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义时间是在什么时候(武昌起义的时间是何时?)
武昌起义时间是在什么时候
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日公历1911年10月10日当时用农历后来农历公历兼用,尊重历史,加个农历,八月十五过去后的四天,湖北 *** 做好了起义准备发动了起义,随后各地 *** 做好准备的 *** 也发动了起义,1912年2月12日农历辛亥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中国军队占领清国京师,清国皇帝投降被俘,存在了二百九十六年还差五天的清国正式宣告灭亡,1912年2月18日农历壬子年正月初一,新年,过两年这个新年会被称为春节,春天的节日,1912年3月10日农历壬子年二月四日,南北统一的中国中央 *** 在北京宣告成立。武昌起义的时间是何时?
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夜晚爆发武昌起义,由此拉开了幸亥革命的序幕。当时的清 *** 在全国有八旗军、绿营军、淮军、湘军、北洋军等,能调动的约和有63万人。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恢复开馆公告
随着武汉应急响应等级的调整,现在又有一大批室内展馆和图书馆对外恢复开放了,其中就有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该纪念馆主要展示了辛亥革命那一段历史,包括与人物相关的文物等,馆内也有一些展览。
一、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开放了吗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恢复开馆公告
根据省委省 *** 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安排,经报省文化和旅游厅批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定于2020年6月14日(周日恢复开馆。现公告如下:
一、开放时间:每天9:00-17:00(16:00停止入馆,周一例行闭馆(节假日除外。
二、每日限流1000人,全部实行网上预约。观众可在我馆 *** 公众平台(名称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和武汉文旅码小程序上预约,7日内参观。不接受团体预约。
三、观众每天分两个时段错峰入馆:9:0012:00,500人;14:0017:00,500人。12:0014:00为闭馆消杀时间。
四、观众须进行身份证核录、出示本人预约码、接受体温检测,未见异常后,方可入馆。对体温异常者将隔离观察,并及时报卫生防疫部门处置。
五、暂不提供人工讲解服务。
六、观众须全程佩戴口罩,严禁聚集,文明参观,服从工作人员管理。
特此公告。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2020年6月13日
二、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介绍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是依托中华民国军 *** 鄂军都督府旧址(即武昌起义军 *** 旧址而建立的纪念性博物馆。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阅马场,西邻黄鹤楼,北倚蛇山,南面首义广场。旧址占地面积20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0000平方米。因旧址红墙红瓦,武 *** 称之为红楼。
红楼原为清朝 *** 设立的湖北咨议局局址,于1910年(清宣统二年建成。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在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旗帜下集结起来的湖北革命党人,蓄势既久,为天下先,勇敢地打响了辛亥革命的之一枪,并一举光复武昌。次日在此组建中华民国军 *** 鄂军都督府,推举湖北新军协统黎元洪为都督,宣告废除清朝宣统年号,建立中华民国。随即,辛亥革命领袖之一黄兴赶赴武昌,出任革命军战时总司令,领导了英勇悲壮的抗击南下清军的阳夏保卫战。武昌义声赢得全国响应,260余年的清朝统治顿时瓦解,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随之终结。武昌因此被誉为首义之区,红楼则被尊崇为民国之门。
红楼于1961年以武昌起义军 *** 旧址的名义经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10月,依托红楼建立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由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题写馆名。经过3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这里已然并正在向辛亥革命的纪念中心及其史迹文物资料的保护收藏中心、陈列展览中心和科学研究中心的目标迈进,并已先后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1号
小编点评:历史上的辛亥革命大家应该都很清楚了,位于武昌区的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就是以收藏辛亥革命时期及辛亥革命人物相关的文物见长的专题性博物馆,想要了解这一段历史可以来这里转转。
转载自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官网
武昌起义50字简介故事主要内容
