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四大吝啬鬼 世界上最有名的四大吝啬鬼分别是谁
世界四大吝啬鬼 世界上最有名的四大吝啬鬼分别是谁
说到吝啬这个词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我们很多人身上也有这个毛病。有些人吝啬自己的时间,所有的事情都是抢着做。有些人吝啬自己的钱袋,不舍得吃不舍得穿。有些人吝啬自己的爱心,一辈子也不肯帮助别人。总之,吝啬一直出现在我们身边。今天,我们要说的这4个吝啬鬼真是吝啬出了新高度。
操作 ***
夏洛克出自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他是犹太人,高利贷者,贪婪、吝啬、冷酷和狠毒;虽然腰缠万贯,却从不享用,一心想着放高利贷。
阿巴贡阿巴贡是个典型的守财奴、吝啬鬼。他特爱泡妞,他不仅对仆人及家人十分苛刻,甚至自己也常常饿着肚子上床,以至半夜饿得睡不着觉,便去马棚偷吃荞麦。
葛朗台葛朗台是个吝啬鬼。葛朗台一生只恋着金钱,从来只是认钱不认人。侄儿查理为父亲的破产自杀而哭的死去活来,他居然说:这年轻人(即查理)是个无用之辈,他把死人看得比金子还重要。
泼留希金他实为富豪却形似乞丐,这个地主蓄有一千以上的死魂灵,要寻出第二个在他的仓库里有这么多的麦子麦粉和农产物,在堆房燥房和栈房里也充塞着尼绒和麻布、生熟羊皮、干鱼以及各种蔬菜和果子的人来就不大容易,然而他本人的吃穿用度却极端寒伧。
严监生说完上面国外的吝啬鬼再来说说国内的。中国古代名著当中也有一个出了名的吝啬鬼--严监生(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性小说《儒林外史》)严监生名严大育,字致和,是个胆小有钱的人。
特别提示
吝啬也应该适当的有个度,否则会影响自己的生活质量,还会让别人贻笑大方。
世界四大吝啬鬼是谁 世界四大吝啬鬼介绍
1、夏洛克 (英国戏剧家 莎士比亚 喜剧《威尼斯商人》) 是犹太人,高利贷者,贪婪、吝啬、冷酷和狠毒;虽然腰缠万贯,却从不享用,一心想着放高利贷。极力限制女儿杰西卡与外界交往,使其带着钱财与情人私奔;无情地虐待克扣仆人,甚至连饭也不让人吃饱;十分痛恨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因为他慷慨大度,乐于助人,憎恶高利贷者。2、阿巴贡 (法国剧作家 莫里哀 喜剧《悭吝人》, 或译名为《吝啬鬼》、《悭吝鬼》) 是个典型的守财奴、吝啬鬼。他爱财如命,吝啬成癖。他不仅对仆人及家人十分苛刻,甚至自己也常常饿着肚子上床,以至愲夜饿得睡不着觉,便去马棚偷吃荞麦。他不顾儿女各有自己钟情的对象,执意要儿子娶有钱的寡妇,要女儿嫁有钱的老爷。当他处心积虑掩埋在花园里的钱被人取走后,他呼天抢地,痛不欲生,活画出一个视钱如命的守财奴形象。
3、葛朗台 (法国作家 巴尔扎克 长篇小说《守财奴》, 原译名为《欧也妮·葛朗台》) “守财奴”,即看守财产的奴隶,人本应是财产的主人,是财富的支配者,可是葛朗台却成了守财奴,“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着狂”,金钱已经使他异化。他为了财产竟逼走侄儿,折磨死妻子,剥夺独生女对母亲遗产的继承权,不许女儿恋爱,断送她一生的幸福。作者通过葛朗台一生的描写,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 *** 裸的金钱关系。
4、泼留希金 (俄国作家 果戈里 长篇小说《死魂灵》) 泼留希金是俄国没落地主的典型,是俄国封建社会行将灭亡的缩影。虽然贪婪吝啬与葛朗台不相上下,但腐朽没落则是泼留希金的个性。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是?
四大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四大吝啬鬼:夏洛克(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阿巴贡(莫里哀喜剧《悭吝人》(《吝啬鬼》)),葛朗台(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泼留希金(果戈理小说《死魂灵》)
世界文学史上的四大吝啬鬼形象的个性化语言.
