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过不惑之年什么意思(不惑之年是什么意思 不惑之年的意思)
已过不惑之年什么意思
不惑之年是什么意思 不惑之年的意思
不惑之年是一个形容年龄的汉语成语,是说一个人到了40岁之后,经历了很多的事情,也想通了很多的事情,便不会再像年轻时那样困惑了。不惑即遇到事情能够明辨不疑,不惑要求人对仁义礼有着完全的了解,然后才能做到不惑。孔子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40岁的人有着非常丰厚的阅历,也有越来越宽广的胸怀。人至不惑之年,一切想要从头来过,已经不可能,这个年纪的人只能够朝着目标疯狂的行进,只希望自己能够早日实现自己的目标,让自己的人生过得越来越好。
花甲之年是60岁,由于古人在谈话交际之时,大多不用数字来称呼,所以把60岁用相关的词语来代替,例如弱冠、而立、不惑、知命、古稀等等,也都是用来表述年龄的称呼。
知命之年是对人50岁另一种称呼,古代人谈话交际常常用到。到了50岁,古人认为大部分人对于学术或事物看得比较通透,懂得天命。另外,知命之年的人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才能向称呼迈进,不要抽烟喝酒,少劳累,少生气。
弱冠之年指的是二十岁,弱冠一词出自于古代的成人礼,他们把男性的二十岁当作为成年,在进行性成人礼之时,会盘头发,带好帽子,进行加冠,成年礼也被称之为弱冠礼。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襁褓、孩提、弱冠、豆蔻之年、知天命、花甲、不惑之年、而立之年分别是几岁?
1、襁褓:古代泛指1岁以下幼童,现在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2、孩提:2~3岁的儿童,幼儿时期。
3、弱冠:男子20岁称弱冠。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注意不能用于女子)。在《礼记·曲礼上》记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举行冠礼,并赐以字。
4、豆蔻之年:是专门用来特指女子的13岁。
5、而立之年:指一个人到了30岁。
6、不惑之年:指人到中年(这里中年指40岁)。
7、知天命:形容人到了50岁的大雅的叙述 *** 。
8、花甲:指60岁,是对60多岁人的雅称。
长成成人,就是走向成熟,摆脱稚嫩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自身不断变得成熟的一个变化过程。
表示年龄的词语,如:不惑之年(40岁)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没有专门的90,只是八十九十合叫耄耋(mao die)
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中国文化中的“不惑之年”是指()。
中国文化中的“不惑之年”是指()。
A. 青年晚期
B. 成年早期
C. 成年中期
D. 成年晚期
C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