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嫩江县简介(黑龙江省逊距嫩江县多远)
黑龙江省嫩江县简介
嫩江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处于进入大兴安岭地区、通往对外开放口岸黑河市、连接内蒙古东部的重要交通要道汇合处,齐加铁路、齐黑公路、111国道、嫩呼公路穿境而过,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四通八达,是黑龙江省西北部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嫩江总面积1.51万平方公里,位居全省第三位。县辖14个乡镇,驻有中储粮北方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及所辖农场、黑龙江省九三农场管理局及11个国营农场,总人口50万。
嫩江县属中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气候,土地肥沃,林海浩瀚,水草丰富,是农牧业生产的黄金地带。县域内耕地面积1200万亩,是全国著名的麦豆生产基地、“中国大豆之乡”、“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素有“北国粮仓”之美誉;嫩江县地处兴安针阔叶混交植被区与松嫩平原草原植被区的过渡地带,林地700万亩,森林总蓄积2619万立方米;草原320万亩,草原资源居全省第二位。嫩江干流长度404公里,水资源蕴藏总量为24.68亿立方米。高峰国家森林公园共环志鸟类138种16万多只。
嫩江县矿产资源丰富,现已发现铜、金、钼、铁、钨、锌、镍等金属矿产62种,其中铜的储量占全省首位,全国第三;非金属矿产30多种,珍珠岩储量居东北之首,大理石储量居全省之首,被誉为"地质摇篮,矿产之乡"。
黑龙江省逊距嫩江县多远
黑龙江省逊距嫩江县多远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最新数据为准。
驾车路线:全程约317.9公里
起点:逊克县
1.逊克县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东方向出发,沿山湖街行驶150米,右转进入通江路
2) 沿通江路行驶2.1公里,直行进入通江路
2.沿通江路行驶120米,在第1个出口,右前方转弯进入S311
3.沿S311行驶70.9公里,进入交通路
4.沿交通路行驶630米,进入S311
5.沿S311行驶20.1公里,稍向右转进入黑逊路
6.沿黑逊路行驶2.3公里,直行进入S311
7.沿S311行驶11.5公里,左转
8.行驶9.2公里,右转进入X216
9.沿X216行驶1.8公里,直行进入X179
10.沿X179行驶2.9公里,稍向左转进入X178
11.沿X178行驶60米,左转进入S301
12.沿S301行驶170.8公里,直行进入前嫩公路
13.沿前嫩公路行驶21.2公里,过军民路立交桥约280米后,直行进入军民路
14.沿军民路行驶1.7公里,过右侧的百瑞伊莱克斯厨卫集成电器约70米后,左后方转弯进入墨尔根大街
15.嫩江县内驾车方案
1) 沿墨尔根大街行驶340米,右转进入嫩兴路
2) 沿嫩兴路行驶770米,过右侧的四季鲜村约240米后,调头进入嫩兴路
3) 沿嫩兴路行驶69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嫩江县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黑龙江大兴安岭市漠河市位于哪个省哪个市
属于:黑龙江大兴安岭市漠河市北极村
北极村
北极村
漠河市面积18367平方千米。总人口8万人(2004年)。
县人民 *** 驻西林吉镇。邮编:165300。代码:232723。区号:0457。拼音:Mohe Xian。
行政区划
漠河市辖4个镇、1个乡:西林吉镇、图强镇、劲涛镇、兴安镇、北极乡。
历史沿革
