定不要错过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泥泥狗;寓意平安吉祥的——老虎枕;民间刺绣工艺品——老虎香囊。
太昊陵庙会是我国优秀的民俗文化遗产,应该得到大力的弘扬和保护,今年的太昊陵庙会刚刚开始,还没有去过的朋友可以安排上啦!
人在旅途‖游淮阳太昊陵,逛天下之一庙会
快到农历二月二的那几天,婆婆就念叨着要去淮阳人祖庙烧香祈福,叹惜着自己有多少年没有祭拜人祖了。婆婆是个虔诚的烧香拜佛之人,每到初一十五必烧香。我妈没有烧香的习惯,从小我家没有烧香的氛围,我接受这么多年的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一直觉得烧香这样的祈求神灵保佑是虚无缥缈的迷信思想,觉得所有理想的实现、美好的一切都需要自己去奋斗和创造,但随着年龄和世事阅历的增长,心中的界限感在慢慢地松动,开始学着包容。
真正走进太昊陵,走进太昊陵二月二庙会,我才感悟到,来,是正确的。在这里,我感受到一场上古遗风,领略到华夏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在这里,我感受毕昌到一场民俗的盛宴,这盛宴承载着人们对伏羲先祖的崇敬,对宗族血缘的恪守,对生殖繁衍的期许,对平安喜乐的祈愿,携带着大量的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令人惊叹!
01 游太昊陵,感受一场上古遗风
郑州出发,一直向东,高速行进2个小时就到了太昊陵。距离羲皇文化广场一公里的时候,为避免交通拥堵已经禁止车辆驶入。
太昊陵,位于河南周口淮阳。考古学家说:“中国历史,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洛阳,六千年看淮阳。”淮阳,在河南省东部,现在是周口淮阳区,是人类最早的聚居地之一。古称宛丘,是《诗经·陈风》里的那个宛丘,唱出优美陈风乐章的宛丘;又称陈州,是著名的豫剧《包公下陈州》之陈州;淮阳也是古陈国都城所在地,也称陈。
太昊陵,是太昊伏羲氏长眠之地。相传,6500年前,伏羲氏作为“三皇五帝”之首,率部从成纪(今甘肃天水)沿黄河东下,定都宛丘(今河南淮阳),在此建立了人类历史上之一个都城,实现了上古多部族在中原大地之一次大融合。伏羲逝于宛丘后,民众将伏羲“厚衣之薪”即堆柴火化,入土墓葬,伏羲墓诞生、存世。此墓,至少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自卫来陈,陈灵公陪他拜谒伏羲墓。
汉代曾在这里建祠,三国魏陈思王写有著名的《伏羲赞》,唐太宗李世民为太昊陵颁诏禁民刍牧,设守陵户,从宋代开始,太昊陵被皇家列为全国祭祀伏羲专祀地,宋太祖赵匡胤亲颁修陵奉祀诏,祀以太牢,大事建筑;元代全国通祀三皇;后陵墓渐毁坏,元末,宋之前遗物仅留下一块墓碑。
明洪武元年,朱元璋驻跸幸陈,亲临太昊陵祭祀,四年,朱元璋下诏尽数废止各地三皇庙,太昊陵被确定为祭祀伏羲的唯一合法场所,并御制祝文,派遣大臣前来致祭,这种制度为后代帝王所效仿,明至清末,帝王亲祭或遣官致祭达52次之多,祭祀规格非常之高,海内外无出其右。后,明英宗朱祁镇批枯宏准重建了太昊陵,结构与明皇宫相仿。
远望太昊陵,殿宇巍峨,肃穆庄严。在进口处,每个人赠送一炷香。朝祖进香的人们潮水般地涌入。
太昊陵庙以伏羲先天八卦数理兴建,是中国帝王陵庙大规模宫手败扒殿式古建筑群之孤例,分外城、内城、紫禁城三道皇城。
顺着人流,我们来到午朝门前,门上方悬有“太昊陵”、“午朝门”、“开天立极”匾额,气势磅礴。从午朝门进入陵园内,面前是一条青石铺就的主甬道,甬道的两侧龙旗飞舞,据说,太昊陵的主体建筑均贯穿在这条中轴线上,如果从午朝门开始把所有的大门都打开,可以一直看到伏羲的陵墓,这就是“十门照相”。陵园内古柏森森,老砖斑驳古青,碑碣林立,来这里进香的老百姓手里拿着香,埋头只走在中轴线的大路上,很少关注周边的景物。
