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攸县是哪个市的的-湖南攸县在那里-
本文共计3230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10分37秒,由作者编辑整理创作于2023年09月01日 18点55分16秒。
湖南攸县是哪个市的的?
攸县为湖南省株洲市辖县,位于湖南省东南部,罗霄山脉中段武功山西端。东邻江西萍乡市、莲花县,西连株洲市渌口区、衡东县;南达茶陵县、安仁县,北接醴陵市。攸县交通便利,境内主要铁路有吉衡铁路、醴茶铁路等,素有“衡之径庭、潭之门户”之称。
湖南攸县竹如山村建立什么年代.
攸县:原名“攸水县”,县境有攸水得名,唐改攸县。 春秋、战国 攸县属楚黔中地。 秦 在湖南设置12个县,其中阴山县,衡山县,桂阳县,攸县属阴山县。 西汉 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长沙国,攸县、容陵均属长沙国,攸县之名之一次出现于史籍。阴山县属桂阳郡。元光六年(前129年),封长沙定王子刘福为容陵侯;元朔四年(前125年)封长沙定王子刘则为攸舆候。 东汉 攸县、容陵均属荆州长沙郡。长沙郡辖攸十一县。建安年间,荆州牧刘表的中郎将黄忠曾与刘磐共守长沙、攸县。攸县、容陵皆属吴,吴将容陵县改为阴山县。 三国 吴太平三年(258),分长沙东部为湘东郡,西部为衡阳郡,阴山改属湘东郡,攸隶湘东。 晋 太康元年(280),破吴,沅湘降,置长沙郡,属荆州,领攸、蒲圻十县。 南朝齐 攸县、阴山均属湘东郡。 梁 (531~555)始迁县治于攸江之上。此为老县治之所在,即今网岭镇罗家坪村。 陈 (558~589)壬申,湘州剌史王琳袭据湘州。辛巳(561)湘州降,罢罗州,改攸县日攸水,隶湘州。 隋 攸水、阴山、茶陵、建宁(今株洲)四县并入湘潭县,属衡山郡。 唐 武德四年(621),废湘潭县,置南云州。攸水县分置为安乐、新兴两县,与阴山县、建宁、茶陵均属南云州,州治设攸水县治,贞观元年(627)废南云州,将攸五县合并为攸县,属衡州衡阳郡。武后圣历元年(698),分出攸县所辖茶陵旧地,复置茶陵县。 攸县湘山公园风景图片五代 后梁 (907~935)、后唐、后晋三代,攸县均属潭州。此时县治由罗家坪迁至洣水北岸。后汉,乾裕元年(948),攸县改属衡州。 宋 至道三年(997),以潭州属荆湖南路,领长沙、攸、醴十一县。 元 攸县以民至万户升为州,称攸州,属天临路。 明 洪武二年(1369),改攸州为攸县,属长沙府。 清 攸县属长沙府 民国 三年(1914)废府设道,攸县属湘江道。民国十一年废道,县直接属省。民国二十七年(1938)省,县之间设“行政督察区”,攸县属湖南省第二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衡阳,后迁耒阳。 民国三十八年(1949)八月十四日凌晨,中国人民 *** 136师解放攸县县城.1983年7月,实行市管县体制,攸县划归株洲市管辖。至此成立攸县。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湖南株洲行政区划史,茶陵攸县走在前,清末株洲方建县
下列图中黑色虚线内为当代株洲市行政区划范围。
上图为公元7年西汉时期。秦朝时的今株洲市地区属长沙郡管辖,当时境内并没有县级行政机构。 到了西汉末年,今株洲市境内存在上图三县,均属长沙国管辖。
茶陵县,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置,即今茶陵县行政建制的起源,因南临茶山得名。此时的县城位于今茶陵县八团乡境内,唐朝时县城迁至今址,延续至今。
攸县,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置,即今攸县行政建制的起源,因北有攸溪得名。此时的县城位于今攸县阴山港村,后几经废置,五代时县城迁至今址,延续至今。
容陵县,西汉置,位于今攸县西南境内。东汉末年被废,未延续下来。
上图为公元160年东汉时期。 和西汉时相比,境内多了醴陵县,四县均属长沙郡管辖。
醴陵县,东汉置,即今醴陵市行政建制的起源。根据《太平寰宇记》记载:“县北有陵,陵上有井,涌泉如醴,因以名县。”此时县城便位于今醴陵城区,延续至今。
上图为公元281年西晋时期。 此时今株洲市境内存在上图五县,分属长沙、衡阳、湘东三郡。
建宁县,东吴时置。县城最初位于今株洲市城区,后迁至渌口区淦田镇。唐朝时废,未延续至今。
PS:某百科上的株洲写着“东汉建安十九年(214年),孙权置建宁县”,笔者直呼内行。湘水划界是215年的事,这时这一带还是刘备的地盘。
湘西县,东吴太平二年(257年)分湘南县置,即今湘潭市区行政建制的起源,以在湘水之西得名。此时县城位于今株洲市西南,隋朝改为衡山县。
上图为公元612年隋朝时期。隋朝灭陈之后,废并了许多小县,于是此时今株洲市境内仅存两县。大体上还是北部属长沙郡(今长沙市前身),南部属衡山郡(今衡阳市前身)。
上图为公元741年唐朝时期。之前在隋朝短暂废并的攸县和茶陵县已复置,于是此时今株洲市境内存在四县,分属两州。
