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计算机技术问提?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的目录
微型计算机技术问提?
怎么答求结构化程序设计技术,它采用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设计 *** 和单入口单出口的控制结构 步骤,问题定义,程序设计,编码,调试,改进和再设计.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的目录
第1章微型计算机概述1
1.1微型计算机的特点和发展1
1.2微型计算机的分类2
1.3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系统3
1.3.1微处理器3
1.3.2微型计算机5
1.3.3微型计算机系统6
1.4微型计算机的应用7
1.5微型计算机的性能指标8
第2章16位和32位微处理器9
2.116位微处理器80869
2.1.18086的编程结构9
2.1.28086的引脚信号和工作模式13
2.1.38086的操作和时序22
2.1.48086的存储器编址和I/O编址35
2.232位微处理器Pentium的先进技术38
2. *** entium的指令流水线技术41
2.4Pentium的工作方式44
2.5Pentium的原理结构45
2.6Pentium的寄存器和相关机制48
2.6.1基本寄存器组48
2.6.2段寄存器和描述符以及保护方式的寻址机制49
2.6.3系统寄存器组51
2.6.4浮点寄存器组55
2.7Pentium的主要信号57
2.8Pentium的总线状态61
2.9Pentium的总线周期62
2.10Pentium的中断65
2.10.1Pentium的中断机制65
2.10.2中断描述符表68
2.11Pentium的保护技术69
2.11.1段页两级保护机制69
2.11.2程序运行中的保护71
2.12Pentium系列微处理器的技术发展72
2.13Itanium微处理器概述74
第3章Pentium的指令系统75
3.1Pentium的寻址方式75
3.1.1立即数寻址75
3.1.2寄存器寻址76
3.1.3输入/输出端口寻址76
3.1.4存储器寻址77
3.2Pentium的指令系统79
3.2.1传送指令80
3.2.2算术运算指令86
3.2.3逻辑运算和移位指令98
3.2.4串操作指令101
3.2.5调用/转移/循环控制/中断指令105
3.2.6标志操作和处理器控制指令115
3.2.7条件测试和字节设置指令117
3.2.8位处理指令118
3.2.9系统管理指令120
3.2.10支持高级语言的指令122
3.3汇编语言中的标记、表达式和伪指令122
3.3.1汇编语言概况122
3.3.2标记124
3.3.3表达式125
3.3.4语句127
3.3.5伪指令127
第4章存储器、存储管理和高速缓存技术133
4.1存储器和存储器件133
4.1.1存储器的分类133
4.1.2微型计算机内存的行列结构134
4.1.3选择存储器件的考虑因素134
4.1.4随机存取存储器RAM136
4.1.5只读存储器ROM137
4.2存储器的连接140
4.2.1存储器和CPU的连接考虑140
4.2.2片选信号的产生 *** 140
4.2.3SRAM和DRAM的连接举例141
4.2.4存储器的数据宽度扩充和字节数扩充144
4.3微型计算机系统中存储器的体系结构144
4.3.1层次化的存储器体系结构144
4.3.2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内存组织148
4.4Pentium的虚拟存储机制和片内两级存储管理150
4.4.1虚拟存储技术和三类地址150
4.4.2分段管理152
4.4.3段选择子、段描述符和段描述符表153
4.4.4逻辑地址转换为线性地址157
4.4.5分页管理158
4.4.6线性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159
4.4.7转换检测缓冲器TLB162
4.5高档微机系统中的高速缓存技术164
4.5.1Cache概述164
4.5.2Cache的组织方式165
4.5.3Cache的数据更新 *** 169
4.5.4Cache控制器82385170
4.5.5Pentium的两级Cache组织174
4.5.6影响Cache性能的因素176
第5章微型计算机和外设的数据传输177
5.1为什么要用接口177
5.2CPU和输入/输出设备之间的信号178
5.2.1数据信息178
5.2.2状态信息178
5.2.3控制信息179
5.3接口部件的I/O端口179
5.4接口的功能以及在系统中的连接180
5.4.1接口的功能180
5.4.2接口与系统的连接181
5.5CPU和外设之间的数据传送方式182
5.5.1程序方式182
5.5.2中断方式188
5.5.3DMA方式191
5.5.4输入/输出过程中涉及的几个问题196
5.5.5接口部件和多字节数据总线的连接197
5.5.6接口部件和地址总线的错位连接197
第6章串并行通信和接口技术199
6.1串行接口和串行通信199
6.1.1串行通信涉及的几个问题199
6.1.2串行接口201
6.2可编程串行通信接口8251A202
6.2.18251A的基本性能202
6.2.28251A的基本工作原理203
6.2.38251A的对外信号206
6.2.48251A的编程210
6.2.58251A编程举例213
6.2.68251A的使用实例216
6.3并行通信和并行接口217