夏洛克:不还我钱,就割你肉.(英国戏剧家
莎士比亚
喜剧《威尼斯商人》)
阿巴贡:我找不到我的钱呀,跟着就把自己吊死!(法国剧作家
莫里哀
喜剧《悭吝人》,
或译名为《吝啬鬼》、《悭吝鬼》)
泼留希金:为了拾一些钉子,我累弯了腰.(俄国作家
果戈里
长篇小说《死魂灵》)
葛朗台:人生就是一场交易.(法国作家
巴尔扎克
长篇小说《守财奴》,
原译名为《欧也妮·葛朗台》)
上古世界没有身子的怪物,属于四大凶兽,有人说它是羚羊
各位小主大家好,我是希夷你姨,一个沉迷于神话传说不能自拔的大叔。 要形容一个人吃相不佳又吃得极多极快要怎么说?农村大妈可能会说——看你像个饿死鬼投胎;文艺青年可能会秀一把成语——狼吞虎咽;如果是中文系的,就可能说出两个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写的字——饕餮。 这是一种上古传说中的食 *** ,据说它只有头没有身子,是因为吃人的时候来不及下咽,结果就把自己给撑死了。也有可能觉得肚子容量太小,相比自己逆天的食量跟不上,于是「 ”升级装备”,直接将身子砍掉了。 这也可以理解为某种程度上的「 ”壮士断腕”。 凶兽饕餮 文/希夷 符号帝国独家原创 远古食人怪兽 就像有些人简介中的「 ”曾用名”,饕餮最早的时候不叫这个名字,而是有一个更加古老的称呼——狍鸮。 《山海经·北山经》记载,钩吾山上多金玉,山下多铜矿。这里生活着一种远古怪兽,它的样子有些像羊,长着一张人的脸,眼睛在腋下,老虎的牙齿,人的手爪,叫起来如同婴儿。它的名字叫做狍鸮,是一种吃人的凶兽。 后来《左传》中证实,它就是商周时代刻在青铜器上的怪兽饕餮。晋代学者郭璞说,狍鸮生性贪得无厌,对于食物索取无度,有一次吃人的时候还没有吞下去就睡着了,结果这段人肉在身体中腐烂变质,导致身体发炎腐蚀,最终只要做了「 ”截肢手术”,直接把身子给砍掉了,夏商周时期铜鼎上的头像就是它。 当然这是你姨对于郭璞意思的延展,原话是:「 ”狍鸮为物贪惏,食人未尽,还害其身,像在夏鼎,《左传》所谓‘饕餮’是也。” 狍鸮 夏商周三代之所以要把饕餮的头像印在餐具上,类似于一种警示牌,因为如果只知道吃吃吃,在粮食稀缺的时代不但浪费粮食,对国家来说也是沉重的负担。没过多久就胖若两人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古语有云:四月不减肥,六月徒伤悲…… 原来古人也怕长胖。 还有一种比较惊悚的说法,应该是后人的杜撰。传说蚩尤与黄帝在涿鹿之战中战败,黄帝将它斩首,它的头落到地上,就变成了这种怪兽。 涿鹿之战是黄帝和蚩尤打的不假,蚩尤战败也不假,但是根据史料记载。蚩尤被俘虏之后,黄帝为了对九州内的叛变者起到震慑作用,杀一儆百,对他处以极刑。身体被剁成了肉酱,骨头被做成了梯子,全城的百姓都要登一次这个梯子。 这是远古时代的爱国教育,虽然场面有些血腥。但是那是上古人皇,我们也不敢说什么。 缙云氏「 ”妖变”之谜 至于饕餮是怎么来的,还有另外一个故事,来自真实的历史。那就是关于缙云氏妖变的话题。 缙云氏是炎帝的后裔,曾经在黄帝朝为官,他有一个儿子,是宇宙之一大吃货。还是4000年未遇的吝啬鬼、守财奴。到了什么程度呢?他本来就是富二代,家里的银钱有如山积汗牛充栋,根本不差钱。 但是他却从来不舍得花自己的一分钱,还要不停地从老百姓手里抢劫钱财。自己家里的钱都放得生锈了,粮食都放得发霉了。人一提起他还直摆手:嗯——不对,我家里没钱,你哪只耳朵听到我家很富了,我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我是天底下最可怜的人啊! 我真的很穷 瞬间戏精上身。 看到他人们就想到了一种古代怪兽——饕餮。吃人生吞,结果把自己的身子撑爆了。在他们部落的周围,附近方圆数百里,他就是怪兽饕餮的代称。 