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陵兵马俑》 概括课文(有秦兵马俑的课文吗?)
《秦陵兵马俑》 概括课文
急啊!!!!17、秦陵兵马俑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 *** ,理解并积累词语:举世无双,绝无仅有,鸟瞰等。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小节写兵马俑规模宏大的句子,读出自己的感受。
3、通过研读第二节,知道作者采用列数字的方式写出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通
过品读4-9节,体味作者通过举例子,抓住装束、武器、神态的不同写出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通过品读第十节,体味作者通过神态动作描写加上联想的方式,写出了兵马俑的神态各异,是艺术珍品,并能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想象说话。
4、能够利用板书有条理地简要复述课文。感受到华夏文明的辉煌灿烂,激发学
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研读第二节,知道作者采用列数字的方式写出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通过品读4-9节,体味作者通过举例子,抓住装束、武器、神态的不同写出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通过品读第十节,体味作者通过神态动作描写加上联想的方式,写出了兵马俑的神态各异,是艺术珍品,并能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想象说话。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理解题意:
1、同学们,看!(媒体:图片)1974年春天,在西安临潼,当人们掘开那厚厚的黄土,一支沉睡了千年的军队醒来,震撼了整个世界。这就是……(指名读课题) “陵”字在这里要读准它的后鼻音。
2、和着鼓声,我请一位同学大声地读一下课题。
3、瞧,士兵们多得数也数不清,来,我们齐读课题,读出它的磅礴气势。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构:
1、秦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之一位皇帝——秦始皇陵墓中陪葬的陶制人像。它们成千上万,组成了一个神奇的地下军阵,现在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笔墨走进那千年传奇!自由朗读课文、找到概括介绍秦陵兵马俑的小节。
2、随机交流:
(出示:秦陵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1)在这句话中有两个词说明了秦岭兵马俑的地位,你能找到他们吗?
交流(板书:举世无双、享誉世界)
2)谁能为“享誉世界”来找找近义词?(指名回答:举世闻名、闻名遐迩……)
(出示: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1)谁能学着样子也来找找写出了兵马俑特点的词语?
交流(板书: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课文中写兵马俑规模宏大的小节是……(第二节)写它们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是在……(第四至十节)因此这句话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出示:秦陵兵马俑,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1)这句话中与“举世无双”对应的词语是……(指名回答)(板书:绝无仅有)
2)这里绝无仅有的是……(引生说: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板书:惟妙惟肖)
3、引读3节、理清结构:
你们瞧,作者在一开始就总地介绍了举世无双的秦陵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接着作者具体的告诉我们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最后他不禁感叹道……(惟妙惟肖的模拟军阵的排列,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三、研读第二节,体味作者通过列数字的方式写出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1、马俑的规模究竟如何宏大?作者又是怎样描写的呢?自由读读第2节,试着用你们的朗读来表现。
2、(出示: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50多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7000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更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让我们配合着来读一读。(生读数字)
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50多个篮球场那么大),这相当于是我们300个教室面积的和。坑内有兵马俑近……(7000个),这可要比我校学生的8倍还要多。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更大,东西长……(230米),这相当于我们9个教室的长度,南北宽……(62米),这相当于我们相邻2个教室长度,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
3、你看作者在这里先总的介绍了秦陵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然后通过罗列出了一组数字来具体加以介绍。(板书:列数据)(闪烁数字)其中,这组数字写出了秦陵兵马俑……(指名回答:面积大);(闪烁数字)这组数字则写出了秦陵兵马俑……(指名回答:数量多),难怪文中说它……(引生说:规模宏大)
4、下面让我们再来一起读读,相信这回你们在理解了数字在这里的用处后,一定能把秦陵兵马俑宏大的规模表现出来的。
5、(出示:数字)下面请你试着不看书,借助这些数据来介绍好秦岭兵马俑的宏大规模。
6、引读:
(出示:一号坑上面,现在已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 *** 工艺所折服。站在高处鸟瞰 ,坑里的兵俑、马俑相间,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一号坑上面,现在已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因此当我们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 *** 工艺所折服)。
在这句话中还有一个词也能表现其规模宏大,你发现了吗?(恢弘气势)
(出示:图片)下面,就让我们站在高处领略它的恢弘气势。看,一行又一行,一列又一列,形成了一个个巨大的长方形巨阵。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俑、马俑相间,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
四、研读4—10节,体味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过渡:是呀,就让我们走近些,再近些,去亲眼目睹那些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惟妙惟肖的兵马俑。
(一)读文划出俑的名称,体会类型众多:
1、课文介绍了哪些俑?边读4—9小节边圈出俑的名称。
2、交流(出示: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车兵俑、弓弩手、马俑)
3、师引读总结:
规模宏大的兵马俑还真是类型众多啊!有……
(二)研读4—5节,初步体味个性鲜明:
1、(出示:图片)结合课文内容,你猜猜屏幕上所出示的哪个是将军俑,哪个是武士俑?你的依据是什么?
