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怎么评价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怎么评价第三次科技革命
从1980年开始,微型计算机迅速发展。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生产自动化、管理现代化、科技手段现代化和国防技术现代化,也推动了情报资讯的自动化。以全球网际网路络为标志的资讯高速公路正在缩短人类交往的距离。同时,合成材料的发展、遗传工程的诞生和资讯理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的发展,也是这壹次技术革命的结晶。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往,人们主要是依靠提高劳动强度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第三次次科技革命条件下,主要是通过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不断提高,劳动手段的不断改进,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重大变化,第三次科技革命造成之一产业、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下降,使得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为了适应科技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强国家对科学领域研究的支援,大大加强了对科学技术的扶持和资金投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在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一方面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发展的不平衡,使资本主义各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新变化;另一方面使社会主义国家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抗衡的斗争中具有强大的动力。同时,第三次科技革命扩大了世界范围的贫富差距,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
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得科学技术大幅度提高,为世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并使得全球的文化联络越来越密切,现代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在学术上,出现了各学科之间的相互参透的新特点,新的学术与科技思潮不断涌现。
如今的国际竞争主要是以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因此教育的战略地位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出现了世界性的教育改革新潮。
第三次科技革命,给全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既带来了机遇,又面临了严峻的挑战
第三次科技革命起于何时?有何特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于20世纪中期,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它以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为前沿,以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激光技术、空间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应用为特征,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信息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1.速度快──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技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2.范围广──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
3.影响大──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1.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
3.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
第三次科技革命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有下列特点:首先,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学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其次,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第三,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哪些成果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第三次技术革命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领域的重大革命.空间技术的利用和发展是这次技术革命的一大成果.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之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创了空间技术发展的新纪元,也极大地 *** 了美国.1958年,美国也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但1959年苏联就取得了一项新成就:她发射的“月球”2号卫星成为更先把物体送上月球的卫星.正在美国人瞠目结舌之时,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又在1961年乘坐飞船率先进入太空.美国不甘落后,开始了60年代规模庞大的登月计划,终于在1969年实现了人类登月的梦想.70年代以来,空间活动由近地空间为主转向飞出太阳系.1981年4月12日,美国之一个可以连续使用的哥伦比亚航天飞机试飞成功,并于2天后安全降落.它身兼火箭、飞船、飞机3种特长,是宇航事业的重大突破.1970年以来,中国宇航空间技术迅速发展,现已跻身于世界宇航大国之列.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成果还表现为原子能技术的利用和发展.1945年美国成功地试制 *** 后,1949年苏联也试爆 *** 成功.1952年美国又试制成功氢弹.1953年~1964年间,英国、法国和中国相继试制核武器成功.原子能的技术首先被应用于军事领域,和平利用原子能工业也有一定发展.1954年6月,苏联建成之一个原子能电站.1957年苏联之一艘核动力破冰船下水.到1977年,世界上有22个国家和地区拥有核电站反应堆229座.
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利用和发展是另一重大突破.40年代后期的电子管计算机为之一代计算机.1959年出现晶体管计算机,运算速度每秒在100万次以上.1964年达到300万次.60年代中期,出现许多电子元件和电子线路集中在很小的面积或体积上的集成电路,每秒运算达千万次,它适应一般数据处理和工业控制的需要,使用方便.70年代发展为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1978年的计算机每秒可运算1.5亿次.80年代发展为智能计算机.90年代出现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等.大体上每隔5年~8年,运算速度提高10倍,体积缩小10倍,成本降低10倍.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银河”大型计算机每秒也可计算上亿次.从1980年开始,微型计算机迅速发展.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生产自动化、管理现代化、科技手段现代化和国防技术现代化,也推动了情报信息的自动化.以全球互联网络为标志的信息高速公路正在缩短人类交往的距离.同时,合成材料的发展、遗传工程的诞生和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的发展,也是这次技术革命的结晶.