另外在公元749年,上图的八年之后。衡山县改名为湘潭县,移治今湘潭境内。
上图为公元1111年北宋时期。今株洲市境内仅存在三县,两县属潭州,一县属衡州。攸县县城此时也已迁至今址。
上图为公元1330年元朝时期。元至元十九年(1282年),升茶陵县置茶陵州,属湖广行省管辖。虽然攸县和醴陵县也升为州,但是属天临路管辖,和茶陵州不是一个级别。
因此,茶陵州是今株洲市地区之一个本土的二级行政机构。
酃县,南宋嘉定四年(1211年)置,即今炎陵县行政建制的起源。县城同今,1994年改名炎陵县。
上图为公元1582年明朝时期。 今株洲市境内存在三县一州,分属长沙府和衡州府。
元朝时的醴陵州和攸州已降级成县,茶陵州则由直隶州降级成散州,也属长沙府管辖。酃县还是属衡州府管辖。
上图为清朝末期。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置株洲厅,这便是今株洲市区行政建制的起源。
厅是清朝用于新开发地区的一种行政单位,分直隶厅和散厅。直隶厅是省管辖的地级行政单位,散厅则是县级行政单位。株洲厅便是散厅,属长沙府管辖。
上图为公元1914年北洋 *** 时期。此时今株洲市地区大部属湘江道管辖,今炎陵县地区属衡阳道管辖。
上图为公元1958年建国初期。建国后,因工业和交通的原因,株洲市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地市级行政中心。
1951年,析湘潭县东部地置株洲市(县级),1956年升为省辖市(地级),便是图中株洲市的样子。此时其余地区还是分属湘潭专区和郴县专区。
随着1983年,开始实行市管县体制,将攸县、茶陵县、醴陵县、酃县等地划归株洲市管辖,逐渐成今日行政区划。
纵观株洲市地区行政区划史。茶陵县和攸县的 历史 最为悠久,但并没发展成地市级的行政中心。进入现代以来,株洲的发展突飞猛进,逐步成了地级市。
最后再说说炎陵县, 历史 上长期属衡阳地区的管辖。直到三十多年前方归株洲市的管辖,其实醴陵、茶陵、攸县的情况也相差无几。
株洲市下属的这些区县,对株洲能有多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笔者有点怀疑,不知对否。
笔者已完结川、粤、桂、闽、赣各地市行政区划史,关注可查阅更多。
{ 湖南省株洲市攸县皇图岭镇巿上坪村} 哪个快递有到这个地址的?不要邮政
除了中国邮政的快递 没有任何一家快递能到你说的这个地方 其他快递公司最多能到攸县这一级城市湖南省株洲市攸县到福建三明市尤溪县坂面镇多少公里
驾车路线:全程约708.9公里起点:株洲市攸县
1.攸县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西方向出发,行驶30米,右转进入望云东路
2) 沿望云东路行驶770米,直行进入望云东路
3) 沿望云东路行驶190米,在第3个出口,左后方转弯进入攸州大道南路
4) 沿攸州大道南路行驶1.9公里,直行进入G106
5) 沿G106行驶12.7公里,过左侧的背冲,稍向右转上匝道
6) 沿匝道行驶1.4公里,直行进入平汝高速公路
7) 沿平汝高速公路行驶4.4公里,朝上海/茶陵/汝城/炎陵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平汝高速公路
2.沿平汝高速公路行驶890米,直行进入泉南高速公路
3.沿泉南高速公路行驶487.9公里,过吉山大桥,朝三明/龙岩/武平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吉山枢纽
4.沿吉山枢纽行驶980米,过吉山枢纽约190米后,直行进入长深高速公路
5.沿长深高速公路行驶115.5公里,过跃村西大桥,朝尤溪/福州方向,稍向右转进入福银高速公路
6.沿福银高速公路行驶890米,过无仕大桥,直行进入福银高速公路
7.沿福银高速公路行驶32.5公里,过尤溪互通立交2号桥右桥,在尤溪/S304出口,稍向右转上匝道
8.沿匝道行驶600米,过尤溪互通立交2号桥右桥,左前方转弯进入S304
9.沿S304行驶21.0公里,直行进入闽中大道
10.沿闽中大道行驶2.6公里,过闽中大桥约300米后,直行进入解放路
11.尤溪县内驾车方案
1) 沿解放路行驶360米,过右侧的福建省尤溪县地方税务局办公大楼约90米后,直行进入七五东路
2) 沿七五东路行驶360米,过左侧的鑫天宇电器约90米后,直行进入七五西路
3) 沿七五西路行驶1.7公里,直行进入辰熹路
4) 沿辰熹路行驶1.1公里,直行进入城西大道
5) 沿城西大道行驶1.5公里,过七口大桥约100米后,直行进入S206
6) 沿S206行驶5.9公里,直行进入小蒋坑隧道
7) 沿小蒋坑隧道行驶1.3公里,直行进入S206
8) 沿S206行驶10.6公里,直行进入工业路
9) 沿工业路行驶560米,过坂面大桥,左后方转弯
10) 行驶240米,到达终点
终点:福建三明市尤溪县坂面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