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圆明园火烧的图片(谁有火烧圆明园的资料)
关于圆明园火烧的图片
在百度即可找到谁有火烧圆明园的资料
要既简单又完整的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KMEwYPRonVNq04pwkD2iwQ
清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于10月6日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英、法军队洗劫二天后,向城内开进。10月11日英军派出1200余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再次洗劫圆明园,英国全权代表詹姆士·布鲁斯以清 *** 曾将巴夏礼等囚于圆明园为借口,将焚毁圆明园列入议和先决条件。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圆明园销毁前烧了几天几夜?
三天三夜
【圆明园英法之劫】
第二次 *** 战争期间——1860年10月18日凌晨,遵照额尔金和格兰特的命令,3500名英军纵
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天三夜不灭,烟云笼罩北京城,久久不散。
【特色概况】
1、圆明园占地350多公顷,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圆明园的陆上建筑面积比故宫还多一万
平方米,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总面积等于8.5个紫禁城。
2、圆明园周围连绵10公里,由圆明园、绮春园、长春园组成,而以圆明园更大,故统 称圆明
园(亦称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属园,分布在圆明园的东、西、南三面, 其中有香山的
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清漪园(后来的颐和园就是在此基础上建造起来的)等,全园面积
合计5000多亩。
【建筑风格】
圆明园还有个显著特点,就是大量仿建了中国各地特别是江南的许多名园胜景。乾隆皇帝弘历
曾经六次南巡江浙,多次西巡五台,东巡岱岳,巡游热河、盛京(即沈阳)和盘山等地。每至
一地,凡他所中意的名山胜水、名园胜景,就让随行画师摹绘成图,回京后在园内仿建。据不
完全统计,圆明园的园林风景,有直接摹本的不下四五十处。杭州西湖十景,连名称也一字不
改地在园内全部仿建。正所谓: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
【建筑形式】
主要建筑类型包括殿、堂、亭、台、楼、阁、榭、廊、轩、斋、房、舫、馆、厅、桥、闸、
墙、塔,以及寺庙、道观、村居、街市等,应有尽有。其盛时的建筑样式,也几乎囊括了中国
古代建筑可能出现的一切平面布局和造型式样:既有常见的单檐卷棚灰筒瓦屋面,朴素淡雅;
又有宫殿式重檐琉璃彩瓦覆顶,金碧辉煌;既有一进两厢、二进四厢的规整院落,又有灵活多
变的建筑组群。建筑平面布局共有38种之多。
圆明园烧毁后是怎样的惨景?这位德国摄影师,拍下了一组画面
连续几天都在介绍圆明园十二铜首,事实上圆明园的 历史 故事还真不少。
毕竟作为清朝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圆明园占地面积就达到3.5万平方千米,相当于8.5个紫禁城。
从康熙48年建起,经过雍正、乾隆、嘉庆以及道光等几代人陆续完善,圆明园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就连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也都被誉为----“ 理想与艺术的典范” 。
但可惜,经过战乱、 历史 的摧残,如今圆明园所呈现给世人面前的,只是一片废墟罢了。
被英法联军毁掉的圆明园,到底是什么样?