第三次技术革命就其规模、深度和影响来说,远远超过前两次技术革命,它大大加速了现代生产力的发展,成为推动人类进步的巨大动力之一.
介绍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成就、影响、要详细、全面~~~
1、开始时间及条件 之一次科技革命(18世纪60年代) 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 圈地运动的进一步推行造成了大批雇佣劳动力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生产技术 18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上更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国外市场急剧扩大 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70年代)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资本积累和对殖民的肆意掠夺积累了大量资金 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 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 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 二战后,资本主义推行福利制度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局稳定 20世纪初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和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的形成。 (直接推动力是二战及战后各国对高科技迫切的需要--这与前两次有别) 2、 主要成就和特点 主要成就: 之一次科技革命 棉纺织: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年 )交通运输:富尔顿-轮船(美、1807年);史蒂芬孙-蒸汽机车(英、1814年) 1、首先发生在英国,并以英国为主体;2、以轻工业为主导;3、 以蒸汽动力为主要标志;4、技术发明主要源于工人和 *** 的实践经验 第二次科技革命 1、电力的广泛应用(西门子-发电机、格拉姆-电动机)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飞机)3、新通讯手段的发明(贝尔- *** 、马可尼-无线电报) 1、科学同技术开始密切结合2、新技术发明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国家3、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第三次科技革命 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 1.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2.科学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相互渗透。 3、 主要影响及对中国的影响 主要影响 对中国的影响 之一次科技革命 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使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广泛建立;2、使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3、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开始了城市化进程;4、使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东方从属于西方5、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时期 1、发动两次 *** 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 近代工业产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3、 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第二次科技革命 1、促使生产力迅速发展;2、生产关系进一步调整: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3、列强加紧瓜分世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东西方差距进一步扩大4、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格局发生改变;列强争夺与冲突加剧5、无产阶级壮大,工运逐渐走向 *** 1、列强继续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3、 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如: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1、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改变;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3、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各地联系更紧密;强化国家资本主义和科技竞争;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在科技领域硕果累累。机遇与挑战并存。 4、科技革命的哲学启示 : (1) 其出现是实践的需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 (2) 即有共性也有各自特点,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3) 不仅促成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随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 发展) 5、如何面对新的科技革命: (1) 作为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科技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发展科教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人才,建立知识创新体系。 (2) 从个人讲,努力学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注意对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3) 从经济学上看,充分认识科技是之一生产力,认识其在社会生产中作用,依靠科技和提高效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4) 从政治学角度看,国际竞争重点已发生变化,决定国际地位的关键因素是科技。需全面行使国家职能,把振兴科技、发展教育作为国家战略的重点。 答案补充1、时间:之一次是18世纪中期~19世纪,第二次是19世纪70年代~20世纪40年代,第三次20世纪40年代~至今 2、主要标志:之一次是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第二次是电力的广泛应用,第三次是电子计算机和原子能的发明和应用 3、实质:之一次是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蒸汽时代),第二次是电力取代蒸汽动力(电气化时代),第三次是自动化、信息化取代电气化(信息化时代) 4、影响:(1)对生产力 之一次①大大加快了工业革命的进程;②(工业革命对生产力的影响——之一次飞跃发展)。第二次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再次飞跃发展。第三次促使社会生产从电气化发展到自动化、信息化,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2)对生产关系 之一次使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工业革命对生产关系的影响)。第二次使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垄断阶段——帝国主义阶段。第三次导致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启示 1、科技是之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劳动者素质要依靠科技,同时又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一种新的制度要得到巩固和确立,最终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包括下列哪些发明的应用( )。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包括下列哪些发明的应用( )。
A、原子能
B、太阳能
C、空间技术
D、生物工程
A C D解析:
本题考查科技。
A、C、D三项正确,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新科学技术革命,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代表,还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这次科技革命被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
B项错误,人类利用太阳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将太阳能作为一种能源和动力加以利用有300多年的历史。故太阳能不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主要标志。
故正确答案为ACD。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