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一生最害怕的三个人
关羽一生最害怕的三个人
关羽一生最害怕的人是甘宁。
甘宁是孙权帐下的大将。在东汉末期的战乱时代,甘宁也被迫流浪他凭借一身功夫成功地进入了刘表帐下后来辗转多次来到了孙权的帐中。在孙权帐下后,周瑜给了甘宁很多表现机会,让他屡立战功,尤其是在合肥之战中,单骑救主,把孙权从战场之中救出来,从此以后甘宁就获得了孙权的信任。
后来关羽和甘宁狭路相逢,其他人对关羽感到非常害怕,但是甘宁是个例外。甘宁依靠手下的数百官兵就敢与关羽抗衡。关羽在探查敌情的时候,发现了甘宁的部队,虽然当时关羽的兵力高于对方很多,但关羽还是选择了退兵。因为甘宁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将领,这让关羽有所顾忌,于是他便退兵了。

轶事典故:
刮骨疗毒:关羽曾被流矢射中,箭头穿透左臂,后来伤口虽然愈合,但一遇阴雨天气,臂骨便常疼痛。医生说:“箭头有毒,其毒已渗入骨中,需要在臂上重新开刀,刮去臂骨上的毒素,才能彻底除掉这一病患。”关羽当即伸出手臂让医生为他开刀治病。当时关羽正请众将饮酒进餐,臂上刀口鲜血淋漓,流满了接在下面的盘子。
而关羽却在割肉把酒,与大家谈笑自若,是为刮骨疗毒的典故。《三国演义》则将这一故事发挥为关羽请华佗刮骨疗毒,而他在一旁与马良从容下棋。
关羽一生最害怕的人有哪些,一人吓得关羽落荒而逃?
关羽作为蜀国的五虎上将之首,可想而知他的武力值是非常高的。纵观《三国演义》关羽给大家留下了非常多的精彩片段,包括三英战吕布等。那么在关羽传奇的一生中是否有过害怕的人呢?其实上次有的包括黄忠在内一共有三个人。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一一细说一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黄忠。其实黄忠在投靠刘备之前,是刘表手下的一名老将。黄忠不仅谋略非常出众而且武力值也是非常高的,曾经关羽和黄忠连战了100多回合,也未曾分出胜负,最关键的还是黄忠虽然老迈未曾暴露出破绽。关羽还很怕黄忠的百步穿杨的箭术,我想当时很多的武将都是非常忌惮黄忠的。其实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关羽并不是害怕黄忠而是出发出于发自内心的尊重。试想一下一个年迈的武将还能够维持这行么好的战斗力,难道不值得别人尊重吗?

徐晃 。徐晃作为曹军的重要武将之一,可谓是有勇有谋。曾几何时曾参与了曹操几乎所有的战役,这里包括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可谓是战功赫赫。在樊城之战中,徐晃就成功的击败了关羽。在这场战役中徐晃懂得隐忍,等到援兵来了之后一举击败了关羽。

甘宁。甘宁是孙权麾下的一员重要武将,后世被称为“江表之虎臣 ”,三国后期关羽带领3万的士兵攻击甘宁所镇守的益阳,甘宁只带了1000名士兵出城迎战。关羽听到迎战的是甘宁之后落荒而逃,可见关羽是十分害怕甘宁的。
总而言之,说到关羽一生中最害怕的人,可能就是以上三个人了。也许说是害怕,还不如说是对关羽对对手的一种尊重,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体现出了关羽的人品。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枭雄曹操一生为何独惧关羽?
有着博大情怀的枭雄,为何却独惧关羽?曹操,雄才伟略,身处险境也不惧董卓袁绍这些霸主,一生都在权谋算计当中度过,败阵过,逃亡过,却从未失了枭雄风度。关公败走麦城,失了性命,让我甚是忧伤,一代武将就此陨落,但这位不同凡响的武将,死后还能曹操吓得一命呜呼,可以说是非常传奇了。
其实在真正史记上,关羽的名讳也是响当当的,有很多事件当中,我们也可以了解到,曹操确实是有点惧怕关羽的。

关羽在荆州北伐曾打了不少胜仗,把曹操五子良将之首的于禁搞得服服帖帖,打的守将曹仁也是苟延残喘,这样的耻辱,按照曹操的个性,怎会不反击,况且即使北伐军士气正旺,曹军实力也不弱,仔细打算不无胜利的可能,但是历史上的曹操选择了什么,示弱迁都,直接放弃反抗了。

至于对关羽如此态度的转折点,大抵应该就是关羽有万军之中斩上将首级的能力,当时主将颜良就在万军之中,被关羽生生给斩首了,估计至此,曹操对于关羽的印象应该是印在了脑子里面。

值得一提的,不仅是关羽响当当的武功让他惧怕,重要的是,关羽确实有杀曹操的心。当初刘备和曹操关系还算不错的时候,关羽就不止一次向刘备提议要夺曹操姓名,这样一想,曹操做梦都害怕关羽从天而降取他首级的事情也情有可原了,毕竟关羽也完全有这个能力。
关羽一生斩杀18员大将,一向坦坦荡荡,只有在杀谁时感到愧疚?
只有在杀谁时愧疚?说到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大家第1个想到的就是关羽了,他作为蜀汉的5虎上将的第1个,忠义双全义薄云天,不仅在当时有着很大的名气,即便到了现在,依旧受到人们的喜欢,被人们尊称为关二爷或者关公,当初关羽。刘备和张飞两个人结拜兄弟之后,三个人就开始了征战天下的旅途。

