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塑化剂?为什么要添加塑化剂?对人有什么危害?
什么是塑化剂?为什么要添加塑化剂?对人有什么危害?
各种字体的钢笔字帖?塑化剂(大陆叫增塑剂)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助剂,其种类繁多,最常见的品种是DEHP(商业名称DOP)。DEHP化学名叫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是一种无色、无味液体,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领域。
为什么要加塑化剂?塑化剂是被非法添加到食物中的化工原料,要从起云剂说起。 “起云剂”是一种合法食品添加物,经常使用于果汁、果酱、饮料等食品中,是由 *** 胶、乳化剂、棕榈油及多种食品添加物混合制成。但因棕榈油价格昂贵,售价为塑化剂的五倍,昱伸香料公司遂以便宜却有毒性的塑化剂取代,加入到“起云剂”中。 起云剂原本是合法添加物,主要是以精制棕榈油为主。起云剂用精制棕榈油调配后,可用於食品添加物,但精制棕榈油成本高,所以该制造商—昱伸(赖俊杰)为降低成本,加入塑化剂取代部分棕榈油,才会发生这种事情,事实上食品中根本是不允许有塑化剂添加存在的。
塑化剂非法添加进食品危害人体健康 塑化剂DEHP是一种环境荷尔蒙,对人体毒性虽不明确,但它广泛分布于各种食物内,其毒性远高于三聚氰胺,在体内必须停留一段时间才会排出,长期下来恐怕会造成免疫力及生殖力下降。 塑化剂DEHP的作用类似于人工荷尔蒙,会危害男性生殖能力并促使女性性早熟,长期大量摄取会导致肝癌。由于幼儿正处于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发育期,DEHP对幼儿带来的潜在危害会更大。
什么是塑化剂?塑化剂对孩子有伤害吗?
现代社会环境污染大,特别是工业污染,工业中制造的塑化剂可以通过水源,食物等进入我们体内,提起塑化剂肯定很多人多不知道那是什么,塑化剂广泛运用于塑料拖鞋,包装袋等产品中,会引起不孕,性早熟等等,对人类造成的伤害不容小觑,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塑化剂?塑化剂对孩子有伤害吗?1、什么是环境荷尔蒙
因为塑化剂的分子结构类似荷尔蒙,被称为“环境荷尔蒙”,塑化剂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增塑剂,在塑料加工中添加这种物质,可以使其柔韧性增强,容易加工。荷尔蒙就是激素的意思,而环境荷尔蒙,就是指外在因素干扰生物体内分泌的化学物质。
我们身边的环境干扰素并非只有塑化剂一种,赵方表示,随着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从而干扰人体内分泌化学物质与人类接触的几率也在逐渐增大。所以,即便是没有塑化剂的风波,我们也应该开始警惕其他环境荷尔蒙的侵害。
环境因素导致
男性生理水平下降
一项关于世界十大城市男性 *** 质量的调查反映,近50年来,男性 *** 质量已经大不如前, *** 数量也大大减小,这已经为全世界公认。不能不说,男性 *** 质量的下降,与环境因素关系密切。
为什么环境荷尔蒙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紊乱?赵方分析,环境激素的干扰下,可能和雄激素某个位点结合,因而导致雄激素作用大大降低,导致内分泌失调。这也就是为什么动物实验中,动物出现雄性特征不明显、生殖器较正常的小的原因。
2、对孩子有伤害吗
面对塑化剂的毒害,据报道称,一些儿童出现生殖发育异常的表现可能与塑化剂有关。
据报道,一位妈妈怀孕时特别爱喝珍珠奶茶、灌装果汁等,每天至少喝1~2杯,结果孩子出生8个月后,生殖器大小只有豆粒一般,仅有1厘米长,还不及其他孩子的1/3大。这位妈妈也怀疑,宝宝的症状是否与怀孕期间吃的食品中含塑化剂有关。
谈及对儿童的影响,赵方分析,塑化剂之所以对儿童的侵害更大,可能与儿童特殊的生理特点有关。这是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间,对于药物、食品、营养素等 *** 特别敏感,因而危害也就更大,使得生理发育的地基打不牢,从而影响生理功能。
而成年人发育已经完善,如果外面环境影响 *** 水平的干扰因素消失,那么很有可能促使成年人生殖功能恢复到正常水平。可是儿童就不然,没等发育到正常的成年人水平,就已经受到损害,想要靠自身内分泌进行调整,已经无法恢复到正常水平,完成正常的生长指标。
3、怎样远离塑化剂
1少吃泡泡糖泡泡糖中含有两种增塑剂,都是有毒物质,每天嚼7~8块泡泡糖,便会达到人体中毒的剂量,危及健康。
2慎穿塑料拖鞋有报道指出,穿塑料拖鞋或凉鞋后,会引发拖鞋皮炎。
3慎涂指甲油指甲油中也含有增塑剂,刚涂上指甲油后不要用手拿东西吃,尤其不能拿油条、油饼等食品,因为指甲油是脂溶性的,有毒物质易溶解于含油的食品中,食后会导致中毒。
4别带着保鲜膜热食物带保鲜膜的食物一定不要放入微波炉里加热,尤其是肉类,因为塑化剂一旦接触油脂,就会释放有毒物,并渗入食物之中。
5少用塑料杯喝水塑料中常添加有塑化剂,用塑料杯装热水或开水的时候,有毒的化学物质就很容易溶解到水中。
6慎选有烫画的童装烫画中含有的塑化剂,会通过皮肤接触进入人体,导致咳嗽、喉痛、晕眩等。