过玉带河,来到道仪门,道,是道德,道学,伏羲创造的先天八卦是导学之源。仪,是义理、礼仪。想了解博大精深的伏羲文化,必须以一种谦卑的的礼仪着手,才能进入道仪门,这是完成德业的之一步,也提醒参拜的人要整冠束带,文官要下轿,武官要下马,要恭恭敬敬地严肃前行。
穿过到道仪门,来到一座高台前,高台上面写着“滥觞”大字,是先天门。两边一副对联“尽宇宙之妙;通天人之际”。在想滥觞的涵义,滥,江河的源头,殇,动物头上的角做成的酒杯。滥觞,江河的发源处水小,小的仅可浮起一只微小的酒杯,这是说伏羲先天八卦创造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这高台是在高度评价伏羲先天八卦的地位。
过先天门、再过太极门,每一道门都构思精巧,内涵丰富,每一道门上都有历代书法家、圣贤、名士的题字横副对联,无不融合着知识性、趣味性和朴素的原始梦想,反映着古代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对伏羲始祖的崇敬。
来到喧嚣的、气势更为雄伟的统天殿前,殿前聚集的人流更多,殿内日前不让进入,进香的人们争先恐后地虔诚地跪拜在殿前的垫子上磕头跪拜,拜垫不够用,有的中年妇女甚至随便一个地方朝着殿内磕头跪拜,有的念念有词,有的痛哭流涕,有的嚎啕大哭。宫殿东西两侧有一副楹联“炎黄尧舜汤文武周孔老庄无不追踪人文始祖,帝王将相三教九流诸子百家若非羲皇谁敢统天?”。我站在殿外向内看,殿内塑着伏羲像,头生双角,项饰兽牙、蚌壳,手托八卦,肩披树叶,腰缠兽皮,赤脚袒腹,伏羲像东侧侍者为朱襄,号飞龙氏,左手拿龟甲,右手持骨针,作书契;西侧为昊英,号潜龙氏,双手持蓍草,作甲历,两者皆为六职之一。
根据传说和史籍记载,想象着6000年前,伏羲氏“一画开天分阴阳,推演万物定乾坤”,在以陈为中心的黄淮平原上,拉开了华夏文明的序幕。他发明网罟,教百姓渔猎畜牧,开创了原始畜牧业;他自认风姓,教人循规蹈矩;他制嫁娶之礼,使原始生民摆脱了愚味的群婚状态;他发明了最原始的乐器琴瑟,教人礼乐之大化;他以龙纪官,号曰龙师,分理海内;特别是他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观万物,创立八卦,结束了结绳记事,开启了人类的智慧,开创了人类文明的先河。他的一系列的发明创造,犹如永不熄灭的明灯,照亮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伏羲因此成为一个划时代的人物,被后世推崇为“三皇之首”、“人文始祖”,成为中华民族尊崇敬重的人祖、龙祖、中华共祖。
出太始门,经八卦台、陵桓门,就是伏羲的坟陵所在,这里同样挤满了拜谒的香客。伏羲氏的坟墓是一个大土堡,上圆下方,土包下方被方石围拢,看上去,有七八米高的样子,气魄非凡。民间传说中用家乡的土给人祖添坟,可以生儿育女,免除灾祸,所以,前来朝祖的善男信女都要从家乡带了一袋黄土,撒在坟头,久而久之,就有了山丘这么大。陵前有宋代青石碑一通,碑上面的字年代久远,已经依稀难辨。坟墓上长着几棵樟树,在伏羲氏坟前祭祀上香的人用摩肩接踵是不够力度的,人潮一浪一浪地涌向陵前硕大的香炉,香灰已经高出香炉边,炉前地上,香灰也积了一层,烟雾缭绕,空气中飞舞着灰白色黑色的纸屑,如翩翩蝴蝶。很多人,围着伏羲氏的坟转一圈,抓起地上的土给添在坟上。
在伏羲坟陵的后面,是蓍草园,蓍草是神草,是用来占卜算卦用的,伏羲用蓍草创下了先天的八卦。据说全国只有太昊陵、山东曲阜、汤阴羑里城三处可以生长,历代帝王每次派官员替自己朝拜伏羲,返回复命时都需要带回一束蓍草作为信物。
蓍草池边的栏杆上,系满密不透风的红色祈愿条,池边柏树上,也垂着数百条祈愿条。
伏羲陵墓的西侧有两根柏树共生一体,柏树树杈中间又长了一棵檀树,就叫“柏抱檀”树,檀树从柏树树心穿心而过,很多人往柏抱檀的中心扔钱币,祈福。
太昊陵的一草一木,一风一俗,都在彰显着历代中国人对伏羲氏的尊崇,伏羲氏传说中的伟大功绩现在已经有人提出了质疑,因为每一项伟大创制的完成,需要数千年的实践,而在一个寿命很短的先祖那里,也绝不可以一蹴而就,因此,对于伏羲氏,我觉得是一种精神的,形而上的,他给了我们一条文化上的根,他使所有的华夏子孙,都有了一个共同的名称——“龙的传人”,我想对太昊伏羲的崇拜,不仅仅在于庙会期间的跪拜祈祷,更在于民族精神在我们血液里的澎湃流淌。