武昌起义,又称辛亥首义、武汉首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1]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以文学社和共进会为主的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在1911年(清宣统三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武昌起义。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并建立起亚洲之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是亚洲和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开端,在中国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武昌起义军事总指挥为蒋翊武,参谋长为孙武,总理为刘公。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 *** 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号召各省民众起义响应辛亥革命。武汉辛亥革命军 *** 旧址现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名称
武昌起义
地点
武汉武昌
时间
1911年10月10日
参战方
清军,革命党人
结果
革命党人获胜
快速
导航
起因经过结果影响历史遗迹纪念活动评价
背景
思想条件
19世纪末,何子渊、丘逢甲等人开风气之先,排除顽固守旧势力的干扰,成功创办新式学校。随后清 *** 迫于形势压力,对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于1905年末颁布新学制,废除科举制,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式学堂。1909年,地方科举考试停止以后,西学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亦正是教育方式的这一根本性转变,为后来风起云涌的辛亥革命和国家建设培养造就了大批思想进步锐意创新的宝贵人才。
共18张
武昌起义
社会条件
辛亥武昌起义前夕,由于中国的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激化,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持续不断,革命党人不断发动武装起义。1906年,清廷抛出“预备立宪”,其实质却是加强了皇族的权力,广大立宪派对此极为不满;1908年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相继去世,年仅3岁的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即位,其父载沣摄政。[2]
共8张
武昌起义世纪回眸
1911年5月,清 *** 公布的内阁名单中满族人有九名(其中七名是皇族),汉族有四名。被人称为“皇族内阁”。立宪派对此大失所望,有少数人参加了革命党。为取得外国的支持,以维护其统治,清廷将广东、四川、湖北、湖南等地的商办铁路收为国有,然后再卖给外国,掀起了全国大规模的人民反抗运动——保路运动。[2]
文学社和共进会两个革命团体在湖北新军中开展革命宣传工作,在新军中发展革命力量,积极准备起义。1911年初,两团体领袖见面秘谈,准备起义,文学社社长蒋翊武为革命军临时总司令,共进会孙武为参谋长,以文学社的机关为临时总司令部。[2]
起因
保路运动亦称“铁路风潮”。1911年(宣统三年)5月,清 *** 以铁路国有之名,将已归民间所有的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国有”,马上又出卖给英、法、德、美4国银行团,激起湘、鄂、粤、川等省人民的强烈反对,掀起了保路运动。运动在四川省尤其激烈,各地纷纷组织保路同志会,推举立宪党人蒲殿俊、罗纶为正副会长,以“破约保路”为宗旨,参加者数以十万计。清 *** 下令镇压。[3]
四川保路同志会报告
1911年9月7日,四川总督赵尔丰逮捕罗纶、蒲殿俊等保路同志会代表,枪杀数百 *** 群众。第二天又下令解散各处保路同志会。激起四川人民更大愤怒,将各处电线捣毁,沿途设卡,断绝官府来往文书。1911年荣县独立,荣县成为全中国之一个脱离清王朝的政权。把保路运动推向 *** ,成为武昌起义的先声。[4]
经过
前夕策动
清朝廷为扑灭四川的人民起义,派出大臣端方率领部分湖北新军入川镇压,致使清军在湖北防御力量减弱,革命党人决定在武昌发动起义。
武昌起义一呼百应
1911年9月14日,文学社和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建立了统一的起义领导机关,联合反清。并决定请黄兴、宋教仁或谭人凤来鄂作起义指挥,主持大计。
1911年9月24日,两个革命团体召开联席会议,决定10月6日发动起义。各标营党人代表均参加,通过“人事草案”和“起义计划”,军事总指挥为蒋翊武,参谋长为孙武,总理为刘公。
南湖炮队党人暴动未果。炮队事件后,清湖北当局下令收缴新军部队子弹,同时增强市面军警力量,盘查甚严。当局召集官长会议,决定军队提前过中秋节,八月十五日不放假。
1911年9月28日,湖南党人焦达峰函告武昌起义指挥部,10月6日起义湖南准备未足,请展期10天。再加上同盟会的重要领导人黄兴、宋教仁等未能赶到武汉。起义指挥部决定10月16日湘鄂两省同时发难。
临时决定
1911年10月9日,孙武等人在汉口俄租界配制炸弹时不慎引起爆炸。俄国巡捕闻声而至,搜去革命党人名册、起义文告、旗帜等,秘密泄露。并拘捕刘同等6人,随即引渡湖北当局。
湖广总督瑞澄下令关闭四城,四处搜捕革命党人。情急之下,革命党决定立即于10月9日晚12时发动起义。但武昌城内戒备森严,各标营革命党人无法取得联络,当晚的计划落空。
新军中的革命党人自行联络,约定以枪声为号于1911年10月10日晚发动起义。
星夜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之一枪,夺取位于中和门附近的楚望 *** 械所,吴兆麟被推举为临时总指挥。缴获步枪数万支,炮数十门,子弹数十万发,为起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此时,驻守武昌城外的辎重队、炮兵营、工程队的革命党人亦以举火为号,发动了起义,并向楚望台齐集。武昌城内的29标的蔡济民和30标的吴醒汉亦率领部分起义士兵冲出营门,赶往楚望台;尔后,武昌城内外各标营的革命党人也纷纷率众起义,并赶向楚望台。起义人数多达3000多人。[5]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晚上10点30分,起义军分三路进攻总督署和旁边的第八镇司令部。并命已入城之炮8标则在中和门及蛇山占领发射阵地,向督署进行轰炸。[5]