当然这只是一种比喻的说法,人是人他妈生的,饕餮不可能缙云氏,缙云氏也不可能生出怪兽来。 羚羊别绪 文坛大了,什么鸟都有。自然有人对于这样的传说和历史是不服气的,他们非要自作聪明,觉得自己破解了千古之谜,解开了一个人类愚蠢的谎言。有学者在《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中就说了,据我暗中观察,古代青铜器上的那个怪兽,长着羊角,鼻子嘴巴都像羊,分明就是一只羚羊的证件照啊! 于是他就断定,自古就没有什么饕餮,狍鸮也是编的,所谓的食人怪兽,不过是野生动物,平平无奇的羚羊。 青铜器上的饕餮纹 很显然,这是一个闹剧,仅仅靠自己高度近视老花加散光黯淡无神的双眼和浆糊一样脑袋的YY,就想标新立异,博取大众的眼球。 你姨对于这种观点表示深度鄙视,你要推翻前人的观点没问题,至少要讲证据,拿出点儿诚意来。任何只有结论的反驳,都是耍流氓。世界的四大吝啬鬼并简介一下他们的故事,要简洁,不要啰嗦
急,要快四大吝啬鬼 夏洛克 莎士比亚 喜剧《威尼斯商人》 他是犹太人,高利贷者,贪婪、吝啬、冷酷和狠毒;虽然腰缠万贯,却从不享用,一心想着放高利贷。极力限制女儿杰西卡与外界交往,使其带着钱财与情人私奔;无情地虐待克扣仆人,甚至连饭也不让人吃饱;十分痛恨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因为他慷慨大度,乐于助人,憎恶高利贷者。 英国杰出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非常成功地塑造了夏洛克这个贪婪、阴险、凶残的吝啬鬼形象。夏洛克是个资产阶级高利贷者,为了达到赚更多钱的目的,在威尼斯法庭上,他凶相毕露,"我向他要求的这一磅肉,是我出了很大的代价买来的,它是属于我的,我一定要把它拿到手里。"象一切吝啬鬼一样,贪婪是其共性。夏洛克之所以拒绝两倍乃至三倍借款的还款,而坚持按约从商人安东尼奥的胸口割下一磅肉,是因为安东尼奥借钱给人时不收利息,影响了夏洛克的高利贷行业,所以他要借机报复,致安东尼奥于死地,好使自己的高利贷行业畅行无阻,从而聚敛更多的财富。夏洛克作为典型的吝啬鬼形象,其个性是阴险凶残,当法庭调解让借款人安东尼奥出两倍甚至三倍的钱偿还他时,夏洛克险恶的说:"即使这六千块钱中间的每一块钱都可以分作六份,每一份都可以变成一块钱,我也不要它们,我只要照约处罚。"说着便在自己的鞋口上磨刀,时刻准备从安东尼奥胸口上割下一磅肉,凶残地致安东尼奥于死地,而且一味固执,没有丝毫的同情怜悯。这就是夏洛克不同于其他吝啬鬼的个性。 2.阿巴贡 莫里哀 喜剧《悭吝人》, 或译名为《吝啬鬼》、《悭吝鬼》) 阿巴贡是个典型的守财奴、吝啬鬼。他爱财如命,吝啬成癖。他不仅对仆人及家人十分苛刻,甚至自己也常常饿着肚子上床,以至半夜饿得睡不着觉,便去马棚偷吃荞麦。他不顾儿女各有自己钟情的对象,执意要儿子娶有钱的寡妇,要女儿嫁有钱的老爷。当他处心积虑掩埋在花园里的钱被人取走后,他呼天抢地,痛不欲生,活画出一个视钱如命的守财奴形象。 莫里哀擅长塑造概括性很强的艺术形象。阿巴贡几乎成了吝啬的代名词。莫里哀笔下的人物性格鲜明,但稍嫌单薄,近于批评家所说的"扁形人物"。莫里哀的喜剧大多遵循古典主义的"三一律"原则,冲突集中,结构严谨。莫里哀常用"闹剧"手法来营造喜剧气氛,增强喜剧的讽刺效果。 3.葛朗台 (法国作家 巴尔扎克 长篇小说《守财奴》, 原译名为《欧也妮·葛朗台》) “守财奴”,即看守财产的奴隶,人本应是财产的主人,是财富的支配者,可是葛朗台却成了守财奴,“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著狂”,金钱已经使他异化。他为了财产竟逼走侄儿,折磨死妻子,剥夺独生女对母亲遗产的继承权,不许女儿恋爱,断送她一生的幸福。