漠河县,以境内漠河命名。漠河,古称“木河”、“末河”,因河水黑如墨,又称“墨河”。又因河水曲折旋转若石磨之转动,亦称“磨河”。“墨”、“磨”同音,渐沿用“漠 ”。汉晋属鲜卑,隋唐属室韦,金属上京蒲峪路,元属岭北行省,明属奴尔干都司木河卫,清代属黑龙江副都统辖区,为索伦部游猎之地。晚清,1888年10月(清光绪十四年),清朝 *** 于老沟开办漠河金矿。金矿兴起,“兵民辐辏,商贾繁荣,屹然为边重镇”。1908年8月 5日(清光绪三十四年七月初九日),清廷批准设置漠河直隶厅,驻漠河,列入“缓设名单” 。1909年(清宣统元年),设置漠河总卡官,驻漠河,节制洛古河、讷钦哈达、漠河、乌苏里、巴尔嘎力、额木尔、开库康、安罗卡伦。总卡官于翌年6月7日(清宣统二年五月初一日),“接管地方一切事务”。隶属瑷珲兵备道。中华民国成立后,1914年5月8日,奉令将漠河总卡衙门改设漠河设治局,驻漠河街,隶属黑河道。1917年1月1日,将漠河设治局改为漠河县,为二等县,县署驻漠河街。全县共划分两个行政区,管辖21个村屯。1929年2月,撤销道制,改由黑龙江省直辖。同年4月,由二等县提升为一等县。东北沦陷后,初由黑龙江省管辖,1934年12月改隶黑河省。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隶属黑龙江省。1947年3月,撤销漠河县,并入呼玛县。1948年1月,将斯大辽克以西划给内蒙古自治区管辖,确定洛古河以上之一号航标灯为黑龙江省与内蒙古自治区的分界点。1981年5月14日,国务院批准,设置漠河县,以呼玛县北部的漠河、兴安两个公社和大兴安岭地区所属的阿木尔、图强、古莲3个区为漠河县的行政区域。同年8月16日,正式成立县人民 *** ,驻西林吉镇,归大兴安岭地区管辖。
1992年,漠河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黑龙江上游右岸,大兴安岭山脉北麓,祖国的最北端。东与塔河县接壤,南与呼中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左旗毗连,西与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右旗为邻,北与俄罗斯隔江相望,沿黑龙江国境线长245公里。全县总面积18233平方公里。全县共辖7个乡、镇。1992年末全县总人口8.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3万人;满、蒙古、达斡尔、鄂伦春等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县 *** 驻地西林吉镇。 (以上摘自《黑龙江省志·地名录》)
漠河名称来源于河名。漠河又名墨河,此河发源于内兴安岭,北注入黑龙江,其河水黑如墨色,故名墨河,后演变为漠河。此河现已干枯。
唐虞三代属肃慎地;两汉时为匈奴主部的边界地;三国时期属鲜卑东境地,晋时为豆子国,属鲜卑地;北魏时为乌路候的属地;隋代归属-厥;唐代归属渤海__部;辽代为辽东道的附属地;金代归黄龙府管辖;元代属和林路总管府;明代分属朵颜、东宁、夫余等卫管辖;清为援珲副部统的辖地,后归墨尔根副都统府管辖。光绪年间随着老沟金矿的兴起和发展,使此地逐渐变成者沟金矿对内对外往来的门户,由于此地较为重要,使欲在光绪三十四年(1808年)设置漠河直隶厅,但未能实行.宣统元年(1909年)设立漠河总长,同时在黑龙江沿岸即漠河领域内设国境监视所六处,均也漠河总长管辖;民国元年(1912年)于巴尔虎设监视所十处,也归漠河总长管辖。民国三年(1914年)漠河监视所与珠尔干监视所管辖地域合并,设置漠河没治局,隶属于黑龙往省黑河道.民国六年(1911年)漠河设治局改为漠河县.伪满洲国初期本县隶属于黑龙江省为丙类县,康德元年(1934年)伪满洲国改行帝制,实行地方行政机构改革,将东北划分为十四省,本县划归新设的黑河省管辖。康德六年(1939年)六月又将兴安北省的北部划归本县管辖.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东北光复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五日公东北新省区方案,改东北为九省,将伪北安,黑河两省合并为黑龙江省,漠河县划底黑龙江省管辖。后漠河县撤销,并入呼玛县。一九八一年五月十四日又由呼玛县的部分行政区域析置恢复漠河县。
1981年5月14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漠河县,以阿木尔、图强、古莲3区,呼玛县的漠河、兴安2公社为其行政区域,驻地西林吉。8月16日正式设立。
1981年,国务院批准恢复漠河县,在古莲区的基础上组建漠河县 *** ,撤销阿木尔、图强两区,其行政区管辖原阿木尔、图强、古莲和待开发的无人区富克山4个区。辖西林吉(原属古莲区)、图强(原属图强区),劲涛(原属阿木尔区原名阿木尔镇)3个镇和漠河、兴安(原名额木尔)2个公社。马伦、开库康公社划归塔河县。
1984年公社又改为乡。至1990年底全县行政区划管辖为西林吉镇(县城,设一个桥北街道办事处,13个居民委员会,7个自然屯);图强镇(下设育英一个街道办事处,10个居民委员会);劲涛镇(下设长缨一个办事处,13个居民委员会);漠河乡(下设3个村民委员会;3个自然屯);兴安乡(下设5个村民委员会,5个自然屯)。
