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识时务者为俊杰(识时务者为俊杰对吗?)
什么叫识时务者为俊杰
【注 音】shí shí wù zhě wéi jùn jié
【释 义】
比喻认清时代潮流者,方可为英雄豪杰。
【出 处】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襄阳记》:“儒生俗士,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
【用 法】
复句式;作分句;含褒义; 指看清时局。
【示 例】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要工商界朋友们往大处想,不要往小处想,~。”
【典 故】
三国时蜀汉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诸葛亮年幼时父亲就去世,依靠叔父诸葛玄过活。十六岁那年叔父也去世,于是在襄阳城西的隆中置了一点田产,盖了几问屋子,一面耕种,一面读书。 诸葛亮在隆中住了十年。这期间他读了大量经史和诸子百家的 著作,获得了丰富的政治、军事、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他又注意研究 当时的政治形势,逐步形成了一套政治见解。当时,刘备正依附荆州牧刘表。他觉得要成大事,必须有智谋的 人辅佐,因此一直在物色有见识的人才。后来,他听说司马徽在襄阳很有名声,便去拜访他,并问他对当今天下大势的看法。司马徽说:“平庸的书生文士怎么会认清天下大势?能认清天下大势的人才是杰出人物。这里的卧龙和凤雏,才是这样的杰出人物。”
晨读:《资治通鉴》[54]“范睢全身而退”——识时务者为俊杰
【原文】秦昭襄王五十二年丙午。
河东守王稽坐(犯法)与诸侯通(私自相通),弃市(是在人众集聚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以示为大众所弃的刑罚)。应侯日以不怿(怿:音,义,不高兴)。王临朝而叹,应侯请其故(原因)。王曰:“今武安君死,而郑安平、王稽等皆畔(背叛),内无良将而外多敌国,吾是以忧。”应侯惧,不知所出。
[译文]
河东郡守王稽因与诸侯私通而被判斩刑弃市,应侯范睢为此整天闷闷不乐。秦昭王上朝时不住叹气,范睢问他原因,秦昭王道:“现在武安君白起已死,郑安平、王稽等又都背叛,国内缺乏良将,国外却有许多敌国,我是因此而忧虑!”范睢感到恐惧,却又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
【原文】
燕客蔡泽闻之,西入秦,先使人宣言(扬言)于应侯曰:“蔡泽,天下雄辩之士。彼(他,指蔡泽)见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应侯怒,使人召之。蔡泽见应侯,礼又倨(倨傲无礼)。应侯不快,因让之曰:“子宣言欲代我相,请闻其说(让我听听你的高见)。”
[译文]
燕国人蔡泽听说此事后西向入秦,先派人对范睢扬言道:“蔡泽是天下能言善辩之士,一旦他见到秦王,必定会让您感到为难,进而夺取您的位置。”范睢大怒,派人召蔡泽来见。蔡泽进见时傲慢无礼,令范睢大为不快,因而斥责他道:“你扬言要取代我丞相之位,我想听听你的说法。”
【原文】
蔡泽曰:“吁,君何见之晚也(见识太迟了)!夫四时之序(春种、夏耘、秋收、冬藏为之四时之序),成功者去(完成后就该退去)。君独不见夫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文种),何足愿与(结局好吗)?”
应侯谬曰:“何为不可(为什么不好呢)?!此三子者,义之至也,忠之尽也。君子有杀身以成名,死无所恨!”
[译文]
蔡泽道:“唉,您看待问题怎么会这么后知后觉啊!四季按照次序轮转,完成功能后就会被替代。您难道没有看到秦国的商鞅、楚国的吴起、越国的文种的下场吗?您愿意成为像他们这样的人吗?”