7不用塑料瓶装油尽量采用玻璃、铁制、陶瓷等器皿装盛食用油。
8少用塑料制品长期存放食品选择食品容器时,以不锈钢、玻璃、陶瓷器等为主。避免食物与塑胶容器长时间接触或是浸泡,以降低塑化剂溶出机会。9少喝浓稠饮料在食品工业中允许使用的起云剂,一般是由棕榈油加乳化剂混合,会使果汁等饮料看起来浑浊,更像真果汁。而添加塑化剂可让微粒分子更均匀散布,黑心厂商就用它做起云剂,不仅节约成本,“起云”的效果更好。
10不要选购不明来历玩具,家长别一味图便宜,购买来历不明(如路边摊、网站)的塑料玩具,特别是当宝宝处于喜欢咬玩具的阶段,更是要对玩具严格把关。孩子玩具总体要求原则是:无味、不掉色、颜色不浑浊。
11喝茶有助排出塑化剂台湾嘉南药理大学生物科技研究所药师张铭聪表示,长期暴露在塑化剂之下对身体的危害不言而喻,因此许多专家建议大家更好多吃一些天然的抗氧化食物,如茶叶内的茶多酚、β-胡萝卜素等。茶叶中富含茶多酚,因此多喝茶不仅可以抗氧化,而且可以帮助肝、肾脏排毒,增强塑化剂的排出。
12多喝水帮助排出塑化剂万一已经接触了塑化剂,还有办法补救吗?对于小量的塑化剂,人体的内脏具有一定的解毒功能。比如,对一个60公斤的人而言,一天摄取1.2~8.4毫克的塑化剂,是能通过代谢系统,自行排出体外的。但因为人体需要通过肝脏解毒,所以,如果长期地小量摄取,仍会对身体造成损害。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白酒PET塑料瓶盖是否含有塑化剂,百度上说时间长了会有小分子析出,这小分子是什么?
用塑料盖和酒中有没有塑化剂,关系不大!酒中的塑化剂肯定不是来自瓶盖,或者主要来自灌装环节、传输环节、及酒瓶盖都有塑料,一些单位白酒进行了检测,如果取样时用塑料袋,就会检测出来,但如果不用就检测不出来!一些所谓高档酒在酒中添加塑化剂的主要原因是:增加白酒的粘稠度喝口感,觉得好像高档酒。
食品包装材料测塑化剂18项,是哪18项,参照什么标准?谢谢。
《GB 31604.3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和迁移量的测定》中18项塑化剂为: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DA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2-甲氧基)乙酯(DMEP)、邻苯二甲酸二(4-甲基-2-戊基)酯(BMPP)、邻苯二甲酸二(2-乙氧基)乙酯(DEEP)、邻苯二甲酸二戊酯(DPP)、邻苯二甲酸二己酯(DHXP)、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邻苯二甲酸二(2-丁氧基)乙酯(DBEP)、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DCH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苯酯(DPhP)、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NO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邻苯二甲酸二壬酯(DNP)。
1.本 *** 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定量限为50.0mg/kg,其余17种邻苯二甲酸酯定量限为5.00mg/kg。
2.本 *** 对水基、酸性食物、酒精类食品模拟物中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DAP)定量限为0.01mg/kg,其余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定量限为0.1mg/kg。
我们生产的食品级硅胶密封圈通过《GB 31604.3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和迁移量的测定》,标准规定: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定量限为50.0mg/kg,其余17种邻苯二甲酸酯定量限为5.00mg/kg。我们的检测报告上 *** 检出限/定量限为1mg/kg,远远高出国家标准。
食品中的塑化剂有没有判定标准,如果有判定标准是什么?
塑化剂检测标准:
DB43/T 1654-2019淋膜纸和纸板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测定气质联用法定。
DIN EN 665-1995弹性覆地材料.塑化剂渗出量测定。
GB/T 1668-2008增塑剂酸值及酸度的测定。
EN 665-1994弹性覆地材料.塑化剂渗出量测定。
ASTM D7888-2013聚氯乙烯背衬地毯中粘合剂和塑化剂影响评定规程。
GB/T 1670-2008增塑剂热稳定性试验。
塑化剂检测范围:
白酒,麻油,蒸馏酒,奶粉,牛奶,食品包装,花生油,果酒,葡萄酒,饮料,食用香精,植物油,塑料制品、食品、混凝土、油墨、保鲜膜、食品包装、皮革、玩具、粮食,食品级硅胶,包装袋,餐盒,橄榄油,奶茶,巧克力,乳制品、石膏、化妆品、清洗剂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