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62年日历(2262年1月份日历表 2262年1月日历表查询)
公元2262年日历
公元2262年是有闰正月的,春节就在农历正月初一,那就可以过两个春节了。但是,闰正月的现象十分罕见,距离最近的两个闰正月的年份,前一个是在公元1651年,后一个是在公元2262年,所以接下来必须等到公元2262年的时候,才能过两个春节。
2262年1月份日历表 2262年1月日历表查询
导语:在农历的历法中有一个神奇的现象叫做闰月,还有的闰年。其实关于闰月大家应该都不会陌生,2017年闰六月,所以春节的时间就晚了很多,到阳历的3月才过的元宵节。经常出现的闰月我们都不会稀罕,可是如果出现了闰正月呢,有两个从正月初一就有点意思了,2262年就是这样特殊的年份。2262年1月日历表查询已经给你找出来了,2262年1月份日历表等你来看看。
2262年1月份日历表 2262年1月日历表查询
2262年1月份日历表 2262年1月日历表查询
闰月
闰月(Leap Month),是一种历法置闰方式。在亚洲(尤其在中国),闰月特指农历每逢闰年增加的一个月(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防止农历年月与回归年及四季脱节,每2至3年置1闰,19年置7闰)。有时,闰月还指闰年中包含闰日的月份(特指公历闰年的二月)。 史料记载《书·尧典》:“以闰月定四时,成岁。” 孔传:“一岁有馀十二日,未盈三岁足得一月,则置闰焉。”
《左传·文公六年》:“闰月不告朔,非礼也。闰以正时,时以作事,事以厚生,生民之道,于是乎在矣。不告闰朔,弃时政也,何以为民?”
《史记·五帝本纪》:“岁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觉得先秦历法有诸多弊病,于是下令制定新的历法,当时著名的天文学家落下闳绞尽脑汁,制定了“太产生缘故如果不注意,大概很多人认为“闰月”与“闰年”是一个意思,其实不然,虽说只是一字之差,所包含的意思却相差很远。
“闰年”。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年365天,其实是个约数,准确的数字应是365.2422日。那么一年365天,就与实际的一年相差0.2422日,这样四年之后就比实际的一年少了近一天。为了弥补这个差值,历法中规定,4年设一闰,即能被4整除的年份为闰年,另附加规定,凡遇世纪年(末尾数字为两个零的年份),必然被400所整除才算闰年,其它的整百年不是闰年,即“百年不闰”。如1996年即闰年,2000年也是闰年,而1700年则不是闰年。阳历闰年的二月有29天,2月29日为闰日,阳历闰年有366天。也就是说阳历闰年的二月不叫闰二月,闰月为农历所特有。
闰月的出现
闰正月
关于闰正月,其实还是有的,只不过可能会在几百年后才出现,2034年其实也能闰正月,但是由于农历历法中以离上年冬至后之一个无中气之月为闰月,上年(2033年)的十一月下一个月也没有中气,所以就先闰了十一月,而没有轮到第二的正月。对了关于农历之一个月更好是称其为“正月”,即“正月”才是它的正式名称,而不称“一月”,这好体现农历的特性。
农历该闰哪个月,这由无中气的月份和地球远日点共同决定的,即在地球远日点附近的月份较易成为闰月,而在地球近日点处的农历月份较难成为闰月,现在地球近日点大约在小寒前的两三天左右,而地球远日点在小暑前的四五天附近,所以就非常容易闰四,五,六,七月,而较难闰正,九,十,十一,十二月,正月这几个月份。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为什么会有闰月呢
阳历、阴历和阴阳历,今年为何闰五月?新年伊始,当人们翻阅新的日历时,便会发现今年(牛年)农历五月紧随其后的不是六月,而是“闰五月”。为什么会多出个“闰五月”呢?要弄清其中的道理,就要从历法谈起。历法可分为阳历、阴历、阴阳历三种。阳历是以太阳周年视运动周期(即回归年,等于365.2422日)为一年,一年划分成12个月,它与月亮运动毫无关系。根据严厉日期,可知寒来暑往的四季变化,但它不能显示月亮的圆缺,这对那些需要根据月相了解潮汐变化的人来说是不便的。阴历则以月亮的圆缺周期(即朔望月,等于29.5306日)为一个月,积12个月为一年。它完全不考虑太阳的周年视运动规律,因而阴历的日期不能显示四季冷暖。这种历法实用价值太小,现在除 *** 教外,已弃置不用了。阴阳历,即我国的农历,它扬阳历之长避阴历之短,取阴历的月为月,阳历的年为年,即以朔望月为月,以回归年作为一年的平均长度。所以农历是加入阴历成分的阳历,带有阳历因素的阴历。根据农历日期,既可知道潮汐涨落,又可基本掌握四季更替。农历是我国独创,它闪耀着我们祖先的智慧之光。