起初,起义军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指挥,加上兵力不够,进攻受挫。晚12点后,起义军再次发起进攻,并突破敌人防线,在督署附近放火,以火光为标志,蛇山与中和门附近的炮兵向光处发炮轰击。湖广总督瑞澄打破督署后墙,从长江坐船逃走,第八镇统制张彪仍旧在司令部顽抗。起义军经过反复的进攻,终于在天亮前占领了督署和镇司令部。张彪退出武昌,整个武昌在起义军的掌控之中。[5]
1911年10月10日深夜,正在保定军咨府军官学校学习的同盟会员何贯中之一时间得知起义发生的情况,立即将同寝室的李济深等同学组织起来,潜出校外,将清军南下的唯一大动脉漕河铁桥炸毁。漕河铁桥被炸,清军南下镇压起义运动的行程被耽搁,这不仅极大地支援了湖北武昌起义军接下来的军事行动,其更大的意义在于,这为革命党人在全国范围内举事赢得了充裕的时间。[5]
结果
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闻风而动,分别于1911年10月11日夜、1911年10月12日光复汉阳和汉口。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 *** 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号召各省民众起义响应。[3]
影响
引领革命
革命军攻克总督府,占领武昌,消灭清军大批有生力量,在中国腹心地区打开一个缺口,成为对清王朝发动总攻击的突破口,并在全国燃起燎原烈火。
武昌起义胜利后的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五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 *** 宣布独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 *** 在南京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退位,清朝灭亡。结束了二百多年清王朝封建统治和二千多年封建帝制。[6]
初创法治
武昌起义产生了中国历史上之一部具有近代意义的宪法草案《鄂州约法》。11月初,宋教仁、居正、刘公、孙武、张知本等商议,认为仅有 *** 组织法还不够,尚需有一个根本法类型的法规。众人推宋教仁起草。宋教仁早年喜爱研习法律,曾入日本东京法政大学研究各国宪法和政治制度,对西方三权分立制度十分赞赏。[7]
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
因而他为鄂军 *** 草拟的约法(定名为《中华民国鄂州临时约法》,简称《鄂州约法》),是一个三权分立的法律,共7章60条。规定“鄂州 *** 以都督及其任命之政务委员与议会、法司构成之”。行政权由“都督及其任命之政务委员”行使,立法权属“议会”,司法权则归“法司”。[8]
《鄂州约法》对这三方面职权均有明确的划分。这是中国历史上之一次采用三权分立原则的政权根本法。它首次正式规定人民依法享有民 *** 利,享有“自由保有财产”和“自由营业”的权利。取得政权的中国资产阶级在这里以法律形式宣告自己的胜利并维护既得的成果。[9]
开启共和
武昌起义吹响了共和国诞生的号角。武昌起义创建了湖北军 *** ,成为共和政权的雏型,并引发各省响应。不到两个月就诞生了中华民国,建立了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 *** ,取得辛亥革命的重大胜利。[10]
武昌起义即狭义的辛亥革命,同时又是广义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后期腐败的统治,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前后的系列事件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影响
求武昌起义中阳夏保卫战的详细资料
1911年10月18日到11月27日,历时41天的“阳夏保卫战”,是辛亥革命中规模更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牺牲成千上万人,为抗击清军、捍卫共和作出了很大贡献。阳夏保卫战系由汉阳战役和汉口战役组成,其中,汉阳古琴台和昭忠祠先后是革命军的司令部,归元寺是革命军的总粮台,汉阳三眼桥、米粮山、锅底山、仙女山、十里铺等地展开过激烈的争夺战。阳夏保卫战虽然以失败告终,然而他却将清军主力死死地拖在湖北,长达四十日之久,为其他各省的独立赢得了宝贵的时间。阳夏战争分为两个阶段。
之一阶段为汉口保卫战。10月18日,民军向刘家庙清军发起进攻,揭开战争序幕。起初,革命军初战告捷,19日晨,占领占刘家庙车站。革命军却没有乘胜追击,致使清军有了喘息的机会。26日,清陆军在炮舰掩护下,向刘家庙发起攻势。在苦战过程中,革命军前线总指挥张景良临阵脱逃,革命军被迫退入市区。29日,黄兴抵达武昌,并承担起前线总指挥重任。清军之一军军统冯国璋竟下令纵火烧城,大火焚烧三日,繁华的汉口化为一片焦土。11月1日,汉口陷落,革命军退保汉阳。
第二阶段为汉阳保卫战。11月4日,黄兴在汉阳伯牙台设立战时总司令部,集结革命军各部总兵力约两万余人,清军占领汉口后,一线总兵力约三万余人,援军又源源不断地从后方赶到。革命军大多是新招募的士兵,各路又旗号不一,与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北洋军相比,革命军完全处于劣势。16日,黄兴毅然率军兵三路反攻汉口,右翼湘军王隆中部进展迅速,然而中路和左翼未能很好的配合,致使右翼部队孤军奋战,最后也不得不退至汉阳。21日清军兵分两路,强渡汉水,围攻汉阳。黄兴虽调各路阻击,数次组织反攻,但指挥不灵,革命军伤亡很大。27日,北洋军占领龟山,汉阳遂告陷落。北洋军用重炮,从龟山上隔江遥轰武昌,对黎元洪施压,逼其停战议和。
阳夏保卫战虽然以失败告终,然而他却将清军主力死死地拖在湖北,长达四十日之久,为其他各省的独立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