1860年,圆明园遭受英法联军所焚毁,在火烧圆明园时,本来想将其夷为平地,但由于圆明园所占面积太大,景点分散,而且水域又很辽阔,圆明园一些不起眼的角落又或者水中景点才能幸免遭受焚烧。
13年后,也就是1873年,在清朝海关任职的德国人--- 恩斯特·奥尔 一次来到圆明园,用随身带来的摄像机拍摄了这座已被战乱摧毁的皇家园林的照片。
这批照片也成为了目前 历史 上的发现最早的圆明园影像。
这批照片也保存完好,不仅能记录圆明园废墟,同时也记录了这段屈辱的 历史 。
谐奇趣主楼北面:
谐奇趣全景:
谐奇趣音乐亭:
谐奇趣主楼东侧面:
谐奇趣是乾隆十六年在圆明园建成首座 欧式水法大殿 ,一共有3层主楼,楼前左右九间弧形走廊连接着两层八角楼听,背面有一座小型的喷水池。
大水法:
大水法是圆明园废墟最典型的代表物,它是圆明园三处大型喷泉群,其12铜兽就在大水法周围。
如今在很多人心目中,大水法的残垣断壁是圆明园象征,也成为了游客必到的打卡之处。
方外观
方外观是乾隆二十四年所修建,当时主要是一座 *** 寺,是专门给乾隆的 容妃 (也就是《还珠格格》里的香妃)做礼拜的地方。
在火烧圆明园的时候,方外观与其他西洋楼建筑一样,只是被烧毁的建筑木质结构,大理石和房瓦尚未被烧毁,不过今天咱们所看到的方外观残迹大部分是军阀和土匪等倒盗运石所造成。
海晏堂一角
作为圆明园西洋楼规模更大、装饰最精美的建筑,在奥尔末拍摄的海晏堂画面中,楼顶已经坍塌,楼前水池也都长满了杂草。
从照片咱们可以看到,屋顶和楼板基本已经倒塌,内部的砖墙也都垮塌了一部分,南侧上还保留一些玻璃残迹,造型和装饰也跟史料记载一样,只是墙面上的灰有些剥落。
奥尔末拍摄的12张圆明园照片中,原作底片从未在中国大陆所公开,之后奥尔末去世后,其妻子将这组12张玻璃底片交给德国建筑学者 恩斯特•柏石曼 。
之后随着战火的隔断,这批底片经过重重困难,最终秦风老照片馆在2009年被找到其下落,筹募巨资从海外购回这组底片。
随后在纪念圆明园150周年之际,这批珍贵的 历史 照片最终首次公开。
如今圆明园已经不再有12组照片这样的情景。
这批图片清晰可见,仿佛就像昨日的情景一样,除了我们能目睹一些圆明园风采外,更多再次激起我们对这段屈辱 历史 的思考---- 落后就要挨打!
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我想到,哪两个词语
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我想到,哪两个词语:首先说起火烧圆明园,我想很多人会联想起来两个词语,一个是英法联军,一个是八国联军,这两支军队都破坏过圆明园,但是圆明园之一次是被圆明园破坏的,那大家是否好奇,英法联军当时为何不把紫禁城也烧了呢?其次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知道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目的,很多人说是为了掩盖他们的强盗行为。我想这只是一方面,其实最主要是为了给咸丰皇帝一个下马威。
因为第二次 *** 战争期间,咸丰皇帝逃到了热河承德避暑山庄,而把恭亲王奕欣留在京城议和。但是条约一直没有什么进展,这对英法联军来说并不是好事情。
为了逼迫咸丰皇帝立刻签订条约,英法联军决定对咸丰皇帝的出生地圆明园下手。对于英法联军来说,其实只要拿点好处就离开中国了,既然你咸丰皇帝不愿意签字,那我就逼着你签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法联军先是洗劫了圆明园,最后直接一把火烧掉。在热河的咸丰皇帝听闻消息后,差点昏厥过去。为了清 *** 着想,他只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
那英法联军为何不顺带着一把火把北京城也烧了呢?其实他们怂了,英国和法国基本上都是雇佣军,英国很多是印度人,而法国基本上是缅甸人。
对他们来说,长时间作战并不是十分有利。如果你烧了紫禁城,哪怕咸丰皇帝再懦弱,他必定拼死一搏,那到时候英法联军还真不一定是清军的对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英法联军只是想占领中国,而不是统治中国。因为后者的代价实在太大了,历史上也没有一个外国人能做到这点。
很多人会质疑了,元朝跟清朝虽不是 *** 他们也统治了中国。蒙古人跟满族人终究还是中国人,这两个王朝的出现只是历史的演变而已。
如果外国人统治了中国,那才叫真正的亡国。所以说英法两国只是想要点好处而已,他们不可能接管中原王朝,这也是他们不敢火烧紫禁城的直接原因。
最后
当然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行为绝对是反人类的,假如圆明园依然存在,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也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