作者通过葛朗台一生的描写,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 *** 裸的金钱关系。贪婪和吝啬是相辅相成的,吝啬鬼们聚敛财富时都是贪婪,在使用财富时都是吝啬。象其他吝啬鬼一样,葛朗台既贪婪成癖,又吝啬成鬼。 但巴尔扎克毕竟是大手笔,他笔下的葛朗台作为吝啬鬼的典型性是"执着狂",尤其是一个"狂"字,高度概括了葛朗台的个性特征。中学生欣赏这个人物形象时,只有抓住"狂"字这把钥匙,才能深刻领会其典型性。过了七十六岁的葛朗台老头在看到女儿把玩自己的定情之物金梳妆匣时,竟"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一个"纵"和一个"扑"字将老葛朗台贪婪到发狂的形象活化到纸上。当独生女声明匣子是情人寄存的,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扑过去想抢回时,老头竟"使劲一推,欧也妮便倒在母亲床上。"梳妆匣上镶嵌的金子异化了父女之情,使吝啬鬼发狂。但抢夺女儿的情物梳妆匣把太太气得晕死过去的现实使葛朗台从癫狂的漩涡中跳出,变得异常清醒,"孩子,咱们别为一个匣子生气啦,拿去吧",老箍桶匠马上把匣子扔到床上,并且到自己的密室拿一把金路易来也摔在床上,声称是送给欧也妮的。葛朗台的"大方",搞得太太和女儿面面相觑,莫名其妙。其中的隐秘只有吝啬鬼自己清楚。为一只梳妆匣气死了太太,女儿按律将继承家庭财产的一半,那等于要了葛朗台的命,狡诈的葛朗台知道以小失大划不来,便百般讨好自己的女儿,甚至常在她面前哆嗦,装模作样,以亲情为诱饵,骗女儿放弃对亡母财产的继承权,并且常利用女儿对情人的特有感情占便宜。这些都表现了吝啬鬼个性的另一个侧面——"狡诈"。但葛朗台毕竟是拜金狂。当他到弥留之际,生命力退守在眼睛里时,他能够睁开眼时,竟几小时地用眼睛盯着金子,脸上的表情仿佛进了极乐世界。当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给他亲吻基督的圣像,为他做临终法事时,他竟做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金十字架抓到手里,这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他临终对女儿的遗言是"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一生疯狂地追求金钱,占有金钱,最后被金钱所累时仍竭力呼唤着金钱而走向坟墓,金钱已经使他异化成鬼,一个疯狂狡诈的吝啬鬼。 4.泼留希金 (俄国作家 果戈里 长篇小说《死魂灵》) 泼留希金是俄国没落地主的典型,是俄国封建社会行将灭亡的缩影。虽然贪婪吝啬与葛朗台不相上下,但腐朽没落则是泼留希金的个性。 作为吝啬鬼,夏洛克和葛朗台虽个性不同,但都有贪婪吝啬的共性,都是处心积虑地聚敛财富的资产阶级代表。而果戈里笔下的泼留希金则是俄国没落地主的典型,是俄国封建社会行将灭亡的缩影。虽然贪婪吝啬三者如一,但腐朽没落则是泼留希金的个性。他实为富豪却形似乞丐,这个地主蓄有一千以上的死魂灵,要寻出第二个在他的仓库里有这么多的麦子麦粉和农产物,在堆房燥房和栈房里也充塞着尼绒和麻布、生熟羊皮、干鱼以及各种蔬菜和果子的人来就不大容易,然而他本人的吃穿用度却极端寒伧。衣服很象一件妇人的家常衫子,且沾满了面粉,后背还有一个大窟窿。头上戴的帽子,正如村妇所戴的,颈子上也围着一种莫名其妙的东西,是旧袜子?腰带还是绷带?不能断定。但决不是围巾。他的住室,如果没有桌子上的一顶破旧睡帽作证,是谁也不相信这房子里住着活人的。他的屋子里放着"一个装些红色液体,内浮三个苍蝇,上盖一张信纸的酒杯......