2、交流:(随机出示)
1)将军俑:
①(出示:将军俑身材魁梧,头戴金冠,身披铠甲,手持宝剑,昂首挺胸,站在队伍前列,像是在指挥身后的军吏和士兵行进。)
确实将军俑身材……(魁梧),头戴……(金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站在……(队伍前列)。想请男同学站起来,扮演一下大将军,边和我一起做做动作边读一读,体验一下成为大将军的感受。
②这里作者抓住了将军俑的身材、装束、动作和神情,写出了他的惟妙惟肖。你看,那神态自若的样子,使人一看就知道是……(出示:那神态自若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久经沙场、肩负重任的高级将领。)
③你们看作者先写了将军俑的身材,再写了他的装束,接着写他的动作,最后写将军俑的神态。这样的表达方式,让我们具体地感受到了他们的惟妙惟肖。来每个想当将军的人都站起来读一读。
*评价:从你们的朗读中一个个坚毅威武的将军形象展现在了我的眼前。
2)武士俑:
①武士俑给你什么感觉?(铠甲明显)
②(出示:武士俑高1.8米左右,体格健壮,体态匀称。身上穿着战袍,套着铠甲,脚上蹬着前端向上翘起的战靴,头发一律挽成了偏向左侧的发髻。它们有的握着铜戈,有的擎着利剑,有的拿着盾牌…)他们的装束和将军俑不同。他们穿着身上……,脚上……头发……它们有的……有的……有的……
③(出示:武士俑高1.8米左右,体格健壮,体态匀称。)武士俑的身高1.8米左右,这还只是他们的平均身高,更高的近2米。不仅如此,他们体格健壮,体态匀称。
④指名上台比划身高、做动作:
他们有的握着铜戈。还有谁想握一握铜戈。(瞧,这位武士更威武。)
有的擎着利剑。谁来?(不错,擎就是举的意思。)
有的拿着盾牌。(你来,随时准备出战。)
武士们虽然动作各异,但神态却一致:……(出示:个个目光炯炯,双唇紧
闭,神态严峻,好像一场大战就在眼前。)
4、生再次齐读两小节,将军俑起立读。要读出神态自若和神态严峻的语气来。
(三)研读6—9节,进一步体味个性鲜明:
1、指名读6—9节,要把车兵俑、弓弩手和马俑不同的武器和装束读清楚。
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尊俑,用心读,认真记,等一下看着图片来介绍。
3、(出示:“骑兵俑、车兵俑、弓弩手、马俑”的图片)请学生介绍图片上的兵马俑。
(四)研读第10节,体味神态各异,是艺术珍品:
1、引读写神态的句子,进一步体会神态各异:
1)引读写神态的语句:(出示:
有的颔首低垂,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手;
有的眼如铜铃,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作殊死拼搏;
有的紧握双拳,勇武干练,好像随时准备出征;
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
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神态各异。通过外貌和动作,让我们一眼就认出了这些兵马俑。这些兵马俑没有一件是一样的,可谓是绝无仅有,独一无二,不信,你看,他们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真是神态各异。作者在这里展开了丰富合理的想像,仿佛把他们一个个都写活了。(板书:想像)
2、引读最后一句话:(出示:走近它们的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
走近它们的身旁,……兵马俑本身没有生命,但是古代劳动人民精湛的技艺却令它充满了生机。
3、总结引出:
它们真不愧是个性鲜明的艺术珍品。
四、总结全文:
1、引读评价:
让我们再次伫立秦俑坑前,来看看这支蓄势待发的秦国大军吧!(媒体)迄今为止,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已接待游客5000多万,在这些参观者中还有100多个国家的元首,(出示:政要评价)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曾说……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这样评价……这真是我们该为之骄傲的……(出示:秦陵兵马俑)
2、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举世无双的……(出示:秦陵兵马俑)
板书:
举世无双 享誉世界 规模宏大
(列数据)
秦陵兵马俑
惟妙惟肖 绝无仅有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想像)
有秦兵马俑的课文吗?