在这个过程中,虽然说三个兄弟吃了很多的苦,经常流离失所,经常失败,后来刘备大器晚成,刘备在诸葛亮的帮助之下,刘备有了自己的地盘,还建立了蜀汉政权,关羽和张飞自然也就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刘备之所以一路走来,能有这样的成就和关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关羽在一生之中一共杀掉了18个将军,都是各路诸侯手下最为勇猛的将军,而关羽在和他们决斗的时候也非常的果断,通常几个回合之内就能把对方杀掉,不过历来行事光明磊落的关羽曾经在杀一个将军的时候却展露出了非常后悔的神情。这个人就是荀正,他是纪灵手下的将军。

当时的刘备只有几千人,并不是袁术的对手,也希望和袁术和解,在关羽带兵上阵的时候特地嘱咐他不要杀掉对方的将军,有了刘备的话之后,关羽就没有杀掉纪灵,只是将他打得不敢出来而已。但是对方没有领会到关羽的意思,派将军们去辱骂关羽,我们也知道关羽虽然表面上不会说话,十分的低调,但是骨子里十分高傲。忘记了刘备的话杀掉荀正,因此也感到十分的愧疚。
一生没怕过谁,张辽和许褚遇到关羽为何却吓得哭天喊地?




华容道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比较清楚。曹操在赤壁大败后全军溃逃,在遭遇张飞、赵云等接二连三的伏兵后,全军的战斗力与士气已接近极限。眼看就能逃出升天的时候,在华容道上遇到了关羽所率领的最后一支伏兵。在硬碰硬决计无法闯过去的前提下,曹操选择以情感人。最后,重情义的关羽决定放过曹操。曹操及曹魏诸将,这才得以逃生。
在曹操向关羽求情的时候,如张辽、许褚等威名赫赫的猛将也都跪地求饶。那么,这些猛将为什么要跪地呢?是单纯的贪生怕死吗?以下依据演义,简要分析。

张辽,字文远,五子良将之一。起初是吕布手下将领,在吕布投降之后,归顺了曹操。此人有勇有谋、屡立战功。在白狼山之战中率领先锋大破乌桓并斩杀单于冒顿。此后,长期镇守于合肥。
在合肥之战中,张辽以800精兵冲破了东吴十万大军的阵型,兵锋直至孙权本部。此战之后,但凡东吴有小孩啼哭闹事,只要大人报出张辽张文远的名字,小孩立刻不敢出声。“张辽止啼”也成了流传千古的典故。
许褚,字仲康,外号虎痴。在《三国演义》中,许褚可说是曹魏阵营中典韦逝世后的个人武力之一人。裸衣战马超,也是《三国演义》中非常经典的一场单挑。

这里,我们需要参考一下《三国演义》的原文。《三国演义》第五十回合写道:
(云长)于是把马头勒回,谓众军曰:“四散摆开。”这个分明是放曹操的意思。操见云长回马,便和众将一齐冲将过去。云长回身时,曹操已与众将过去了。云长大喝一声,众军皆下马,哭拜于地。云长愈加不忍。正犹豫间,张辽纵马而至。云长见了,又动故旧之情,长叹一声,并皆放去。

之一关羽已经有放行之意,只是决心未定。
可以说,此时如果求情,成功的可能性极大。因此,这才有“众军皆下马,哭拜于地”的举动。其中,张辽与关羽有旧交。关羽在曹操账下时张辽也十分照应。可以说,张辽求情,比其他人更加有用。
第二我们知道,任何战斗,都需要有其意义。我们可以假设,如果此时关羽下令,曹魏将领如若不降,立刻斩首。固然,会有一些贪生怕死之辈立刻投降倒戈。但如许褚、张辽等辈绝不会投降事敌。哪怕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也绝不会皱一下眉头。但问题在于,此时关羽已有放行之意,也没有一点为难曹操军的意思。此时冲上去战斗,这不是没事找事吗?

第三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在三国时代,一个优秀的臣子,是需要优先考量主君的利益的 。你许褚张辽上前拼命送死,那是容易了。完了曹操怎么办?也死?难道所有人为了所谓的气节在华容道集体送死就是对曹操以及曹魏集团的更优解吗?显然不是。许褚、张辽都是忠心耿耿的武将。他们不怕死,也不在意为曹操而死。这是他们在战场上身先士卒的底气。但为主君放弃生命容易,可愿意为其放弃气节的,这才是真正的忠诚。
所以,我们不应该因为许褚张辽求饶就降低对他们的评价。一者他们在战场上都有杰出的表现。只要了解他们的生平,我们很容易就能做出判断:他们二人绝不是贪生怕死之人。

二者他们下跪求饶,这是为了主君、为了曹操忍辱负重的表现。要知道,“临事一死报君王”是最容易的事,能够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护好主君,这才是一个优秀臣子该做的事。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对张辽许褚的选择加以肯定。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华容道义释曹操,这是《三国演义》的原创剧情,于史无据。如果历史上真的有华容道,张辽许褚等就是磕上三百个响头也没用。毕竟不杀曹操,那就是对刘备的不忠,也是对刘备集团的背叛。关羽关云长,绝不是那种大义小情公私不分之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