由于回归年和朔望月两者不能整除,为方便起见,农历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12个月共354或355天,比回归年365.2422天少11天左右,积四年就要少一个多月。久之,就会出现时序和天时错乱的怪现象。例如,2002年春节在阳历2月12日,正是寒冬季节;2003年春节在阳历2月1日,比前一年提前11天,如不采取措施,这样逐年提前,积上16年,我们就要在盛夏摇着扇子过年了;农事活动也无章可循——时而10月种麦,时而9月种麦……这自然是很不适宜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便采用增加“闰月”的办法。远在公元前六百多年,我们的祖先就开始采用“19年7闰法”,即在19个农历年中,规定12个平年,每年12个月;另7年每年增加1个月,变成13个月,这个增加的月便叫“闰月”。这样,19个农历年的总日数(12年×12个月+7年×13个月)×29.5306日=6939.6910日,与19个回归年的总日数(365.2422日×19年=6939.6018日)基本相等,农历的月份和四季冷暖也基本相符,日历和时就不会错乱了。至于闰月如何安排,完全是人为规定。秦朝以前,曾把闰月置于年末,叫“十三月”;汉初则置闰月于九月之后,称“后九月”;到汉武帝太初元年,又把闰月分插在各个月份。现在的农历规定不含“中气”的月份为闰月。什么叫“中气”呢?众所周知,古代天文学家把以立春、雨水、惊蛰……为序排列的24节气中的单数称节气,双数称中气。一年共有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并规定农历的12个月份要以12个中气作为标志,即每个月份必须含有一个特定的中气。如正月必须含雨水,二月必须含春分……,否则就不能称其为正月、二月……。凡不含中气的月份即定为闰月。为什么会出现不含中气的月份呢?因为24节气是根据阳历定的,其日期在阳历中是基本固定的,节气与节气或中气与中气之间的平均日数为365.2422日÷12个月=30.4368日,而农历一个月的平均日数是29.5306日,二者相差约一天。因此,按照阳历定的中气在农历中的日期,会逐月有一天的推迟,当推迟到月尾时,下个月份就会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了。牛年“闰五月”的道理,我们从附表中就可以看出,五月后的那个月只有节气白露,立秋后的中气处暑落到另一个月去了,这样七月后便出现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因此便把五月后这个没有中气的月份,沿用五月的名称,定为“闰五月”,这就是今年“闰五月”的道理。由此可见,闰月和闰哪个月,完全是一种人为规定,与世事风云,吉凶灾祥毫无关联。阴历闰月的确定每个月都含有2个节气,古代劳动人民把前个节气(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称”节气”;而后个节气(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称为“中气”。农历闰月如何安置呢?我国历史上曾有过不同处理 *** ,西汉把闰月放在一年末尾,汉朝初把闰月放在九月之后称“后九月”。汉朝以后把不含中气的月份,定为农历前个月的闰月,这种置闰规则一直延用至今。为什么会有农历月份没有中气的呢?原来两个中气之间平均为365.2422÷12=30.4368日,则30或31天。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椭圆,在近日点(春分、秋分)运动慢,两个节气间距时间最多可长31.45日。而农历的一个朔望月平均只有29.5306日,农历小月29天,大月30天。这样便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月份(一般是小月)开始时上个中气已经过去,结束时下个中气还没来。譬如,2001(辛已年)小满是5月21日(农历四月二十九),下一农历月份初一是5月23日已经错过小满,可是这个农历月结束在6月20日,而夏至是6月21日,那么这个农历月便没有“中气”,又在农历四月之后,月、2020年闰4月。至于阴历哪一个月,这就牵涉到了节气了。说一年有二十四节气,只是一种传统的说法,往细方面说,应该说一年有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这十二个中气,哪个中气属于哪个月,是有规定的:雨水是正月的中气;春分是二月的中气;谷雨是三月的中气;小满是四月的中气;夏至是五月的中气;大暑是六月的中气;处暑是七月的中气;秋分是八月的中气;霜降是九月的中气;小雪是十月的中气;冬至是十一月的中气;大寒是十二月的中气。至于十二个节气在哪几个月里,那就不一定。又阴历的一个月平均是29天半多一点,可是从一个中气到下一个中气的间隔却平均是30天半少一点。