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三不知这个三不知是指的哪三不知?一问三不知到底指哪三不知
一问三不知这个三不知是指的哪三不知?
一问三不知!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我们经常会用这句话去吐槽那些问啥都不知道的人,或是老师、父母去数落学生孩子学什么不知道什么。其实这句话在我国古代是有着专门定义的,这一问三不知里面的但不知是有着专门指定性意思的。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三不知到底是指的哪三不知吧。三不知 这个词,最早出自 《左传》。公元前 468年,晋国的荀瑶 率兵攻打临近的小 国郑国。齐国怕晋国胜利后,国力太 过强大,就派大夫陈成子带兵援郑。在大军赶往战场的路上,有个名叫荀 寅的将士,报告陈成子说:有一个 从晋军来的人告诉我,晋军打算出动 一千辆战车来袭击我军的营门,要把齐国的军队全部消灭!
没想到,陈成子听罢不仅没有 慌张地撤兵,反倒对他大发雷霆: 出发前,国君命令我说:‘不要追 赶零星的士卒,也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马。’晋军即使出动超过一千辆的战 车,我也不能避而不战。你现在竟然 讲壮敌人威风、灭自己志气的话!
荀寅自知失言,于是感慨道: 君子之谋也,始中终皆举止,而后 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 乎?这句话的意思是:聪明人谋划 一件事情,对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这三方面都要考虑到,然后才向 上报告,而我什么都没搞清楚就上报 了,反而把事情搞砸了。后来,人们 就用三不知表示对事情一无所知。而三不知,即是不知道事情 的开始、发展和结果。
一问三不知到底指哪三不知
一问三不知的三不知,指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另外,一问三不知也有装糊涂,假装不知道的意思,有明哲保身的意味。句子出自于古代春秋末期鲁国人左名明的《左传》。《左传》是我国之一部叙事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为“十三经”之一。“一问三不知”是指事情从始对终三阶段全不知晓,囊括了世间万事的来龙去脉,加则累赘减又不足,刚刚好呢。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红楼梦中薛宝钗“不关已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为人处世原则出自哪回
出自《红楼梦》第五十五回:辱亲女愚妾争闲气,欺幼主刁奴蓄险心
原文节选:
再者林丫头和宝姑娘他两个倒好,偏又都是亲戚,又不好管咱家务事。况且一个是美人灯儿,风吹吹就坏了;一个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也给十分去问他。
倒只剩了三个姑娘一个,心里嘴里都也来的。又是咱家的正人,太太又疼他,虽然面上淡淡的,皆因是赵姨娘那老东西闹的,心里却是和宝玉一样呢。比不得环儿,实在令人难疼,要依我的性早撵出去了。如今他既有这主意,正该和他协同,大家做个膀臂,我也不孤不独了。
“一问三不知装傻, 疑神疑鬼难捉摸”是什么动物?
问:完整谜面如下:
一问三不知装傻,
疑神疑鬼难捉摸。
的动物?
一(鼠)问三不知(子
:鼠)装傻,疑(一
:鼠)神疑(一:鼠)
鬼。
答案:是(鼠:子鼠:一鼠)。
一个业务员一问三不知,怎么来形容他
“一问三不知”是怎么来的呢?这“三不知”指的是哪三件不知道的事呢?为什么它可代表所有的事全然不明呢?俗语常说“一问三不知”,当然大家都明白,它的意思是说什么也不知道。
人们办事情最怕碰到一问三不知的工作人员,他(她)不给任何指引,不做任何说明,让人无所适从。
“一问三不知”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没说一问四不知呢?这“三不知”指的是哪三件不知道的事呢?为什么它可代表所有的事全然不明呢?
它本来是出自《左传》。据记载,晋国的荀瑶率领攻打郑国时,荀文子认为,不可轻举妄动,他说道:“君子之谋也,始衷(即'中’字,三代'衷’字有“中心”一解)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这段记载在古书中首先提出了“三不知”的说法。
荀文子说话的大意是:仁人君子的进攻谋略,是开始、中间和最后终结(即“始衷终”)都弄得了如指掌明白清楚才进攻。现在我们这三部分都不知道,不是很难吗?
所以,从这段话可以理解,“三不知”指的是开始、中间、结局都全然不知。
明朝人姚福在《清溪暇笔》一书中的说法也印证道:“俗谓忙遽曰不知,即始中终三者,皆不能知也。其言盖本《左传》。”
“一问三不知”是指事情从始对终三阶段全不知晓,囊括了世间万事的来龙去脉,加则累赘减又不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