范睢假意道:“这有什么不可以呢?这三个人,真可谓是极致的义,绝对的忠。君子如能杀身以成就忠义的美名,则死而无憾。”
【原文】
蔡泽曰:“夫人立功岂不期(希望)于成全(成就功绩、保全自身)邪?身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名成身死),次也;名僇辱而身全者(名辱身全),下也。夫商君、吴起、大夫种,其为人臣尽忠致功,则可愿矣(遂了心愿)。闳夭(音:红腰,西周开国功臣,西伯昌的'四友'之一。)、周公,岂不亦忠且圣乎?!三子之可愿,孰与闳夭、周公哉?”(岂不更好)
应侯曰:“善。”
[译文]
蔡泽道:“人要建功立业,有谁是不盼望能够功成名就、全身而退的呢?功名和身体都能保全,这是上等的愿望;功名可以为后人效法而身体却要死亡,这就次一等了;功名蒙受羞辱而身体得以苟全,这属于最下等。商鞅、吴起、文种,这三位作为臣子竭尽忠义帮助君主建立功名,这是令人仰慕的。但是闳夭、周公,这两位难道不也是既忠且圣吗?从君臣关系来看,那三位固然是令人仰慕,可又如何能比得上闳夭、周公呢?”
范睢道:“有道理。”
【原文】
蔡泽曰:“然则君之主(指的是秦昭襄王)惇厚旧故(笃念旧情),不倍(背弃)功臣,孰与孝公(秦孝公)、楚王(楚悼王)、越王(勾践)?”
曰:“未知何如。”
蔡泽曰:“君之功能孰与三子?”
曰:“不若。”
蔡泽曰:“然则君身不退,患(灾祸)恐甚于三子矣。语曰:‘日中则移,月满则亏。’进退嬴缩,与时变化,圣人之道也。今君之怨已雠而德已报(仇人须贾、魏齐被清除;抱负也实现了,荣华富贵也得到了),意欲至矣而无变计(未雨绸缪,早做打算),窃为君危之。”
应侯遂延以为上客,因荐于王。王召与语,大悦,拜为客卿。应侯因谢病免。王新悦蔡泽计画(谋划),遂以为相国,泽为相数月,免(被免职)。
[译文]
蔡泽道:“那么,您的君主在笃念旧情、不背弃功臣这点上,与秦孝公、楚悼王和越王勾践相比如何?”
范睢道:“我也不知道。”
蔡泽道:“那么您与那三位相比,谁的功绩更大呢?”
范睢道:“我不如他们。”
蔡泽道:“这样的话,如果您还不引退,将来遭遇的祸患恐怕比那三位都还要严重。俗话说:‘太阳升到中天后就要偏移,月亮圆满后就会亏缺。’进退伸缩,随着时势而变化,这就是圣人之道。现在您仇也报了,恩也报了,心愿已经完全达成,却还不做变化的打算,我私下里真为您感到担忧!”
范睢遂将蔡泽奉为上宾,并把他推荐给秦昭王。秦王召见蔡泽,与他交谈,十分喜悦,尊他为客卿。范睢进而以生病为借口辞职,秦昭王正欣赏蔡泽的计策,便任命他为丞相。蔡泽担任宰相几个月后,也被免职。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翻译:儒生俗士,岂识实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
这是《隆中对》里的一句。平庸的书生文士怎么会认清天下大势?能认清天下大势的人才是杰出人物
比喻认清时代潮流者,方可为英雄豪杰。
“识时务者为俊杰”到底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呢,谁可以给我答案?
我觉得应该算是褒义词。因为这说明要与现实相符,不能太过理想化。因时应势而动才是更好的办法。识时务者为俊杰,猜三个数字分别是什么,数字可以重复,解释解释,会采纳,谢谢,字谜
识时务者为俊杰,猜三个数字分别是什么——答案:457。
识时务者为俊杰
【拼音】 shí shí wù zhě wéi jùn jié
【解释】 意思是能认清时代潮流的,是聪明能干的人。认清时代潮流势,才能成为出色的人物。
【出处】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襄阳记》:“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
【举例造句】 语曰:“识时务者为俊杰。”我愿今日的三民主义者记取此语。 ★ *** 《新民主主义论》
【拼音代码】 sswj
【用法】 作宾语、分句;指看清时局
【英文】 whosoever understands the times is a great man
【故事】 三国时期,诸葛亮在隆中潜心攻读大量经史和诸子百家的著作,积累了丰富的政治、军事方面知识,他对当时的政局有独到的见解。襄阳的司马徽认为他是杰出人才,能认清天下大势,就把这个卧龙推荐给在荆州投靠刘牧的刘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