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和会三巨头各自想要什么(巴黎和会三巨头不包括)
巴黎和会三巨头各自想要什么
综合来说:法国想确立欧洲大陆霸主。英国保持欧洲大陆均势,保留现在已取得的殖民地。美国想在国际上获得更多话语权。具体内容
美国:不直接要求瓜分殖民地,却提议建立国际联盟委任制度,即以国联的名义把殖民地委托给战胜国统治。美国 *** 还要求海上航行只由、“门户开放”、“贸易机会均等”,以便取得最有利的经济扩张条件。在德国问题上,美国也不想过分削弱德国实力,力图使德国变成反对法国、削弱英国的工具。
法国其目的是要肢解德国,确立自己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具体内容:莱茵河以西成立受法国保护的新国家;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15年;德国裁军;巨额赔偿。
英国的计划是:
1.要求取得德国的殖民地和土耳其的属地,摧毁德国舰队,保持自己的海上霸权。
2.英国反对法国肢解德国的计划,力求在中欧保留一定程度上强大的德国,维持法德均势,使它们互相牵制。关键词是 欧洲大陆均势。
巴黎和会三巨头不包括
巴黎和会三巨头不包括
A. 英国
B. 日本
C. 美国
D. 法国
B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求:有关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的故事?
更好是以剧本的形式1918年11月11日凌晨5时,巴黎东北贡比涅森林的雷通车站。德国以外交大臣
为首的代表团走上联军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煦乘坐的火车,签订了之一次世界大战停战的条
约。战争结束了,如何分享这些胜利果实呢?
1919年1月18日,在法国巴黎的凡尔赛宫召开了分赃的丑剧——巴黎和会。
参加巴黎和会的各国代表有1000多人,其中全权代表70人,后改为“四人会
议”,即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列孟梭和意大利首相奥兰多。
后因意大利在大战中作用不大,本国底子又薄,被英法冷落一边。所以实际上又变为“三人
会议”,他们是巴黎和会的三巨头,也是主宰者。三个人经过无数次的争执和讨价还价后,终于有了结果:英国得到了国际联盟所规定的委任统治制度下拥有1000万人口的领土,法国得到750万人口的地区,日本也得到了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属地,而美国的“门户开放”原则也得以通过,美国的商品与资本可以进入这些地区,实行机会均沾,大家都有好处分享。
除分赃外,巴黎和会还有别的议程。主要是:
密谋扼杀新生的苏维埃俄国,决定对苏俄实行经济封锁。筹组国际联盟来反对列宁创建
的共产国际。国际联盟指挥各国反动派向革命人民进行血腥镇压,同时重新瓜分德国原有的
殖民地。
6月28日是巴黎和会的最后一天,也是全体战胜国在和约上签字的一天。但作为战胜
国的中国代表没有出席会议,拒绝签字。
原因何在呢?
原来,巴黎和约里有三条是关于中国的。即战前德国侵占的山东胶州湾的领土,以及那
里的铁路、矿产、海底电缆等,统统归日本所有。
本来中国当时参加了协约国,对同盟国作战,曾把支援协约国大量粮食,还派出1
7.5万名劳工,牺牲了2000多人。作为战胜国的中国,索回德国强占的山东半岛的主
权,这是顺理成章的事。但英美法却做主要送给日本。而卖国求荣的中国的北洋军阀 *** 都
准备签字承认这个丧权辱国的条约。
中国人民忍无可忍,终于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
在全国人民的支援和影响下,中国代表团向和会提出两项提案: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
特权;取消日本强迫中国承认的《二十一条》,收回山东的权益。
但提案被否决了,而卖国的北洋军阀却命令中国代表团在和约上签字。6月27日清
晨,在巴黎的华工和中国留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 *** 活动。6月28日,三万多华人齐集
在中国代表团的住所外面。
“不能签字!”三万人发出了一个共同的呼声。
“谁签字,就打死谁!”十五名敢死军的青年准备以自己的鲜血和头颅去捍卫中国的尊
严和权利。
中国代表团终于发表了一项声明:“山东问题不解决,我们决不在和约上签字!”
所谓的巴黎和会并没有解决帝国主义之间争夺殖民地的矛盾,对战败国德国的苛刻的勒
索,也埋下了复仇的种子,法国元帅福煦事后说:“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休战。”历史
无情地嘲笑着巴黎和会。1939年9月,希特勒再次在欧洲掀起大战,距巴黎和会正好是
20年零两个月!世界人民再次陷入灾难和痛苦中。
巴黎和会上,美国铩羽而归的原因
a.美国综合国力不如英法b.美国在亚太地区面临日本挑战
c.威尔逊国际外交经验不足
d.美国不愿意插手欧洲事务
说明原因
A,美国综合实力上升是罗斯福新政之后,达到顶端是二战之后。在亚太区面临日本挑战在30年代之后。威尔逊也的确不如克里孟梭和劳合乔治,但也抛出了十四点计划,证明是有野心的。不愿插手欧洲也是因为巴黎和会没有得到好处,而且倡导创建的国联并未达到其原先的政治目的之后才有的情绪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巴黎和会
1919年1月,之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媾和会议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召开。美、英、法的 *** 首脑操纵了会议。
巴黎会议名义上有27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但决策由美、英、法、意、日五国的 *** 首脑和外长组成的“十人会议”做出。3月下旬起,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法国首相克里孟梭“三巨头”控制了会议。4月下旬,奥兰多因为会议未能满足意大利的领土要求而回国,和会的决策由“三巨头”(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掌握。德国等战败国和苏俄被排除在会议之外。 美国
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他宣扬已久的“十四点原则”参加会议,企图通过这些冠冕堂皇的原则攫取战后的世界领导权。
英国
希望继续保持海上绝对优势,维护庞大的殖民帝国,竭力主张削弱德国海军,剥夺他的殖民地,并要求德国支付战争赔款,但是,为了防范法国势力过分膨胀,又不主张过分削弱德国。
法国
力求更大限度削弱德国,重建法国在欧洲的大陆霸权,除了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以外,还索取尽可能多的战争赔款。
意大利
扩展领土。
日本
企图使它战时从德国夺取的太平洋岛屿和中国山东的权利合法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