6.4可编程并行通信接口8255A218
6.4.18255A的内部结构219
6.4.28255A的芯片引脚信号220
6.4.38255A的控制字220
6.4.48255A的工作方式224
6.4.58255A的应用举例233
第7章中断控制器236
7.18259A的引脚信号、编程结构和工作原理236
7.1.18259A的外部信号和含义236
7.1.28259A的编程结构和工作原理237
7.28259A的工作方式238
7.38259A的初始化命令字和初始化流程243
7.3.18259A的初始化命令字243
7.3.28259A的初始化流程245
7.48259A的操作命令字247
7.58259A使用举例250
7.6多片8259A组成的主从式中断系统255
第8章DMA控制器258
8.1DMA控制器概要258
8.2DMA控制器8237A的编程结构和外部信号258
8.2.18237A的编程结构259
8.2.28237A的对外连接信号260
8.2.38237A工作时各信号的配合261
8.38237A的工作模式和模式寄存器262
8.3.18237A的工作模式262
8.3.28237A的模式寄存器262
8.48237A的工作时序263
8.58237A的控制寄存器和状态寄存器264
8.68237A各寄存器对应的端口地址268
8.78237A的编程和使用269
第9章计数器/定时器和多功能接口芯片272
9.1可编程计数器/定时器的工作原理272
9.28253/8254的编程结构和外部信号274
9.2.18253/8254的编程结构274
9.2.28253/8254的外部信号275
9.38253/8254的控制字和状态字275
9.3.18253/8254控制寄存器和控制字275
9.3.28254的状态寄存器和状态字277
9.48253/8254的编程命令277
9.58253/8254的工作模式278
9.68253/8254应用举例282
9.732位微型计算机系统中的多功能接口芯片82380284
9.7.1多功能接口芯片82380的组成和信号284
9.7.282380和CPU的连接288
第10章模/数和数/模转换290
10.1概述290
10.2数/模(D/A)转换器290
10.2.1D/A转换的原理290
10.2.2D/A转换器的指标293
10.2.3D/A转换器DAC0832的工作方式和应用294
10.3模/数(A/D)转换器297
10.3.1A/D转换涉及的参数297
10.3.2A/D转换的 *** 和原理298
10.3.3A/D转换器和系统连接时要考虑的问题303
10.3.4A/D转换器ADC0809以及用中断方式读取转换结果304
10.3.5A/D转换器AD570以及用查询或等待方式读取转换结果306
10.3.612位A/D转换器ADC1210和系统的连接308
第11章键盘和鼠标309
11.1键盘的基本原理结构309
11.2键的识别——行扫描法310
11.3键的识别——行反转法312
11.4抖动和重键问题的解决315
11.5微型机的键盘子系统321
11.5.1扩展键盘和键盘控制器322
11.5.2主机的键盘接口电路324
11.6键盘中断处理程序326
11.6.109H键盘中断处理程序326
11.6.216H键盘中断处理程序327
11.7键盘缓冲区328
11.8鼠标329
11.8.1鼠标的工作原理、连接方式和数据格式329
11.8.2鼠标的驱动程序及其功能调用331
第12章显示器的工作原理和接口技术333
12.1CRT显示器和光栅扫描333
12.2液晶显示器LCD的工作原理335
12.2.1液晶显示器的特点和性能指标335
12.2.2液晶显示器的工作原理336
12.3显示适配器338
12.3.1显示适配器的性能338
12.3.2显示适配器的种类339
12.3.3彩色显示适配器的功能模块340
12.4显示系统的字符模式和图形模式342
12.5显示存储器的组织方式343
12.6显示驱动程序345
12.7高速图形适配器连接端口AGP346
第13章打印机的工作原理和接口技术347
13.1概述347
13.2打印机的指标和性能347
13.3针式打印机的工作原理348
13.4喷墨打印机的工作原理349
13.5激光打印机的工作原理350
13.6关于打印机适配器353
13.7打印机和主机的连接354
13.7.1打印机采用并行方式连接主机354
13.7.2打印机采用串行方式连接主机357
第14章软盘、硬盘和光盘子系统358
14.1软盘子系统358
14.2硬盘子系统359
14.2.1硬盘驱动器360
14.2.2硬盘控制器362
14.2.3硬盘驱动程序363
14.2.4硬盘安全性和数据保护技术364
14.3光盘子系统365
14.3.1光盘的特点和类型365
14.3.2光盘读/写原理366
第15章总线368
15.1总线的分类和性能指标368
15.2PCI的特点和系统结构369
15.2.1PCI的概况和特点369
15.2.2PCI的层次化系统结构371
15. *** CI的信号372
15.4PCI的命令类型376
15.5PCI的中断和中断响应377
15.6PCI的编址379
15.7PCI的数据传输380
15.7.1PCI数据传输的相关要点380
15.7.2PCI的单数据读/写操作381
15.7. *** CI的突发传输383
15.8PCI的64位扩展传输384
15.8.164位传输的相关信号和规则385
15.8.264位数据32位地址的传输——数据扩展385
15.8.332位数据64位寻址的双地址期传输——地址扩展386
15.8.4主设备启动64位数据64位寻址的扩展传输387
15.9PCI的配置机制388
15.9.1配置空间的功能和结构388
15.9.2基本配置空间的结构388