2000年,漠河县辖6个镇(西林吉、劲涛、图强、长缨、育英、兴安)、1个乡(漠河)。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80982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西林吉镇 37209 图强镇 16190 劲涛镇 15434 育英镇 3234 长缨镇 4217 兴安镇 1853 漠河乡 2845
漠河县辖4个镇、1个乡:西林吉镇、图强镇、劲涛镇、兴安镇、漠河乡。
漠河县辖4个镇、1个乡,4个居委会、7个村委会:西林吉镇、图强镇、劲涛镇、兴安镇,漠河乡。在体制上漠河县与西林吉林业局政企合一。境内有西林吉林业局、图强林业局、阿木尔林业局3个中直林业企业,及古莲河煤矿和漠河发电厂2个大型企业。
2005年9月30日,黑龙江省人民 *** 批准:漠河县漠河乡更名为北极乡。(黑民区[2005]113号)
【区域变迁】
一、清末时期境域
1909年(宣统元年),始置总卡衙门,衙署驻于漠河。总卡衙门负责漠河一代地方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税收、民事和涉外事务等职责。据瑷珲副都统姚福升于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勘定,漠河总卡所辖8处卡伦,为设治基础。西到洛古河卡伦以上8千米的额尔纳河口,下至呼玛尔总卡所属依西肯卡伦分界,东西长约350余千米。南以伊勒阿林山(金伊勒呼里山)山脊线与嫩江县分界;北到黑龙江中游与俄罗斯国隔江相望,南北宽220千米。辖区总面积15.8万方里,合3.95万平方千米。
二、民国时期境域
据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存(民国元年7月4日)《黑河道及沿边各署局、卡暂行办事权限》载:漠河总卡在民国之初区域无变,“呼玛厅改设治局,现辖区域,暂依拟设呼玛、漠河两厅属境为界,呼玛内之呼玛尔河总卡官,因呼玛现设治即行裁撤。”“唯漠河总卡(官)距呼玛甚远,暂仍设立,并管所辖各分卡,仍归呼玛设治局节制。”1912年(民国二年)冬,因呼伦贝尔-,珠尔干河总卡官赵春芳组织汉军二营,占据吉拉林,与叛蒙拼死抵抗。呼伦-后,唯珠尔干河总卡辖地不服叛乱。之后,黑龙江督军命令赵春芳率兵退守漠河,并决定将珠尔干河总卡并入漠河总卡。
1914年(民国三年)初,珠尔干河总卡辖地与漠河总卡辖地完全合并后,于同年5月间成立漠河设治局,其辖境范围包括珠尔干河总卡并入辖地6.2万方里,合1.55万平方千米。辖境四至:东部以安罗卡辖界与呼玛的依西肯卡辖界接壤,西部经额尔古纳河与俄罗斯的后贝加尔州为界,东西长435千米,南至伊勒呼里阿林山与嫩江县毗邻,北至黑龙江主航道水中流与俄罗斯国的阿穆尔州以水为界,南北宽约375千米。据1914年(民国三年),黑河道尹调查,漠河设治局辖境总面积为22万方里,合5.5万平方千米,相当于今天漠河县总面积的3倍多。
1917年(民国六年)1月26日,漠河县成立,县辖区域与设治局区域相同,又据1928年(民国十七年)漠河县公署内务调查统计,漠河县总面积为30.36万方里,合7.59万平方千米。1929年(民国18年)欧浦设治建县。将漠河东北部划规欧浦县,漠河区域变化为:东至马伦与欧浦、呼玛县接壤,西至额尔古纳河,与苏联后贝尔加州为界,东西宽345千米;南至伊勒呼里山,与嫩江县和以牛耳河与呼伦贝尔的一部分为界,北至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与俄国阿穆尔州为界,南北宽375千米。
三、伪满时期境域
1934年(伪康德元年)漠河沦陷为日本殖民主义统治,伪漠河县管辖范围仍沿袭民国时期的区域。同年,伪满洲国中央改行帝制,实行地方行政机构改革。将东北三省划为14省管辖,漠河县隶属伪黑河省。据伪黑河省总务厅于1935年(伪康德二年)10月调查,漠河县总面积为433150平方米,和32638.7平方千米。
1939年(伪康六年)6月,又将兴安北省北部划归漠河县管辖。其四至:东与欧浦、呼玛两县接壤,南与兴安北省交界,西南、西部与室韦、奇乾两县毗邻,西北和北部隔水与苏联赤塔、阿木尔两洲相望。
四、解放时期境域
1947年3月,漠河县解放。人民 *** 某部三旅领导漠河人民成立民主 *** ,接管全县。同年6月,黑河专署专员许烈到漠河视察,并率领章文坦、谢宝斋2人带工作队正式接收漠河,成立“建联会”,一切权力归建联会。
