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叙和补叙的区别是什么啊-插叙和补叙有何区别-
本文共计2262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7分23秒,由作者编辑整理创作于2023年08月20日 23点14分15秒。
插叙和补叙的区别是什么啊?
我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就好理解了。一般叙事必须包括时间、人物、事件(开始、经过、发展、 *** 、结局)三个要素。 首先顺叙与插叙是一个范畴的,都是中心叙事,它们是构成一个叙事的。而补叙与插叙属于另外一个范畴,它们是补充或扩展一个叙事的。 例如,“今天傍晚(时间),我家的狗被自行车撞死了,我(人物)很伤心(事件)”。顺叙,简单来说就是记“流水账”,按照一定的顺序(时间、空间),把事情从头到尾说出来) 而,“我今天很伤心,因为傍晚时候我家的狗被自行车撞死了”。倒叙就是为了吸引眼球,先把故事的结果,或造成的影响,或事件中最突出的部分放置在开头。 插叙就是插入与中心事件之外的相关情节,如一些回忆或典故等,如在该例中“狗被撞,很伤心”这个基本事件中插入你买狗或养狗的情节,又或别人的狗被撞等,这一部分的叙事方式就属于插叙。 而补叙是补充对中心事件或人物的说明与交待。如在本例中,你补充自己忘了关门让狗跑了出来,或最后把骑自行车的人打了一顿等,就属于补叙的范畴,它的作用是使得文章的情节更完整或逻辑更缜密。顺叙和倒叙的差别是一眼便能看出来的,但插叙与补叙的区分则比较苦难,但其根本的区别在于: 在事件组成上,插叙插入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有关情况,去掉它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补叙补入的则是基本事件发展之中的有机环节,去掉它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此外,从在文章位置上看,补叙可以在篇中,也可以在篇末,而插叙只能在篇中,不能在篇末。插叙和补叙有何区别?
插叙与补叙的根本区别在于:插叙插入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有关情况,去掉它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补叙补入的则是基本事件发展之中的有机环节,去掉它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此外,补叙可以在篇中,也可以在篇末,而插叙只能在篇中,不能在篇末。
详细解说:
插叙,是在叙述重要事件的过程中 *** 另一件有关事件的叙述。插叙时,暂时中断原来叙述的线索,插叙完毕,仍要按原线索继续叙述主要事件。因此,对全文来说,插叙的内容只是与中心事件有关的一个片断,并非中心事件的组成部分,是文章的枝叶,而非主干。
有的插叙是为了充实内容,刻画人物,用的是回忆往事、追述过去的 *** 。如鲁迅先生的《故乡》,当母亲和“我”提到闰土时,作者写道:“这时候,我的脑子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接着便插叙了一段30年前“我”与少年闰土交往的故事,刻画了少年闰土天真活泼、机智勇敢的形象,这与眼前所见的闰土形成鲜明的对比。
有的插叙交代事物的来历或人物的身世、性格。如《红军鞋》,在写到红军为翻越大雪山准备鞋子的时候,插叙了“红军鞋”的来历和“红军鞋”在以往战斗中发挥的作用。再如夏衍的《包身工》,在写包身工烧饭时插叙了“芦柴棒”名字的由来:
“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但是倒冒出来的青烟引起了她一阵猛烈的咳嗽,她十五六岁,除了老板之外,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姓名。手脚瘦得像芦柴棒一样,于是大家就拿“芦柴棒”当了她的名字。
有的插叙对所提及的事情或情况作某些解释,表明今昔情况的变化。如《孔乙己》中写酒价的上涨:
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晚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地喝了休息。
插叙是为了适应内容的需要,插叙的分量不能超过中心事件,不可喧宾夺主。运用插叙,有助于展开主要事件,丰富文章内容,刻画人物形象,使叙述曲折有致,结构富于变化。
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补叙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的关键之处。没有补叙,故事情节上就会出现漏洞,令人不解。如《水浒传》第十六回《智取生辰纲》一节,叙述在黄泥岗松林内七个贩枣的客商劫走了生辰纲。看到这里,读者自然生疑:同一桶酒,贩枣客商喝得,为什么杨志等人就喝不得?这时,作者不慌不忙地交代了吴用、晁盖等七人的姓名,并介绍了使用障眼法、当面吃酒以瓢下药的经过。这样,通过补叙使得事件真相大白。由此可见,补叙实际上是在叙述时,故意“藏”去若干片断,到后面适当的地方再把这些片断“亮”出来,使读者恍然大悟。通过这一“藏”一“亮”,造成叙事的波澜。
补叙有放在文末的,如《小英雄雨来》就是在结尾时交代雨来没有死的原因的。也有在文章中间补叙的,如《第二次考试》,苏林教授深入弄堂调查,通过孩子之口介绍了陈伊玲救灾的经过:
两三天前,这里因为台风造成电线走火,烧毁了不少房子。陈伊玲协助里弄干部安置灾民,忙得整夜没睡,影响了嗓子。第二天刚好是复试的日子,她说了声“糟糕!”还是去参加考试了。
运用补叙,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番外算补叙或者插叙吗?交代之前的那种番外。结尾的"像我后来才知道",这是算什么
番外是连载小说或者连载漫画专用的词汇,指作者在正文之外补充的内容,它一般属于补叙,但也有些不喜欢走寻常路的作者会在正文中间加番外,而且番外的内容还要跟后面的内容产生联动,这种时候就是插叙了,但这种情况不是主流。至于说"像我后来才知道"这种紧随文后的内容,仅仅是正文的补叙,还谈不上番外,因为它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章节或者回目,还是正文的一部分。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店小二的故事是插叙还是补叙
插叙开头写李小二,是因为当初李小二在东京时与林冲相遇被林冲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感动,为下文的李小二偷听差拨讲话,埋下伏笔!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故事背景和人物背景。
《童年》中的直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描写内容
《童年》的体裁是受高尔基的外祖母的影响,好像一首抒情诗。我们可以从中找到许多美的地方,无论是在描写还是在抒情,都有可以从中发现吸引人的地方,高尔基描写了一个穷孩子眼中的世界,一个个人物的性格都十分鲜明:固执的外祖父,残忍的舅舅们,冷漠不幸的母亲,坚韧乐观的外祖母。透过高尔基的眼中,小伙伴的力量也是不可忽略的,他们向往着美好的未来,为未来而奋斗不止,他们淳朴,但蕴藏着无穷的力量!在这么多人中,我想外祖母是更具有人格魅力的形象了,她自己的信念影响着高尔基的性格,把自己的力量发展到更大。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