15.9.3配置空间基址寄存器的特点和操作391
15.9.4配置空间的访问393
15.10PCI的仲裁394
15.11PCI兼容的局部总线397
15.11.1局部总线ISA397
15.11.2局部总线EISA398
15.12外部总线399
15.12.1外部总线IDE和EIDE400
15.12.2外部总线SCSI401
15.12.3外部总线RS-232-C403
15.12.4通用串行总线USB405
第16章Pentium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结构409
16.1Pentium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总体结构409
16.2Pentium微型计算机系统中的BIOS411
16. *** entium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控制芯片组412
16.3.1北桥-南桥式控制芯片组及相关的微型计算机系统413
16.3.2MCH-ICH集中式控制芯片组及相关的微型计算机系统415
16.4Pentium的系统配置和主机板417
16.4.1Pentium的系统配置417
16.4.2Pentium主机板的结构418
16.4. *** entium主机板的部件420
参考文献422
……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微型计算机的字长为什么发展到64位,不再向128位字长发展,而转去发展多核呢?
微型计算机的字长是指一次可以处理的二进制数据位数,它决定了计算机一次能够处理的数据大小和精度。字长越长,计算机一次处理的数据越多,计算精度也越高。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型计算机的字长也在不断增加。早期的计算机字长一般为8位或16位,后来逐渐增加到32位、64位甚至128位。
然而,字长的增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增加字长不仅需要对计算机硬件进行改进,还需要对软件进行相应的优化,否则增加字长并不能带来很大的性能提升。而且,随着字长的增加,计算机的体积和功耗也会增加,这对于移动设备和嵌入式系统来说并不友好。
因此,计算机发展到64位字长后,没有继续向128位字长发展,而是转向了多核技术的发展。多核技术可以将多个处理器核心集成在一个芯片上,每个核心可以独立地进行计算,从而提高计算机的性能。相比增加字长,多核技术更容易实现,并且可以通过增加核心数来实现更高的性能,同时不会增加计算机的体积和功耗。
另外,现代计算机应用程序的需求也越来越复杂,需要同时处理多个任务和数据,这也促进了多核技术的发展。多核技术可以更好地满足现代应用程序的需求,并且具有更好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综上所述,微型计算机的字长发展到64位后,没有继续向128位发展,而是转向了多核技术的发展,这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现代应用程序的需求,并且更容易实现和具有更好的可扩展性。
长春工业大学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习了什么课程?大一:大二:大三分别有哪些课程?
急大一:高数、外语、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学科概论、计算机基础实践、大学物理、电工电子学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大二: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模拟电路、离散数学、高等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汇编语言、专业方向选修课
大三:微型计算机技术、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操作系统、编译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专业方向选修课(如: *** P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等);根据专业方向不同还有以下课程:数据库应用程序设计、软件建模与分析、嵌入式操作系统
大四:算法设计与分析、人机交互技术;根据专业方向不同还有以下课程:数据库管理与维护、数据建模;软件项目管理、软件测试与配置管理;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应用、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专业方向选修课
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中最核心的部件是( )
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中最核心的部件是CPU。
CPU是提高系统整体性能的关键,它主要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两个部件。在微型机不断向超轻、超薄方向发展的今天,要求CPU在保持高性能和高速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