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守敬主持修订的是什么(郭守敬主持修订了哪本书)
郭守敬主持修订的是什么
郭守敬主持修订了《授时历》。
这部历法,反映了当时我国天文历法的新水平,它在我国沿用了三百多年,产生了重大影响。朝鲜、越南都曾采用过《授时历》。
《授时历》,每月为29.530593日,以无中气之月为闰月。它正式废除了古代的上元积年,而截取近世任意一年为历元,打破了古代制历的习惯,是我国历法史上的第四次大改革。
明初颁行的《大统历》基本上就是《授时历》,如把这两版历法看成一版,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施行最久的一版历法,达三百六十四年。
郭守敬主持修订了哪本书
元代科学家郭守敬主持编撰了《授时历》。《授时历》除了在天文数据上的进步之外,在计算 *** 方面也有重大的创造和革新。这部历法,反映了当时我国天文历法的新水平,它在我国沿用了三百多年。
《授时历》,每月为29.530593日,以无中气之月为闰月。它正式废除了古代的上元积年,而截取近世任意一年为历元,打破了古代制历的习惯,是我国历法史上的第四次大改革。明初颁行的《大统历》基本上就是《授时历》,如把这两版历法看成一版,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施行最久的一版历法,达三百六十四年。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张衡、祖冲之、一行和郭守敬的生平和主要功绩、发明还有著作是什么?
张衡,东汉建初三年(公元78年)生;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卒。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汉族。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学家、诗人、汉朝官员,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曾将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另外,历史中的三国、隋朝时期,以及现代都有与张衡同名的人物。中文名: 张衡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河南南阳
出生日期: 公元78年
逝世日期: 公元139年
职业: 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诗人
代表作品: 《灵宪》、地动仪、《四愁诗
祖冲之( 公元429年—公元500年)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南北朝时期人,汉族人,字文远。生于宋文帝元嘉六年,卒于齐昏侯永元二年。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为避战乱,祖冲之的祖父祖昌由河北迁至江南。祖昌曾任刘宋的“大匠卿”,掌管土木工程;祖冲之的父亲也在朝中做官。祖冲之从小接受家传的科学知识。青年时进入华林学省,从事学术活动。一生先后任过南徐州(今镇江市)从事史、公府参军、娄县(今昆山市东北)令、谒者仆射、长水校尉等官职。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
中文名: 祖冲之
别名: 字文远
国籍: 中国南北朝时期
民族: 汉
出生地: 范阳郡遒县
出生日期: 于宋文帝元嘉六年
逝世日期: 齐昏侯永元二年
职业: 数学家,科学家
主要成就: 六位小数的圆周率
代表作品: 《述异记》。
一行(673~727),中国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和佛学家,本名张遂,河北巨鹿人
一行
。生于唐高宗咸亨四年,卒于玄宗开元十五年。
张遂的曾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功臣张公谨。张氏家族在武则天时代已经衰微。张遂自幼刻苦学习历象和阴阳五行之学。青年时代即以学识渊博闻名于长安。为避开武则天的拉拢,剃度为僧,取名一行。先后在嵩山、天台山学习佛教经典和天文数学。曾翻译过多种印度佛经,后成为佛教一派——密宗的领袖。
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武则天退位后,李唐王朝多次召他回京,均被拒绝。直到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唐玄宗李隆基派专人去接,他才回到长安。
开元九年(公元721年),据李淳风的《麟德历》几次预报日食不准,玄宗命一行主持修编新历。一行一生中最主要的成就是编制《大衍历》,他在制造天文仪器、观测天象和主持天文大地测量方面也颇多贡献。
郭守敬(1231-1316),中国元朝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和仪器制造专家。字若思,汉族,顺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生于元太宗三年,卒于元仁宗延佑二年。郭守敬曾担任都水监,负责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1276年郭守敬修订新历法,经4年时间制订出《授时历》,通行360多年。是当时世界上更先进的一种历法。1981年,为纪念郭守敬诞辰750周年,国际天文学会以他的名字为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
证明南海自古是中国领土的史实有①秦设置三郡,疆域至南海 ②元朝郭守敬主持全国天文测量,最南达南海 ③唐疆域以南海为最南端 ④清疆域至此,称“千里长沙,万里石塘”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D.③④
证明南海自古是中国领土的史实有
①秦设置三郡,疆域至南海
②元朝郭守敬主持全国天文测量,最南达南海
③唐疆域以南海为最南端
④清疆域至此,称“千里长沙,万里石塘”
答案是:B.①②③④
郭守敬改进了简仪和圭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他主持修订了()。
郭守敬改进了简仪和圭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他主持修订了()。
A. 授时历
B. 紫金历
C. 大明历
C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