02 逛庙会,感受一场民俗盛宴。
当时在前往太昊陵的路上,心中有一个疑惑,这参会回来的人,人人手中拎着一袋饼。我从太昊陵出来,走在龙湖前面的羲皇文化广场,才理解了这些人的举动。
伏羲逝后,葬于湖边高地。每逢仲春之月,百姓云集朝祖进香,是为“二月会”。
数千年来,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到三月初三,一个月的时间,全国各地的百姓,都赶来朝祖进香。在2008年以“单日参拜人数最多(约82.5万)的庙会”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太昊陵庙会成为中国规模更大最古老的民间庙会,被称为“天下之一庙会”。太昊陵人祖祭典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千年古庙会有多火爆?非亲眼目睹者,难以置信。
羲皇文化广场全是人从众,人山人海、人声鼎沸。庙会上各种充满民俗特色的小商品琳琅满目,商贩吆喝声,高音喇叭声,各种声音此起彼伏,人间烟火味在这里混合,在人流中弥漫。
人气最旺的就是卖饼的摊位,看商铺上面广告横幅才知道,之前看到的人人手提一袋的饼叫“压缩馍”,在店头上拉着横幅“27万网红打卡店”“97万网红打卡店”的,门前更是人满为患。跟着潮流,买了一袋压缩馍,它是一种圆形的小饼,陕西肉夹馍的饼有点像,外面一层都是蘸上的芝麻粒,吃起来不干不柴,还略许有柔感,入口后,丝丝的甜味非常让人愉悦,甜味和面香融合,形成又甜又香的口感。孩子一口气吃了几个压缩馍。
太昊陵庙会,还有一个淮阳特色——泥泥狗。庙会上的泥泥狗,大小不等,形态各异,有鸟兽虫鱼,奇禽怪兽等各种图案,用泥捏制,全涂黑底,然后用红、黄、绿、白、粉红五色,艳而不俗,每个泥泥狗都有孔可吹,音韵浑厚。据说,赶太昊陵庙会,一是拜祭人祖爷,二是要买“泥泥狗”。民谚说:“老斋公,慢慢走,给把泥泥狗,您老活到九十九”。泥泥狗俗称“灵狗”,“陵狗”,为人祖爷守陵、报警和传播人祖圣德于四方的象征,泥泥狗不仅是一种图腾崇拜的标志,更是远古女娲抟土造人遗风的延续,被海内专家誉之为“真图腾、活化石”。
布老虎具有驱邪避灾的作用,可当枕头,可当玩具,所以,买了两个布老虎回家。
几百年过去了,古柏依旧在,香烟依旧在,变化的只是焚香的人群,但是中华文明经历磨难而生生不息,传承至今,仰仗的正是这种根植于血脉的祖先崇拜,是中华民族凝聚力与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之源。
著名作家邵丽撰文说。
太昊陵,是我们所有人“慎终追远”的所在。
2022年淮阳太昊陵正月十五对外开放吗
2022年淮阳太昊陵正月十五对外开放,正常营业。淮阳太昊陵一般指太昊陵
太昊陵,即“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的陵庙,位于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羲皇故都风景名胜区,毗邻风景秀丽的万亩龙湖,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十八大名陵之一。
太昊陵是纪念中华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的大型陵庙,因太昊伏羲氏位居三皇之首,其陵墓被誉为天下之一陵。太昊伏羲陵占地875亩,规模宏大,肃穆庄严。
太昊陵始建于春秋,增制于盛唐,完善于明清,岁月3000年,历代帝王52次御祭。传说是“人祖”伏羲氏即太昊定都和长眠的地方,历来被称为“天下之一皇朝祖圣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