一把发黄的牙刷,大约还在法国人攻入莫斯科之前,它的主人曾经刷过牙的"。泼留希金虽家存万贯,但对自己尚且如此吝啬。对他人就可想而知了。女儿成婚,他只送一样礼物——诅咒;儿子从部队来信讨钱做衣服也碰了一鼻子灰,除了送他一些诅咒外,从此与儿子不再相关,而且连他的死活也毫不在意。他的粮堆和草堆都变成了真正的粪堆,只差还没人在这上面种白菜;地窖里的面粉硬得象石头一样,只好用斧头壁下来......泼留希金已经不大明白自己有些什么了,然而他还没有够,每天每天聚敛财富,而且经他走过的路,就用不着打扫,甚至偷别人的东西。这就是泼留希金的所作所为。 这四代吝啬鬼,年龄相仿,脾气相似,有共性,又有各自鲜明的个性特征。简言之,泼留希金的迂腐,夏洛克的凶狠,阿巴贡的多疑,葛朗台的狡黠,构成了他们各自最耀眼夺目的气质与性格。 附: 中国古代名著当中也有一个出了名的吝啬鬼--严监生 (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性小说儒林外史) 严监生名严大育,字致和,是个胆小有钱的人。虽则胆小,但并非善良之辈。他妻子病卧在床,生命垂危,侧室赵氏假意殷勤,骗取正妻王氏答应把她扶为正房,王氏刚一吐话,严监生“听不得这一声,连三说道:‘既然如此,明日清早就要请二位舅爷说定此事,才有凭据。’”只这一件事,就把严监生外柔内奸、心狠情薄的性格本质揭示出来了。从整个一回看,严监生替哥哥还钱,贿赂王德王仁,与赵氏完婚,为王氏办丧事等等,一年之内,着实花了不少钱,单发丧就用去四五千两银子,但这并不能说明他的大方。正相反,严监生是个典型的悭吝鬼,他花费的银子,实在都出于不得已,有两个细节可以使读者体悟到严监生性格深处的苛刻贪吝:其一,当王氏死后,赵氏提起要送与两位舅爷赶考盘程银子时,严监生听而不言,“桌子底下一个猫就扒在他腿上,严监生一靴头子踢开了”。这个猝然之间的暗暗发狠的动作,正是他此刻怜惜银子、憎恶两个舅爷的心理流露。其二,严监生临终之际,伸着两个指头就是不肯断气,大侄子、二侄子以及奶妈等人都上前猜度解劝,但都没有说中,最后还是赵氏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直到赵氏挑掉一根灯草,他方才点点头,咽了气。这细节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极著名的一例,它对那些悭吝乡绅的揭露讽刺可谓入木三分,同时也为严监生的性格塑造添上了极传神的一笔。当然,我们也应认识到严监生性格的复杂性。他的性格中有悭吝的一面,也有卑微可怜的一面,还有不乏人情的一面。他以金钱作为护身符,来消灾弭难,苟且偷安。正妻王氏病后,他延请名医,煎服人参,毫不含糊。王氏死后,他深情悼念,“伏着灵床子又哭了一场”,这不是“做戏”的眼泪,诚如闲斋老人的评语:“此亦柴米夫妻同甘共苦之真情。”这里写出了他具有人情的一面。由于他没有家族优势,至死也怕严老大,他活得卑微,死得窝囊。至于对财产的聚敛,主要靠两种方式:一是靠剥削来占有;二是靠惨淡经营,精打细算,甚至靠生活方式上的自虐来减少开支。他爱财、聚财,但有时不乏慷慨。这是与他没有家族优势,没有功名地位的处境是分不开的。但是他并不甘心屈从别人,这种心态在他临终托孤于内兄的沉痛遗言中充分地揭示出来了,他说:“我死之后,二位老舅照顾你外甥长大,教他读读书,挣着进个学,免得像我一样,终日受大房的气。”在他的心目中,除了金钱之外,还得有功名权势,只有如此,才可以活得威风凛凛。临终前的一席话,可谓是他人生经验的总结。总之,他是一个在统治阶级中被人捉弄的人物,他有吝啬、薄情的一面,又不乏人情味。对严监生这个人物的畸形灵魂多层面发掘,有利于全面领会作者深邃的用心和婉转多姿的笔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