有的 是一篇小学课文。~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它出土于西安以东30千米的临潼。
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50多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更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一号坑上面,现在已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 *** 工艺所折服。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俑、马俑相间,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形象鲜明。
将军俑身材魁梧,头戴金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站在队伍前列,像是在指挥身后的军吏和士兵行进。那神态自若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久经沙场、肩负重任的高级将领。
武士俑高1.8米左右,体格健壮,体态匀称。身上穿着战袍,套着铠甲,脚上蹬着前端向上翘起的战靴,头发大多挽成了偏向右侧的发髻。它们有的握着铜戈,有的擎着利剑,有的拿着盾牌。个个目光炯炯,双唇紧闭,神态严峻,好像一场大战就在眼前。
骑兵俑上身着短甲,下身着紧口裤,足蹬长筒马靴,右手执缰绳,左手持弓箭,随时准备上马冲杀。
车兵俑则分为驭手和军士,驭手居中而立,驾驭着战车,军士分列在战车两侧,保护着驭手。
弓弩手个个张弓搭箭,两眼盯着前方,或立,或跪,随时准备将利箭射出去。
马俑与真马一般大小,一匹匹形体健壮,肌肉丰满。那跃跃欲试的样子,好像一声令下,就会撒开四蹄,腾空而起,踏上征程。
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观察,它们神态各异:有的微微颔首,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手;有的眼如铜铃,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勇武干练,好像随时准备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走近它们的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
秦兵马俑,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希望能够帮到你。~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为什么秦始皇用那么多兵马俑为自己陪葬
为什么秦始皇死了还用那么多兵马俑为自己陪葬如果说秦始皇帝陵的布局是模拟当年秦王朝的政治中心、首都咸阳的形制而建造的话,那么兵马俑坑则象征着秦陵的地下王国的军队,即一支冥军!
秦始皇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的兵马俑来陪葬呢?
有人认为,秦始皇陵实质上是按古代礼制“事死如事生”的要求特意设计的。因为秦始皇即位后,用了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进行统一全国的战争。当时他率领千军万马南征北战,从而并吞了六国,统一了天下。为了显示他生前的功绩,以军队的形式来陪葬似乎是一种必然。
大多数的学者认为秦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反映的是秦始皇生前的军事情况,但在具体问题上观点又不一致。
之一种观点认为,秦俑坑出土的这支秦代军队的大型群雕,是秦始皇创建和加强中央集权的象征;秦俑坑大批兵马俑的军事阵容,正是秦始皇统治下强大的军事实力的形象记录。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它是秦始皇东巡卫队的象征。
第二种观点认为,秦兵马俑坑象征着驻在京城外的军队,可称之为宿卫军。以战车、步兵相间排列的一号兵马俑军阵为右军,以战车和骑兵为主的二号兵马俑坑为左军,未建成的废弃坑当为四号坑,即拟议中的中军,三号兵马俑坑是统帅右、左、中三军的幕府。俑坑本身象征着屯兵的壁垒。三军拱卫京师,是秦始皇希图加强中央集权维护一统江山的反映。
第三种观点认为,秦始皇陵兵马俑军阵乃一项未竟工程,全部建成应有50000兵马俑。这个庞大的军阵按前、后、左、右、中配置兵力,实为秦代“乘之”所演习的八种阵法申最基本的阵法方阵。方阵阵法的特点之一是“薄中而厚方”,中军兵精而少,接敌的外围四队兵力较多。秦俑军阵正是按照“薄中而厚方”的方阵法来配置兵力的。
第四种观点认为,兵马俑三坑,不是象征左、中、右三军,而是反映秦代中央军的三个组成部分。三号坑绝非人们通常说的指挥部,它应该是象征郎中令统领的宫廷侍卫郎卫;一号坑是反映卫尉统辖的宫城卫士,或称之为南军;二号坑是反映中尉统领的京师屯戍兵,可称之为北军。