1948年1月,因西部斯大辽克相距漠河太远,交通困难,不便领导,黑河专署派建联会主任谢宝斋到内蒙古协商化界,将斯大辽克以西划给内蒙古管辖,划定洛古河以上之一号航标灯为内蒙和黑龙江省的分界点,同时成为漠河西部的分界线。
五、现行境域
1981年5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塔河、漠河两县,其辖区域东以塔河县为邻,西与内蒙古的额尔古纳旗为界,南和内蒙古额尔古纳左旗、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之一部接壤,北隔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与苏联赤塔、阿木尔两洲相望。上至额尔古纳河口,下至谢尼康河口,沿黑龙江边界线长245千米,南北宽150千米,总面积18233平方千米,占大兴安岭地区总面积的21.6%,占全省总面积的3.9%,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4.7人。面积是黑龙江省更大的县份,人口密度是全省更低的县份之一。
【区划沿革】
一、清末区划
1909年(宣统元年)置漠河县总卡,实行卡伦制管理,分辖洛古河、讷钦哈达、漠河、乌苏里、巴尔嘎力、额木尔、开库康、安罗8卡。此外,有 连 一个镇,驻有国税征收局,新立屯一个乡,驻有乡警所。
二、民国区划
1912年(民国元年),原呼伦贝尔管辖的珠尔干河总卡并入漠河总卡,同时将其所辖11卡划入漠河总卡管辖,同年,中华人民国 *** 内务部颁发《地方自治务例》,行政区划实行区制,因当时政令不一,总卡管辖区域仍沿用旧时卡伦制,全境共设1街1镇1乡,19个卡伦。即:漠河街、温河卡、漠河卡、讷钦哈达卡、毕拉尔卡、连镇、开库康卡、莫里勒克卡、额勒和哈达卡、珠尔干河卡、新立屯乡、乌苏里卡、牛耳河卡、长甸卡、奇乾卡、安罗卡、洛古河卡、永安卡、伊木河卡、额木尔卡、巴尔嘎力卡、温河卡、巴尔嘎力卡、奇雅河卡。
1914年(民国三年),裁撤漠河总卡衙门,置漠河设治局。其行政区划沿用总卡旧制。
1917年(民国六年),改设治局为县,始置区,全县共设两个行政区,辖21个村屯(卡伦屯)。之一区:南起吉拉林河北至额勒和哈达,共辖11个卡伦屯。第二区:西起额尔古纳河口,东至依西肯东界,共辖9个卡伦屯,另有连 1个镇。
1922年(民国11年),全县划为一街、一镇、一乡。街、镇、乡按区段管辖所属卡伦屯。漠河街,街内按警察配置划分3个区,3个甲,60牌。连 镇,设2个区,未设甲,25个牌。新立屯乡,设1个区,未设甲,25个牌。
1925年(民国14年),全县划为3个行政区。漠河为之一区,辖漠河街,洛古河、讷钦哈达2个卡伦屯。连 为第二区,辖连镇,乌苏里、巴嘎力2个卡伦屯。新立屯为第三区,辖新立屯乡,阿木尔、开库康、安罗3个卡伦屯。
1928年(民国17年),取消区制。全县划为1城,1镇,1乡。即县城(辖漠河,讷钦哈达、洛古河);连 镇(辖连 、乌苏里、巴尔嘎力、额木尔)。1930年(民国19年),全县划分为1个镇、4个闾,18个村。
三、伪满区划
1934年(伪康德元年),伪漠河县成立后,沿用民国行政区划。
1936年(伪康德3年),伪满 *** 实行保甲制。全县共设4个保,40个甲,400个牌,辖4000户(独身按一户计算)。县城内设2个保,连 镇设1个保,新立屯设1个保。保,设保董1人;甲,设甲长1人;牌,设牌长1人。
1944年(伪康德11年),全县改保甲制为街村制。全县划为漠河、连 2个街,洛古河、漠河上村、乌苏里、额木尔4个村。洛古河村(辖西口子、斯大了克、洛古河3个自然屯)、漠河上村(辖讷钦哈达、漠河上村2个自然屯)、乌苏里村(辖永合站、乌苏里、巴尔嘎力3个自然屯)、额木尔村(辖新立屯、额木尔、开库康、马伦4个自然屯)。
四、解放后至1976年
1947年,漠河县解放后,撤消县治,划为呼玛县第五行政区,区辖漠河、额木尔、马伦、开库康4个乡。
1956年,撤区实行乡村制,设漠河、额木尔、马伦、开库康4个乡。乡下设村,共6个村。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实行乡村合一制,改乡为人民公社,即漠河、额木尔、马伦、开库康4个人民公社,公社下设生产大队,共12个生产大队。
1970年在原漠河县境内设立古莲、阿木尔两个区(县级),区设公社。
1976年将阿木区辖图强公社划出,设立图强区(县级),三个区均为政企合一制。
2021年4月,漠河市上榜2021中国最美乡村百佳县市榜第32名。
2021年1月,中央文明办确定2021—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单,漠河市上榜。
2020年11月,水利部公布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漠河市上榜。
