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雅颂赋比兴分别什么意思
风雅颂赋比兴分别什么意思
风雅颂赋比兴分别什么意思介绍如下:
风雅颂赋比兴分别指什么 风雅颂赋比兴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1、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2、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3、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4、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我们常用的排比修辞 *** 。
5、比:比喻。相当于我们常用的比喻修辞 *** 。
6、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相当于我们常用的象征修辞 *** 。兴就是以情寓于象中,此象乃是意象也,故兴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勾阑院中风雅颂,怀清台下文比拼。
这是一句古诗中的句子,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大致意思是:勾栏院中奏响了高雅的音乐和颂歌,怀清台下文人们彼此比较着吟咏的技巧和才华。
其中,勾栏院是指宫廷中的围栏和院落,指宫廷中高雅文学的盛况;风雅则是指高雅的文学艺术,指宫廷中高雅文学的内容。而怀清台则是指一种文学比赛或诗歌会,参赛者在台下赋诗,进行文学比拼,以彰显才华。整个句子形象地描述了宫廷中高雅文学的盛况和文人士大夫们在比赛中彼此比较技巧和才华的情景。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四家诗春秋三传尚书乐府赋比兴古诗十九首老庄风雅颂
四家《诗》:指今文的鲁、齐、韩三家诗和古文“毛诗”.秦火以后,《诗经》以其口耳相传、易于记诵的特点,得以保存,在汉代流传甚广,出现了今文的鲁、齐、韩三家诗.三家诗在西汉被立为博士,成为官学.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三家诗兴盛一时.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的古文“毛诗”晚出,在西汉虽未被立为学官,但在民间广泛传授,并最终压倒了三家诗,盛行于世.后来三家诗先后亡佚,今本《诗经》,就是“毛诗”.
春秋三传:春秋三传就是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称为“春秋三传”.
尚书:儒家经典.原称《书》,到汉代改称《尚书》,意为上代之书.《尚书》,在作为历史典籍的同时,向来被文学史家称为我国最早的散文总集,是和《诗经》并列的一个文体类别.但这散文之中,用今天的标准来看,绝大部分应属于当时官府处理国家大事的公务文书,准确地讲,它应是一部体例比较完备的公文总集.
乐府:,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名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者简称乐府.到了唐代,这些诗歌的乐谱虽然早已失传,但这种形式却相沿下来,成为一种没有严格格律、近于五七言古体诗的诗歌体裁.
赋比兴:指《诗经》创作的三种艺术手法.赋就是直陈,比就是运用比喻.兴就是借物起兴.
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汉无名氏作(其中有八首《玉台新咏》题为汉枚乘作,后人
多疑其不确).非一时一人所为,一般认为大都出于东汉末年.南朝梁萧统合为一
组,收入《文选》,题为《古诗十九首》.内容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和士人
的彷徨失意,有些作品表现出追求富贵和及时行乐的思想.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
动真切,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
老庄:老子和庄子是道家代表人物,因此常常二者并称.他们二者的思想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人应该顺应自然,少求私欲等等
风雅颂:诗经根据乐调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
考研吗?具体的还是看报考学校指定书比较好,网上的参考下而已
“朝吟风雅颂,暮唱赋比兴,秋看鱼虫乐,春观草木情”这是谁写的?
作者是谁,出处哪里?主要问的是作者,谁最早写的?
比喻一种非常有情趣的雅致的生活方式,前两句写雅致,后两句写情趣
暮鼓晨钟亦作“暮鼓朝钟”。①佛寺中晚击鼓、早撞钟,以报时间,并 劝人精进修持。②形容时光的推移。③比喻使人警醒的语言。
朝吟幕颂这个应该是只每日都按一定规律作息,也有反复无趣的意思,这个好象不算成语
诗经有云:朝吟风雅颂,暮唱赋比兴,秋看鱼虫乐,春观草木情
应该都是由这句而来的
当头棒喝是佛教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常常用棒一击或大喝一声,促他醒悟。比喻严厉警告,促使人猛醒过来。
与之常为联系使用的是醍醐灌顶
tí hú guàn dǐng
〖解释〗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纯酥油浇到头上。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
〖出处〗唐·顾况《行路难》诗:“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
〖示例〗王生闻得,满心欢喜,却似~,甘露洒心,病体已减去六七分了。
参考资料:★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