这样中气在阴历的月份里要逐月推迟1天光景,到一定的时间 ,中气就不在月中而移到了一个月的末尾,如果挨着的第二个月又是小月,很可能这个月就没有中气,因为下一个中气移到第三个月的月初去了。中间的这个没有中气的月份,就算是上个月的闰月。举个1998年的例子:阳历6月21日是阴历五月二十七日,这一天是夏至(五月中气);而阳历7月23日是阴历六月初一,这一天是大暑(六月中气),从阳历6月24日到7月22日的这个阴历里面(阴历五月完了以后的一个月)只有一个节气小天数依照月亏而定,一年的时间以12个月为基准;为了合上地球围绕太阳运行周期即回归年,每隔2到4年,增加一个月,增加的这个月为闰月,因此农历的闰年为13个月。农历没有第十三月的称谓,闰月按照历法规则,排放在从二月到十月的过后重复同一个月,重复的这个月为闰月,如四月过后的闰月称为闰四月。农历闰年闰月的推算,3年一闰,5年二闰,19年七闰;农历基本上19年为一周期对应于公历同一时间。如公历的2001年5月27日、1982年5月27日和1963年5月27日这个日子,都是闰四月初五。闰月加到哪个月,以农历历法规则推断,主要依照与农历的二十四节气相符合来确定;农历的闰月天数与正常月份天数一样,为29或30天。农历所谓“ 闰”的说法,只有闰年和闰月称谓,公历也有闰年的称谓。公历1982年至2042年与农历闰年闰月对照表公历所在月份 闰月(初一日) 干支年1982年5月23日 闰四月小 壬戊年1984年11月23日 闰十月大 甲子年1987年7月26日 闰六月大 丁卯年1990年6月23日 闰五月大 庚午年1993年4月22日 闰三月大 癸酉年1995年9月25日 闰八月大 乙亥年1998年6月24日 2020年5月23日 闰四月小 庚子年2023年3月22日 闰二月大 癸卯年2025年7月25日 闰六月大 己巳年2028年6月23日 闰五月大 戊申年2031年4月22日 闰三月大 辛亥年2033年8月25日 闰七月大 癸丑年2036年7月23日 闰六月小 丙辰年公历所在月份 闰月(初一日) 干支年2039年6月22日 闰五月大 己未年2042年3月22日 闰二月大 壬戊年闰年的计算 *** :被4整除而不能被100整除或被400整除为闰年2009 闰五月公元1949 --- 2020 年农历闰月表1949 闰七月 1952 闰五月 1955 闰三月 1957 闰八月 1960 闰六月1963 闰四月 1966 闰三月 1968 闰七月 1971 闰五月 1974 闰四月1976 闰八月 1979 闰六月 1982 闰四月 1984 闰十月 1987 闰六月1990 闰五月 1993 闰三月 1995 闰八月 1998 闰五月 2001 闰四月2004 闰二月 2006 闰七月 2009 闰五月 2012 闰四月 2014 闰九月2017 闰六月 2020 闰四月从上表可知,闰四,五,六月特别多,闰九,十月特别少,尤其是没有闰十一,十二月和正月。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两个中气间的时间间隔并不是都一样的。前面提到的30.4368日只是个平均数。实际上,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个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轨道上离太阳最远的一点叫做“远日点”,最近的一点叫做“近日点”。地球在远日点附近运动慢,两个中气的时间间隔就长,最长的达到31.45日,因此不含中气的可能多,闰 月出现的机会就多些。反之,在近日点附近地球运动快,两中气间的时间间隔就短,最短的只有29天多,因此不含中气的机会少,闰月出现的机会也就少了。这样,我们对正月或腊月(也包括农历十一月)不设置闰月就不会感到奇怪。如若闰月要放在正月或腊月,那我们岂不是可以过两个春节或两个除夕了吗?其实这种历法在清代前曾经有过,但后来由于注历 *** 的改变,就再也没有这种巧合的事了。正月与腊月在短时间内是不会出现闰月的。下一个闰八月是什么时候??
我有一同学是1995年闰八月的,他说查拉50多年的日历,都没有闰八月的。各位帮帮忙,查查下一个闰八月是什么时候。免得那人啊,一辈子都过不上一个真正的生日。O(∩_∩)O哈哈~我是1995年闰八月的 八月二十四的。 哈哈哈。。。 下个闰八月2052年。 好早这,
双正月是哪一年?
日历显示,2262年的1月21日为正月初一春节,而接下来的2月20日又是正月初一,因为那一年是“闰正月”。
闰月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但闰正月极为罕见,上一次出现还是378年前17世纪明朝末期的1640年(再往前是北宋时期的1048年),下一次就是244年后23世纪的的2262年,中间相隔了622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