2020年11月,2020中国最美县域榜单发布,漠河市榜上有名。
2020年10月,生态环境部授予漠河市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
2020年3月,漠河市入选之一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名单。
2016年2月,漠河市上榜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黑龙江省鑫元丰农业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怎么样?
黑龙江省鑫元丰农业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是2007-11-28在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县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县嫩江镇共建路铁东街五委二组。
黑龙江省鑫元丰农业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23112166901253X4,企业法人王建国,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黑龙江省鑫元丰农业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农业机械制造销售、粮食机械制造销售。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优秀。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黑龙江省鑫元丰农业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黑龙江省农垦九三管理局的历史沿革
黑龙江省农垦九三管理局始建于1949年3月。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为纪念抗战胜利,故得名“九三”。九三管理局先后隶属于东北行政委员会、 *** 中央东北局、农垦部、嫩江地委、黑龙江农垦厅、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黑龙江省农垦总局。
国营九三机械农场的创建:
1949年4月,齐齐哈尔市荣军学校政治部主任郝光浓(革命残废军人)挑选自愿参加、思想进步的26名荣军(革命残废军人),前往镇赉县东屏区试办荣军农场。隶属黑龙江省民政厅荣军管理处。同年10月,根据荣军工作委员会关于组织荣军扩大生产和发展机械农场的决定精神,经省民政厅荣管处批准,将东屏农场交当地 *** 经营,人员迁至土地条件较好的嫩江县伊拉哈区向阳堡东沟,由财政拨款重建机械农场,场部设在马家窝棚(今奶牛一场)。因农场西靠伊拉哈站,易名为“黑龙江省伊拉哈荣军农场”,同年12月20日举行建场典礼。
1949年3月至12月,在嫩江县境内相继创建了鹤山、八一五、伊拉哈荣军三个国营农场,1953年2月1日三场最后合并,定名为国营九三荣军机械农场。下设5个作业区,20个生产队。
1956年,改称九三荣军农场。1956年5月,建立了国营大西江和红五月两个农场。
黑龙江省嫩江县九三人民公社时期:
黑龙江省农垦厅九三农垦局: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时期:
1968年6月18日, *** 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中央文革小组共同发出《关于建立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指示》。9月21日,在黑龙江省农垦厅九三农垦局的基础上,成立兵团五师,下辖14个团和一个独立营。
九三国营农场管理局成立:
1976年3月24日,兵团五师撤销,黑龙江省九三国营农场管理局成立,原兵团的各团改称国营农场。九三国营农场管理局下辖13个国营农场牧场。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九三分局:
20世纪九十年代,改为此名。
黑龙江省农垦九三管理局:
2011年1月1日起,根据新施行的《黑龙江省垦区条例》,改为现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