对于三号坑,有人认为是军伍社宗,是用来进行军祭的,是作为在军祭祖的对象的社主和迁主以及安置社祖二主的地方。
对于二号坑,有人提出是四兽阵,即弯兵阵为朱鸟阵,战车、步兵、骑兵混合阵为玄武阵,骑兵战车组成的阵为青龙阵,战车阵为白虎阵。
有的学者认为,兵马俑军阵为《尉缓子》所云的“常阵”;有的学者认为,兵马俑军阵就是为始皇帝送葬的俑群。
究竟建造兵马俑军阵是出于何种目的,一时还无法确证,但从目前对秦代的军制研究成果来看,第二、三种观点更具有说服力。
零五网五下语文练习与测试秦兵马俑答案
基础练习一.看拼音,写词语。
拱形 官吏 模拟 折服
队伍 战靴 铜戈 跪拜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
全部选第二个
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其中的两个词语造句。
惟妙惟肖 绝无仅有 南辕北辙(南征北战)
若有所思 昂首挺胸 举世无双
跃跃欲试 扶老携幼 神态各异
李将军经过多年的南征北战,立下了举世无双的功勋。
四.在括号里填上与画线词语相近的词。
1.精致
2.佩服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课文从(规模)和(类型 )这两个方面介绍了兵马俑。从文中的过渡句(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形象鲜明)就可以知道。
2.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观察,它们神态各异:有的微微颔首,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手;有的眼如铜铃(本答案来自零五网),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勇武干练,好像随时准备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
精美 所想
有的翘首盼望,眉宇紧锁,好像在思念亲人,好像希望早日回到家乡。
注:上句是零五网编辑的拙劣之作,望同学们发挥想象,写出更加精彩的语句。
发展练习
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悲欢离合 春夏秋冬 不辞而别 不劳而获
2.大 多 精 美
3.希拉克
4.我国是历史悠久的大国,我们应该为我国有秦兵马俑这样的历史遗产而骄傲。
二.读一读。
窄 深 长 灵活 的特点。
想象秦兵马俑的神态和气势再谈谈读后的感受300字左右
[人教版课标本第七册课文]带着登长城和游颐和园的美好印象,我们前往西安。那里有震撼人心的秦兵马俑,那是一支“威武之师”。认真默读课文,想象兵马俑的神态和气势,再谈谈读后的感受。
19 * 秦兵马俑
秦兵马俑在我国西安的临潼出土,它举世无双,是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更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有六千多个。一号坑上面,现在已经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走进大厅,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马俑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将军俑身材魁梧,头戴鹖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那神态自若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久经沙场,重任在肩。
武士俑平均身高约1.8米,体格健壮,体形匀称。它们身穿战袍,披挂铠甲,脚登前端向上翘起的战靴,手持兵器,整装待发。
骑兵俑上身着短甲,下身着紧口裤,足登长靴,右手执缰绳,左手持弓箭,好像随时准备上马冲杀。
马俑与真马一般大小,一匹匹形体健壮,肌肉丰满。那跃跃欲试的样子,好像一声令下,就会撒开四蹄,腾空而起,踏上征程。
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神态各异:有的颔首低眉,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手;有的目光炯炯,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好像在听候号角,待命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走近它们的身旁,似乎能感受到轻微的呼吸声。
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它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