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涓和孙膑的故事 庞涓和孙膑的之间故事
庞涓和孙膑的故事 庞涓和孙膑的之间故事
庞涓和孙膑是同窗,两人拜鬼谷子为师,一起学习兵法。同学期间,两人情谊深厚,并结拜为兄弟。有一年,魏王招天下贤才,庞涓知道后决定下山,谋求富贵,而孙膑表示自己学业未精,不愿下山。庞涓来到魏国,受到魏王赏识,拜为将军。后来,孙膑受庞涓之邀来到魏国,与魏王交谈后,被拜为客卿。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于是捏造罪名将他处以膑刑和黥刑。孙膑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逃到齐国,成为齐国军师。而后在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中击败庞涓。庞涓羞于面对魏国,最终自刎而亡。
孙膑与庞涓的故事 孙膑与庞涓都是谁
1、故事梗概:孙膑和庞涓分别是齐国人和魏国人,拜师路上偶遇,并结为兄弟,同拜师鬼谷子学艺,学习兵法,孙膑和庞涓两人性格却不相同,孙膑为人善心实在,庞涓为人险恶人心狠,学艺中听到魏国正在招贤纳士,庞涓觉得机会来了,自己学的东西足可以独当一面,可以得到高官厚禄和国王的赏识。
庞涓走后,在魏国当了军师,后孙膑又学得鬼谷子的孙子兵法和孙武子的兵书十三篇,后经墨子之徒秦华礼推荐给魏国,和庞涓一同做军师,庞涓写信请孙膑来魏国。
后来发现孙膑比自己的才华高,便心生恶意,设计谋害孙膑,使得孙膑膝盖骨被挖掉,并想把兵书十三篇得到手后,便将其除掉,后被孙膑察觉,腿跑不了便用兵不厌诈之计“装疯”忍辱负重拖延时间。
后被秦华礼等人救出魏国,赶奔齐国,后孙膑在马岭道用兵,庞涓中计,拔剑自刎,也是个罪有应得。
2、孙膑(生卒年不详),本名不详(山东孙氏族谱称其为孙伯灵),出生于阿、鄄之间,华夏族,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是孙武的后代。
庞涓(?—公元前341年),战国初期魏国名将。相传与孙膑同拜于隐士鬼谷子门下,因嫉妒孙膑的才能,恐其贤于己,因而设计让他遭受了膑刑。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孙膑和庞涓两人孰强孰弱?有什么依据
1972年,在山东临沂市银雀山,考古专家发现两座汉墓,挖出了一大批汉简,揭开了一段又一段被正史遗忘的传奇。
在银雀山汉墓中,考古专家发现了4942枚竹简,以及数千残片。经过整理之后,考古专家兴奋了,原因很简单:竹简上的文字令人动容,具体内容包含《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尉缭子》、《晏子》等先秦失传古籍。
这一发现意义重大,除了证明《孙子兵法》、《六韬》等不是伪书之外,《孙膑兵法》等书籍里记载的内容,还改写了历史,证明了孙膑果然强于庞涓。
鬼谷门人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各自的关系怎么样?
友好吗?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群雄并起,以鬼谷子为首的纵横家也是其中重要的一派,他们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游走于各个国家之间,鬼谷子门徒众多,其中比较出名的有秦张仪孙膑庞涓等,在出师之后,有的人利益使他们的关系不再淳朴,也有的人保持初心,对待自己的师兄弟还是一往如初。
历史上孙膑和庞涓是同门吗?史书上记载有吗?
回答:历史上孙膑和庞涓是同门师兄弟。
《史记》中有记载:“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作为同门师兄弟。在鬼谷子门下学习时,孙膑为兄庞涓作弟,两人情谊深厚。但两人出师之后的结局我们这些后人都知道了--齐魏交战中,庞涓在孙膑的步步设计下终自刎于马陵道,临死前仍不忘骂一句:“遂成竖子之名!”从前的称兄道弟到最后的剑拔弩张是什么促成这种局面?
庞涓深山学习不认真受不住魏国的诱惑,便辞了师父和师兄去魏国实现他的宏图伟志了。这个鬼谷子还真不是一般的厉害那可是相当的厉害,就算庞涓未能学得功德圆满,但也能在魏国大展身手拿下了军师之位。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庞涓出山后可谓名利双收,但蜗居于深山里的孙膑却也由于他的诚挚正派学习到了鬼谷子秘藏的《孙子兵法》,而此时的孙膑和庞涓的实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阴差阳错中孙膑也来到魏国效力,两位师兄弟又共事了一位君主。相逢时的美好总是短暂的,庞涓逐渐也认识到孙膑现在是自己难以望其项背。看着孙膑被魏王一点点看重起来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嫉妒逐渐战胜理智,庞涓终于向自己的师兄伸出了黑手。在他的一手操纵下,孙膑最终失去了魏王的信任还搭上来自己的双膝。瞧瞧庞涓做的这些事,诬陷欺骗迫害,对自己同门师兄还真是一点都不心软,把小人之事做了个遍,这也难怪孙膑在后来的马陵之战对他步步紧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